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盒子 - 微信遊戲殺人事件陳亮

微信遊戲殺人事件陳亮

活動簡介:

2021 1 15,江西南昌市壹網友爆料稱,安義縣金龍鎮壹名年僅14歲的男孩殘忍殺害了自己的爺爺。舉報人說,他孫子在家玩手機玩遊戲,爺爺喊他吃飯,他沒有理會爺爺。爺爺把手機拿走,怒不可遏地辱罵孫子。沒想到,在爺爺的教育下,孫子不但沒有改正錯誤,反而跳起來把爺爺當場打死了。

如今《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經明確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死亡或者造成嚴重殘疾的,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起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這個14歲的男孩將面臨嚴厲的法律制裁。

此事發生後,迅速引起網友關註,紛紛發表看法:

“現在的孩子玩手機遊戲太入迷了,玩幾次就不說了。他們說孩子煩,家長氣,造成了很多矛盾。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容易不守紀律,唉,好痛。”

“孩子的教育壹定要重視,否則壹旦誤入歧途,後果會很嚴重。現在很多都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帶大,更容易讓孩子接觸到不好的壹面。”

“留守兒童疏於管教,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賺再多的錢也不夠他們揮霍。最終他們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值得每壹個父母深思。”

類似事件

壹個,另壹個南京某高中高三學生,受不了媽媽的管教和虐待。情緒激動的他拿起菜刀朝母親砍去。砍死對方後,去同學家過夜。第二天,他去學校向班主任交代了作案過程,並報警自首。本案是又壹個孩子自殺的悲劇。

2.Xi安壹所中學的壹名教師被學生殺害。老師才38歲,正是年輕力壯的年紀,卻被學生打死了。是什麽深仇大恨讓學生這樣對老師?不值壹提,就因為壹部手機,因為學生上課玩手機被老師沒收了,學生兩次找老師要手機,最後還是自殺了。

3.湖南益陽市沅江四虎山鎮12歲六年級男孩康在家中持刀殺害親生母親。殺害母親的原因懷疑是男孩在家抽煙,被母親發現後用皮帶抽打。男孩不滿母親的嚴厲管教,心生怨恨。他從廚房裏拿出壹把菜刀,朝母親砍去...

最終,康的母親被刺20多刀,當場死亡。康和他兩歲的弟弟呆在家裏。康還拿著母親的手機接電話,回微信,甚至以母親的名義給班主任發了壹條請假短信:“胡老師,某康明天請假?他感冒了。”

孩子本該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天使,讓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天真與燦爛。在這個悲傷的消息背後,人們不得不意識到:不知道為什麽我們眼中的小天使變成了惡魔。我們的家庭教育怎麽了?!

事件共性

第壹,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

青春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他們對自己有強烈的興趣,熱衷於思考自己的優缺點。他們的特點是非常自戀,同時也經常誇大自己的缺點,因為不完美而抑郁。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想擺脫大人的束縛,想獨立。多愁善感,喜怒無常,父母常常不知所措。孩子開始註重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同齡人之間的關系在人生的這個時期非常重要,任何壹個青少年都不可能脫離同齡人的影響。與成人世界的關系開始改變。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像孩子壹樣服從父母和老師,希望得到和成年人壹樣的權利,所以他們往往頑固地頂撞父母。"

應該為青春期的孩子做些什麽?了解我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張哲老師說:其中最重要的壹點就是避免強迫、命令、威脅等強硬的管理方式,代之以平等、協商、尊重的溝通方式。

強硬的命令和壓迫只能導致更加暴力的反彈,或者培養孩子的懦弱和虛偽。只有與青春期的孩子平等交流,交朋友,才能適應他們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否則就可能釀成悲劇。

第二,童年缺乏陪伴

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往往會迫使他們從其他事物中尋求陪伴。比如題中的孫子沈迷手機遊戲來填補空虛的生活。在此期間,如果沒有父母和家庭的正確引導,他可能會受到隱藏在網絡中的暴力、色情、賭博等糟粕的影響。孩子還沒有成年,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在人格形成的初期,沒有學會愛的孩子,註定會在壹個“破碎的世界”裏形成“破碎的人格”。

父母最需要做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妳的愛;教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主要是打罵。

俗話說“仇什麽時候報?”即使是成年人,面對別人的暴力,我們首先想到的也是報復,更何況是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長此以往,他們會在心裏種下“恨”的種子,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長大後會知道什麽是“孝”。

父母的虐待恰恰反映了他們的無能。孩子也是獨立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監護人是平等的關系。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潛意識裏是在爭取自己的權利,但是打罵在教育上是適得其反的!建議家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孩子親身體會什麽是對的;怎麽了。

第四,家庭出身不和諧

出身不好的家庭對孩子影響很壞。

明明父母自己的婚姻壹塌糊塗,得不到孩子的認可,卻總是裝作有經驗的人,對孩子的行為評頭論足。更有甚者,日常的爭吵會讓孩子向別人學習,讓他們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甚至導致案件的悲劇。

第五,家庭缺乏責任意識教育

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每個人必須承擔的基本責任,但很多家長總是願意幫助孩子完成任務。

父母和爺爺奶奶對孩子心理的縱容,會讓孩子誤以為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成年後很難獨立,甚至可能違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壹定要給孩子定規矩,最遲在12歲之前。因為孩子在12歲之前沒有進入青春期,逆反心理不強,容易接受強制管理。壹旦孩子達到12歲,不得使用強制手段。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應該如何管教?了解我的青春期心理教育成長指導老師說:

改變教育模式

早些年,妳可以說,快寫作業,我們去上學。現階段不要這樣。告訴孩子,妳已經長大了,有些事情要自己去做。如果妳需要幫助,妳可以說話。如果妳不說話,我不在乎。妳得照顧好自己。而父母卻要偷偷盯著孩子的壹舉壹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而不是真的放手。

像同事壹樣尊重孩子。

有些女生也壹樣。有個單親媽媽看了壹個女孩的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了。她媽媽很著急,問我怎麽辦。我問了她壹個問題,如果妳的同事在辦公桌上放了壹本日記,妳會翻看嗎?她說沒有那妳為什麽要看孩子的日記?她說我想知道她的心理。

但是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壹個獨立的心理空間。妳不能這樣理解她的心理,但妳要尊重她,不要碰任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讓他參與家庭決策。

孩子上班,往往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壹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父母,家裏老人生病了。妳周壹到周五照顧他,周六周日讓孩子照顧他,這樣妳老了他也照顧妳。

從孩子的態度及時反思

當孩子不尊重妳的時候,妳必須表現出不尊重。有些父母愛得沒有節制。他們今天不尊重妳,明天出門也不尊重長輩。在家裏,妳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再告訴他。

關註孩子的好朋友及其相關的家庭背景。

我們希望孩子有朋友,但不能讓孩子和壞朋友染上壞習慣和壞愛好。俗話說,“近墨者黑,近墨者黑”。

給予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

孩子到了青春期,妳壹定要註意,不要嘮叨。妳的嘮叨只會讓他離妳越來越遠。壹兩句話就夠了。

對他的善良、成功和責任心表現出自豪。

我們不能只看壹個孩子學習有多好,而要看他是否懂事,在我生病的時候他如何照顧我,孩子在課堂上有沒有做壹些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情。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有個孩子被大家忽視,但是我知道他父母離異,我想以後和他做朋友。我表揚了我的孩子。哦,妳真懂事。妳知道別人不好,但妳願意理解為什麽。這個時候,妳要對孩子有把握。

再次提醒家長:

教育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優秀的父母會巧妙地利用教育中的“光環效應”來影響孩子的思想和想法。所謂氣場,是指積極的影響,來自父母、學校、周圍的人、環境。

但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即使不接觸手遊,孩子也會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家長更應該重視家庭教育,而不是簡單的責怪遊戲或者周圍的各種外界環境。有些家庭教育好的家長甚至會和孩子壹起玩遊戲,既能正確認識遊戲的利弊,又能增進家庭感情。希望每壹位家長都能從這些負面事件中吸取教訓,多關註孩子的教育。

  • 上一篇:救命啊!數學管用!
  • 下一篇:有罪遊戲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