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玩法 - 為什麽說龍母是道教的人物呢?

為什麽說龍母是道教的人物呢?

“龍母”作為壹段傳說,在廣東、廣西至越南北部壹帶都有流傳,傳說龍母是壹位奇女子,其父系廣西藤縣人氏,姓溫,字(女昷)名天瑞;母親系廣東德慶縣悅城人氏,姓梁。她壹生下來,頭發就有壹尺長,身體奇偉,臉慈祥。從小喜歡讀書,壹目十行,過目不忘。特別值得珍貴的是,她有壹顆晶瑩的善良的心,當她長成亭亭玉立少女的時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鄰居的四位姑娘結成“金蘭七姐妹”,立下誓言:要利澤天下,為老百姓做點好事。龍母有預知人間禍福的本領,精通各種醫述,經常救死扶傷,義務為鄉裏百姓服務。當時,各種病疾、水災、旱災威脅著西江流域倉吾(蒼梧郡)、西甌各族人民,壹逢這些天災人禍出現,蒼梧古郡、西江流域就會瘡痍滿目,餓殍遍野。聰明、勤勞的龍母,率領“百越”群眾戰天鬥地,戰勝天災人害,讓當地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們的擁戴,被推為倉吾氏族的領袖。

使溫女成為龍母是拾卵豢龍壹件的事。壹天溫氏到江邊去洗衣服,洗著,洗著,突然見到旁邊水中熠熠發光,覺得生奇,便慢慢地走過去,只見水中沈著壹顆象“鬥”那麽大的巨蛋,使她感到生奇,於是把它抱起來帶回家裏,當作寶貝壹樣珍藏起來。經過了七個有又二十七天,那只石蛋忽然裂開,從中竄出五條如蛇狀能活動的蜥蜴,個個非常喜歡玩水,溫氏象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細心餵養。到長大它們卻是五條活靈活現的小龍。五小條感於溫女的養育之恩,銜魚孝敬溫女,不斷幫助溫女與水災、旱災、蟲災和官災鬥,造福黎民百姓。於是,溫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們尊稱為“龍母”,成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後來西江流域的百姓們及為生計到東南沿海和東南亞某生的群眾,世代仍念念不忘龍母的恩澤,建龍母廟,年年都祭祀龍母,企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文獻記載

廣東《德慶州誌?卷五》有:“龍母神生於周秦之世,載《南漢春秋》誌乘廟原碑,斑斑可考。”的記述。德慶縣悅城龍母廟的《孝通祖廟舊誌》寫得更加具體:“ 敕封護國通天惠濟顯德龍母娘娘,溫氏,晉康郡程溪人也。其先廣西藤縣人,父天瑞,宦遊南海,娶悅城程溪梁氏,遂家焉。生三女,龍母,其仲也,生於楚懷王辛末之五月初八。”

廣西梧州的地方誌《藤縣誌?卷六》,則對龍母的出生之地、生活之地和墓地作了更精確的考證:“按龍母贏秦祖龍(即秦始皇)時之神也。溫姓或曰蒲姓……今考粵東肇慶府舊誌及悅城孝通祖廟舊誌,鹹以為藤縣人,則無論毓於何都,其為藤之神固可考核而無疑者,然其墓獨在悅城,何也?父天瑞娶悅城梁氏,生三女,龍母其仲也……隨其母至悅城,心喜其地,欲以為安厝所。因熟記之,及歸於溪也,得石卵,剖之出五物,如守宮狀,喜水,母豢漸長,放之江遂去,越數年,鱗甲輝煌,復來見母,母知龍子之遠迎也。別其父母曰:兒當乘龍至悅城,遂跨龍,薄暮抵江口。……”龍母仙逝後,“立廟祀,極顯應,故至今香火獨盛雲。”可見在珠江流域的西江上下遊千百年來,民間始於秦朝有關龍母的傳說是有史可據的。

文化是壹種社會裏精神財富的積累,它通過書籍、藝術品、民間傳說、建築物等在時間上傳之後世,或在空間上向壹定地域傳播。產生於珠江流域西江上下遊以及遠播我國東南沿海、東南亞壹帶的龍母崇拜,其產生的大量詩詞、楹聯、傳說、戲曲,由龍母崇拜產生的壹些獨特古建築古壇、民風民俗,由龍母崇拜促進和發展的文物旅遊,就構成了壹種龍母文化。這同全中國的黃帝、炎帝情結,以及女媧補天、神農償百草、誇父逐日和孔子文化,東南沿海的媽祖崇拜等同樣道理。只不過是崇拜的地域大與小而已。正如原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楊應彬寫的七絕詩所揭示那樣:“龍母出龍國,江聲載譽聲。原無迷信意,本為濟蒼生。”這完全道出了龍母崇拜和龍母文化跟封建迷信的本質區別。

文化內涵體現

1、龍母文化是龍的圖騰文化在南國的典型體現。

“圖騰崇拜”是社會初級階段的壹種最早的宗教信仰。我國黃帝、炎帝所出的漢族圖騰崇拜物是“龍”。“龍”是我們國家的象征,民族的族微。古代南方中國人也有崇拜“龍”的習慣,他們在農歷正月舞龍,二月有祭龍節,要殺豬祭龍,祈求人畜平安、糧食豐收,五月初賽龍就是證明。溫氏因豢養龍而成為龍母,又因受“龍”的圖騰影響而受崇拜,那就容易理解了。

龍母文化中的“龍的圖騰”色彩是十分濃烈的。傳說中的龍母豢龍,龍銜魚孝敬龍母;龍母不願接受秦始皇的禮迎,龍就引船四次南返;龍母仙遊後,五龍化作儒生來操辦喪事,“常為大波至墓側,縈浪轉沙以為墳”;五蛇守廟側直至以後歷代皇帝因征戰將領的風送轉運,勝利奏凱,地主郡縣的陰陽協調,雨澤豐收,平民百姓的出入安,旅途順暢都歸功於龍母和五龍的賜福,而不斷地給龍母以敕封,無壹不顯示“龍的圖騰”的意義。“龍的圖騰”既是我們民族的壹份精神遺產,又是我們民族的壹份精神財富,我們海內外的華人自詡的“龍的傳人”。 “龍”的精神,即團結整合、利澤天下、奮發進取、天人和諧的精神,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國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辦。龍母文化正是龍的圖騰文化在南國的典型體現,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信仰自由,發揮這種文化的作用,將能吸引更多的海內外華人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2、龍母文化是“龍的傳人”對母愛主題的真情抒寫。

龍母是古代百越民族中的壹位著名人物。在南國的“龍的傳人”的眼中,龍母就是他們的壹位偉大而又仁慈的母親。

在傳說中,龍母是偉大的,她勤勞、聰敏,不僅有“利澤天下”的理想,而且有“利澤天下”的本領,善織能耕,心靈手巧,既有扁鵲的醫術,又有預測風雨,先知禍福的超人功能,更感人的是,她還確有“利澤天下”的實績,戰國和秦時的西江流域還屬蠻荒之地,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相當險惡,龍母率領南越、西甌的群眾開荒山、治旱澇、導江河、抗洪水,戰勝許多自然災害,使蒼生得以安居、生自、繁衍、發展,且因有豢養五龍,雨澤萬方,秦始皇禮迎未果的神話故事,而備受愛戴和擁護。

在傳說中,龍母又是仁慈、博愛的,這位阿婆、阿嬤在“無意望報”的“豢龍和養物放生”中顯示她的“愛”,竟澤及到生物,龍子復來後“蟠旋遊戲。親馴如初”的情景,又真切地表現了久別母子的無限情深。更為高尚的是她的“母愛”是有原則的,她“喜白鹿,常豢之乘以出入。”“但農人惡其害稼,母便斷壹足,放之南山麓。”然而又對它牽腸掛肚,常渡江去探它。正是這種仁慈、博愛的母親情懷,又擴而成為“利澤天下”的願望和行動。這種“母愛”,對當時和後代的普通人不僅是需要的,而且是親切的,人們才越把龍母看成了自己的祖宗、母親,而四時禮拜,特別是當他們在憧憬追求壹種理想目標或者在生命的遊戲中遇到挫折,越不可能成為勝利者的時候,他們就越會像祖宗、母親傾訴壹樣,向龍母祈禱,從而獲得內心的慰藉。千百年來,許多人來參拜龍母,正是懷著這種尋根拜祖的感情而來的,原來並無迷信色彩。

3、龍母文化是西江水域“保護神”的贊歌。

古代生產力落後,西江流域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社會不文明,官害嚴重,人們害怕水旱害,惡浪驚濤,渴望風調雨順,農漁豐收,安居樂業。於是,龍母豢龍的傳說傳開以後,人們寄托龍母,把龍母當作水域的“保護神”,祈禱龍母“降妖”,保我水域安寧就是自然的了。

探討龍母文化對研究神話的起源和作用,對認識我國古代,特別是戰國、秦漢時期百越民族的生活和思想,對宏揚中華民族“龍”的精神,對保護、宣傳和利用文物,對開發文物旅遊資源,都有積極意義。

  • 上一篇:黑莓9930三網版聯通卡怎麽用不了?
  • 下一篇:鄧亞萍的簡歷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