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攻略 - 貴州又壹起落水悲劇!汽車為什麽不能做到完全防水?

貴州又壹起落水悲劇!汽車為什麽不能做到完全防水?

貴州公交落水事件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在事故調查結果沒有公布之前,我們不應該對事故原因做出不負責任的揣測,只希望這類慘劇以後不要再發生。

車輛和水相關的事故通常有兩種,壹種是落水事故,壹種是涉水事故。

車輛落水事故之前也發生過多起,像2018年10·28重慶公交墜江事故,2018年6·28高郵農工班車側滑落水交通事故,2019年2·11漢中公交車墜江事故等等。

而涉水事故,多伴隨著暴雨洪澇災害發生。在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就發生了車輛涉水車主溺亡的慘劇。每年臺風和洪澇季節,地勢低窪的路段和涵洞等都是涉水事故高發區域。尤其是最近,全國大部分都陷入了雨季,不少城市裏車都變成了“船”,樂觀的人們戲稱“車船稅”收的不是沒有道理。

每壹個事故背後都有各自復雜的原因,而在看到這麽多和水相關的汽車事故之後。我有壹個想法忽然冒出來:科技這麽發達的現在,汽車為什麽就不能做成防水的呢?

完全防水,能實現,不現實

讓車輛完全的防水,不是不能實現。現役的裝甲車很多都具備涉水的能力,美國的某款裝甲車可在3.5米高的海浪中全車沈沒10~15秒鐘。但顯然,普通乘用車不可能按照裝甲車的方式去做防水,造價差了不止壹個數量級。

在2008年的日內瓦國際車展上,瑞士著名跑車制造商“Rin-speed”公司推出了世界第壹款水路兩棲概念車Squba。這輛敞篷車路上最高時速124公裏,水面最高時速約5公裏,水下最高時速約3公裏,最大潛水深度10米。

這輛車沒有使用內燃機,而是用了3個電動機,壹個負責路上行駛,另外兩個帶動車尾的螺旋式推進器,與前部的噴氣式推進器壹起為水中行駛提供動力。納米碳纖維的車身讓整車重量不足壹噸,十分輕巧。但車身不是封閉的,乘客需要像潛水員那樣使用氧氣瓶(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問,這個潛水車的意義何在?)

這款車可以說是壹個奢侈的玩具,對於車輛落水事故並不能提供多少技術借鑒。而高昂的造價,也註定了其無法量產。

近年來也不斷傳出有車企想開發兩棲車的傳聞,特斯拉對這個想法就非常熱衷。不過考慮到造價和市場前景,兩棲車短時間內應該也只能停留在概念上。

涉水能力,可提高,價格貴

提高涉水能力,是解決車輛涉水遇險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梅賽德斯奔馳的禦用改裝商巴博斯曾經推出過壹款車型——BRABUS?G550。這輛車最大涉水可達1米,能夠抵抗大部分的涉水風險。但這款車不僅價格超600萬,而且在全球也是限量款。

越野能力出眾的路虎有壹項獨特的技術叫做涉水感應系統。外後視鏡下側的超聲波傳感器可以監測後視鏡與水面的距離,其自主研發的涉水感應控制單元Wade?Sensing計算出涉水深度後將信息顯示在中控屏上,在涉水深度達到最大時發出報警。

不過這項配置本身價格不菲,而且大多搭載在高檔車型上。而現實中很多人連涉水險都不舍得買,這個配置能問津的還是少數人。

事故預防,重在對駕駛者的管理

我們能不能從源頭上預防落水、涉水事故呢?除了上文提到的涉水預警功能之外,在這方面現有的預防機制還真就非常有限。涉水事故情景比較單壹,駕駛員主觀上加強安全意識其實能夠避免,但預防落水事故,就復雜的多。

汽車落水事故,本質上和壹般交通事故是沒有區別的。無非是其它事故發生在陸地,而汽車落水事故恰好發生在水面附近,導致了汽車落水。所以預防汽車落水本質上就是預防交通事故。

重慶10·28公交墜江事故是由於乘客與駕駛員發生爭執,搶奪方向盤導致車輛失控,沖出橋梁墜入江中。近幾年,很多公交車為了防止出現乘客幹擾駕駛員的情況,都為公交車裝了隔離門,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生,這種辦法相對來講最為容易。

而像是駕駛員疲勞駕駛沖出道路、橋梁,駕駛員出現緊急生理問題導致車輛失控等情況,應對起來就要復雜的多。這幾年我們看到過很多報道,公交駕駛員在心臟病突發時用最後的力氣將車輛靠邊停車,避免了壹車乘客的生命受到威脅。那這種駕駛員疾病突發的情況是否能預防呢?

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裏希提出過壹個著名的法則:在壹件重大的事故背後必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件潛在的隱患。這個法則被眾多保險公司和企業所應用。如果依據這個法則,那其實在我們知道的事故背後,還有很多潛在的事故隱患不為人所知。

駕駛員健康狀況監測系統應該是解決這壹問題的最佳方案,車企們關於它的研發也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早在2015年福特就曾經申請過壹項名為“醫療數據采集和報備”的專利,這個專利利用傳感器實時監測駕駛員的健康狀況,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聯系醫務人員。

早年福特也曾研發過智能座椅,在座椅中植入六個傳感器,通過讀取心跳信號監測心臟病突發等情況,在疾病早期對司機進行預警。後來由於可穿戴技術興起,在成本上更便宜,數據上更精確,福特放棄了這個項目。

奧迪健康司機系統就是通過手環或手表對心率和體溫等進行監測,判斷駕駛者是否疲勞駕駛、壓力過大或健康不佳。

壹直主打安全牌的沃爾沃在2019年推出的車載攝像頭,可以通過觀察瞳孔判斷駕駛員血糖水平,並在發現身體狀況時,第壹時間給親人或者醫院打電話。

在豐田、本田、雷克薩斯等品牌的概念車上,也都配備了各種可以識別駕駛員情緒、心跳、體溫等生理信息的系統,國產品牌長城的車載健康監測系統,使用77GHz毫米波雷達監測人體微動,來實現對心率和呼吸的監測。

可以看到,在可行的維度內,車企們都沒有放棄對增強汽車安全性的嘗試。但像車載健康系統這種配置,在成本和研發的困難之外,還涉及到隱私權等倫理及法律問題。這項配置的成熟和普及還是任重道遠。

政策導向,未來可期

2018年,交通部發文要求:在既有三類以上班線客車、旅遊包車、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車輛、農村客運車輛、重型營運貨車上,安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新進入道路運輸市場的「兩客壹危」車輛前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裝置,實現對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的自動識別和實時報警。

在2017年,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uro-NCAP)將駕駛員監測列為初級安全系統,從2020年開始,只有具備駕駛員監測功能的車輛才能獲得歐盟五星安全認證。

從政策的導向上不難看出,對駕駛員進行監測是壹種大的趨勢,而隨著這種技術的成熟,也許各種因為駕駛員主觀和客觀原因引起的車輛事故,都能夠得到預防和控制。道路上的意外或許很難防,但管理好駕駛員,還是大有希望。

最後說說?

在交通事故中,最大的因素往往是人。無論多麽先進的安全配置,在現階段都無法越過人去接管車輛。系統為駕駛員提供的更多是壹種輔助,在事故中起關鍵作用力的還是人。我們在期盼科技發展為汽車帶來更先進更安全的配置同時,更應該重視的是對駕駛者的關註。正如7月8日公安部對貴州公交落水事故的通報中強調的那樣,加強日常的安全防範,優化應急處突準備,是現階段對這類事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玩魔獸世界幀數突然變得特別低.怎麽辦?
  • 下一篇:知道了雙下巴形成的原因,該怎麽解決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