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玩法 - 道教的仙歌(上)

道教的仙歌(上)

仙歌

《無上秘要》是壹部百卷的道教經典,第壹部中國道教類書,壹般作南朝周武帝命通玄觀學士編纂(另有成書於隋文帝開皇三年之說),其中包括經典、眾聖、科儀、齋戒、法術等十分全面、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其中集錄經典裏的文字達壹百八十余種,其中許多是如今已經亡佚的,非常珍貴。第二十卷是《仙歌品》,輯錄經典中托仙人之口歌唱的詩章。它們輯自道教經典,被定名為“仙歌”,內容當然是道教的,是為弘揚道教創作的。它們采取中國傳統詩歌體裁,講“道教文學”,這些仙歌可算作是典型的道教文字作品。後來宋代規模更大的道教類書《雲笈七簽》相延把這類歌辭劃分出更多品類加以輯錄,成《贊頌歌》、《歌詩》、《詩贊辭》諸品。再後來明代結集《正統道藏》,“十二部”中“贊頌”所收純是詩體韻語,又洞真部《三洞贊頌靈章》、洞玄部《上清諸真章頌》、洞神部《諸真歌頌》等所輯錄,還有“本文”或其他部類也包含這壹類而品,總體數量相當大。明代馮惟訥《古詩紀》、清代沈德潛《古詩源》以及近人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等著名詩歌總集都把這類作品當做詩歌收錄。這樣,大量“仙歌”可看做是典型的宗教詩歌,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獨具特色的壹體。

《黃庭內景經》(包括《黃庭內景經》和《黃庭外景經》,壹般稱《黃庭經》指的是《內景》,宣揚養生修煉原理和方術,出現於東晉,後世有增飾)的“上清章”說:“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遍升三天。”(《太上黃庭內景玉經》,《道藏》第5冊,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洞真回元九道經》裏收錄《玉清上官九陽玉章》裏的三章仙歌,又說“九華玉女皆恒歌誦之於華晨之上,和形魂之交暢,啟靈真於幽關,凡修飛步七元,行九星之道,無此歌章,皆不得妄上天綱,足躡玄鬥”(《道藏》第25冊)。這都是說,誦讀這些韻文曲辭與存神守壹、服食丹藥、佩帶符箓、沐浴齋戒等壹樣,是虔修的手段,升玄的階梯。而據《無上秘要》裏的記載,這些作品又是仙人們“自娛樂”歌唱出來的,“常恒詠”則能“使人精魂和樂,五神諧和,萬邪不侵”。這又是說這些歌辭具有壹定娛樂功能。道教的儀式本來舞樂雜作,仙歌也被運用在儀式之中。這就賦予它們的制作和運用以十分重大的意義與地位。不過從文學創作角度看,這類作品中真正富於情韻、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優秀篇章並不多,但另壹方面它們自古及今對於文學創作的影響卻又是相當大的。直接的影響,如許多古代作家寫“步虛詞”、“遊仙詩”以及仙道題材作品,無論是體裁、內容還是寫作手法、修辭語匯都從中取得借鑒。明顯的例子如從“三曹”、郭璞、李白、李商隱直到近世龔自珍等人的詩作;擴展開來看,從六朝誌怪到元代神仙道化劇等古小說、戲曲創作也普遍接受它們壹定的影響。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民族宗教。中國本具有悠久、豐富的詩歌創作傳統;而自古以來中土傳統的祭祀儀式又普遍地使用舞樂。另外道教的形成與發展都接受外來佛教的影響,而詩體偈頌廣泛被利用在佛教經典之中。這樣,早期道教的基本經典《太平經》裏已大量使用歌謠、諺語、口訣等詩體韻語,如《師策文》的“樂莫樂乎長安市,使人壽若西王母。比若四時周反始,九十字策傳方士”(王明《太平經合校》卷三八)之類。晉、宋以來廣泛流傳的《黃庭經》和《周易參同契》(題東漢魏伯陽撰,亦經後人增飾,是早期丹經)是道教基本經典。前者是七言韻文,後者由四言、五言、騷體和散體構成。這兩部經都是講教理的,不能算是詩歌。課堂上講韻文不等於詩,老師常常會舉道教這類經典和中醫的湯頭歌訣做例子。但另有些如《上清經》、《漢武帝內傳》、《真誥》等經典裏托仙人之口吟唱的韻語曲辭,許多都頗富詩情,寫作手法、語言也相當講究,則可看做是典型的仙道題材的詩歌,即仙歌了。

《三皇經》是早期經典。《無上秘要》卷二〇收錄其中“陰歌、陽歌凡有壹十五章,太上玉晨大道君命太素真人、中華公子、太虛 *** 公路虛成造以唱八素之真,能恒諷詠者,使人精魂合樂,五神諧和,萬邪不侵。此歌曲之美,是太極 *** 公陽歌九章,以曜九晨之道;陰歌六章,以利六氣之精。詠之者凝三神,有之者除不祥”。這也是強調這些歌曲用於宗教修持的意義。

不過從總體看,壹般道教經典裏的詩體作品用語新奇詭異,內容深晦難懂。下面舉出表達比較通暢平易,描摹意象也比較真切的,如《三皇經》裏的壹首(因為內容晦澀難解,本文引錄略加註釋):

東遊蓬嶽(蓬萊山,海上三仙山之壹)標,西之九河(銀河)津。飛梵(在梵天飛翔;“梵”是梵語“梵摩”的省略音譯,本義是清凈,中國佛、道經典裏常出現,用來表達宗教的神秘意義)承虛上,振聲光於天。棲憩華林際,何憂不長年。北遊遨海島,南適登林墟(林木覆蓋的山頭)。重萌(草木重重新綠)郁以赫,朱鳳(朱雀,仙禽,“四靈”之壹)引鳴雛。既忘榮耀契(榮耀的盟約),何不寶仙居。《陰歌》(《三皇經》裏的仙歌)悲且吟,諷詠高仙子。放浪嵩嶽峰,起虛登霄(飛升上天)裏。詠歌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樂器演奏的音樂)停,揚妙隨風起。徘徊清林中,仙賢相攜跱(提攜)。清肅八音詠,微風梵皇靈(天帝的音樂)。閑夜動哀唱,雙音交來鳴。織婦吐歸吟,淒切感思生。自非高仙子,何由保仙真。

這裏有暢遊仙界的敘事,有仙界景物的描繪,洞天福地,瓊樓玉宇,不死的神仙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全篇格調宛如後來的遊仙詩。不過,道教經典裏這樣相對“通俗”的篇章並不多。

再舉個例子,《神仙傳》裏的馬鳴生(壹作馬明生),據傳是齊囯臨淄人,為縣小吏,被賊所傷,賴道士神藥救治得活,遂棄職拜道士為師,勤苦修道,得《太清神丹經》,白日升天。今傳《太真夫人贈馬鳴生詩二首並序》,應是兩晉人作,前有長序,記載“太真夫人者,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羅,字勃遂”,她降臨世間,馬鳴生隨之執役五年,夫人以久在人間,奉君王命,被太上召,不復得停,念鳴生專謹,欲教以長生之方、延年之術。由於仙界規定不可教始學者,因此把他介紹給曉金液丹法、能讓人白日升天的安期先生。次日,安期先生至,見夫人,甚揖敬,稱下官,須臾,廚膳至,飲宴半日許,夫人囑鳴生隨之去,並以五言詩二篇贈之。鳴生流涕而辭,乃隨安期先生授九丹之道。第壹首詩曰:

暫舍墉城(西王母所居)內,命駕岱山(泰山)阿。仰瞻太清闕(仙人居處),雲樓郁嵯峨。虛中有真人,來往何紛葩(盛多貌)。煉形保自然,俯仰挹太和(吸納元氣)。朝朝九天王,夕館還西華(女仙居處)。流精可飛騰,吐納養青牙(元氣所生精神)。至藥非金石,風生自然歌。上下淩景霄,羽衣何婆娑。五嶽非妾室,玄都是我家。下看榮競子(追求榮華富貴的人),篤似蛙與蟆。眄顧(回看)塵濁中,憂患自相羅。茍未悟妙旨,安事於琢磨?禍湊(遭遇災禍)由道泄(大道泄漏),密慎福臻多。

以上所述與另壹部道典《馬明生真人傳》略同。《傳》又記載馬明生隨安期先生,受太清金液神丹方,後來白日升天,臨去,著詩三首,以示將來,時在漢光和三年(180)。其壹曰:

太和何久長,人命將不永。噏(收斂)如朝露晞(幹燥,蒸發),奄忽睡覺頃。生生世所悟,傷生由莫靜。我將尋真人,澄神挹容景(猶“景宵,上天”)。盤桓昆陵宮,玄都可馳騁。涓子(仙人)牽我遊,太真來見省。朝朝王母前,夕歸鐘嶽嶺(昆侖西北的仙山)。仰采瓊瑤葩(美玉的花朵),俯漱琳瑯(喻玉液,仙藥)井。千齡猶壹刻,萬紀如電頃(億萬年,十二年為壹紀)。

關於馬明生的傳說是壹篇生動的神仙降臨故事,如此配合以如詩如頌的仙歌,平添了壹份情趣。詩也寫得妙想聯翩,瑰麗生動,頗為動人。

後出的仙歌形式多樣,體現更豐富的創作意圖。如《雲笈七簽》載《女仙張麗英石鼓歌壹首》:

《(寧都)金精山記》雲:漢時張芒女名麗英,面有奇光,不照鏡,但對白紈扇如鑒焉。長沙王吳芮聞其異質,領兵自來聘。女時年十五,聞芮來,乃登此山,仰臥披發,覆於石鼓之下,人謂之死。芒妻及芮使人往視,忽見紫雲郁起,遂失女所在,得所留歌壹首在石鼓之上。歌曰:

石鼓石鼓,悲哉下土,自我來觀,民生實苦。哀哉世事,悠悠我意。我意不可辱兮,王威不可奪余誌。有鸞有鳳,自歌自舞。淩雲歷漢,遠絕塵羅。世人之子,其如我何。暫來期會,運往即乖。父兮母兮,無傷我懷。

下有註雲:“至今石鼓壹處黑色直下,狀女垂發,時人號為張女發。”這本是富於傳說色彩的升仙故事,但具有反抗強權、同情民眾的內容,表達樸素真摯,風格類似民間樂府。又如《五夷君人間可哀之曲》:

太子文學陸鴻漸撰《武夷山記》雲:武夷君,地官也。相傳每於八月十五日,大會村人於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橋,通山下。村人既往,是日,太極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告呼村人為曾孫,汝等若男若女呼坐,乃命鼔師張安陵等作樂行酒,令歌師彭令昭唱人間可哀之曲,其詞曰:

天上人間兮會合疏稀。日落西山兮夕鳥歸飛。百年壹餉兮誌與願違,天宮咫尺兮恨不相隨。

這是神仙聚會的歌唱,四句長歌,感嘆人生,哀婉動人,也體現出深厚的情韻。

《漢武帝內傳》裏的仙歌

《漢武帝內傳》是仙傳中相當成熟的代表著作,是上清派道教的基本經典。它搬演壹出西王母等眾女仙降臨漢武帝宮廷的神奇華麗傳說,主體情節分兩部分:第壹部分描寫西王母降臨漢武帝宮廷,向漢武帝傳授修道“要言”,第二部分繼續描寫西王母召請上元夫人,上元夫人降臨,教誨漢武帝,王母向武帝授《五嶽真形圖》,上元夫人命青真小童授“五帝六甲靈飛等十二事”,傳授畢,夫人奏樂作歌,王母命侍女答歌,明旦,王母與夫人同乘而去,至此,降臨故事結束,轉入“歷史”敘述,說明漢武帝殺伐之性至死不改,王母、上元不復來,求仙不成等。通過這個西王母降臨故事,宣揚上清派不重丹藥符箓、主張清修無為、恬淡寡欲的神仙思想,體現道教發展的革新潮流。其中對漢武帝求仙的描寫,客觀上揭露了專制帝王的殘暴以及求仙的愚妄,體現具有相當思想深度的批判,反映道教神仙信仰向下層知識分子和民眾傾斜的趨勢。

本來在《史記》等史書裏,漢武帝是以帝王之尊驅遣方士來為自己的求仙活動服務,而在《內傳》裏,他不再是雄才大略、權勢赫奕的君主,而是“上聖”西王母面前的“臣下”,自斥自責為小醜賤生、不肖之軀、枯骨之余,對自己“死於鉆仰之難,取笑於世俗之夫”的前途充滿恐懼,不得已而哀請西王母“垂哀誥賜”,拯救自己;相對比之下,西王母和上元夫人則顯得無比尊貴:她們衣飾華貴,仆從如雲,降臨場面極其隆重而壯觀;特別是她們面對漢武帝表現的安詳姿態,使用的訓喻口吻,更把自身至高無上的權威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故事以漢武帝終於不能戒除淫逸殘暴之性、求仙活動歸於失敗結束,表明成就仙道不僅和人間的權勢地位無關,而且現世統治者的“暴、奢、淫、酷、貪五性”更成為他們修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礙。就這樣,《內傳》的情節跌宕起伏,場面恢宏壯麗,描寫人物個性鮮明,加上辭彩華麗繁富,藝術上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可看做是當時流行的誌怪小說的優秀作品。《內傳》裏有幾篇相當精致生動的仙歌。就行文結構看,有了這些仙歌,全篇行文就成為韻、散兼行的文體,這樣也有助於增強作品情趣,強化藝術渲染效果;而就作品的內容發展看,它們又是對散文表述的補充。後來這些篇章往往被摘出編輯在道教類書和壹般的詩集裏。

值得註意的是,六朝時期流傳許多神女降臨故事,如織女下配董永、天上玉女成公知瓊下嫁弦超、杜蘭香下配張碩等,這些神女多被寫成是西王母的女兒或侍女。在這些故事中大多又有神女供食、贈詩等神仙傳授的故事情節。《內傳》也同樣襲用了同樣的情節,表明它和那些女仙降臨故事壹樣,客觀上也反映了道教中女仙信仰的發展與興盛的總體趨勢。

在《內傳》上半部分,寫西王母下降漢武帝,設膳賜食之後,又索桃,四枚與武帝,四枚自食,後於坐上酒觴數過,王母命諸侍女奏樂:

王母乃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瑯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又命侍女石公子擊昆庭之鐘,又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侍女阮淩華拊五靈之石,侍女範成君擊洞庭之磬,侍女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於是眾聲澈朗,靈音駭空。又命侍女安法嬰歌元靈之曲,其詞曰:

大象(指宇宙)雖寥廓,我把天地戶。披雲沈靈輿(神靈乘的車子),忽適下土。空洞(天空)成元音(玄秘的音樂),至靈不容冶(指樂調不加修飾)。太真(原始混沌之氣)噓中唱,始知風塵苦。頤神(保養精神)三田中(兩眉之間為上丹田,心為中丹田,臍下為下丹田),納精六闕(顏面)下。遂乘萬龍(群龍駕的車子),馳騁眄九野。

二曲曰:

元圃(昆侖山頂)遏北臺,五城(昆侖山上有五城)煥嵯峨。啟彼無涯津,泛此織女河。仰上升絳庭(天庭),下遊月窟阿(傳說中月的歸宿處)。顧眄八落外(八方極遠之地),指招九雲(九天之上)遐。忽已不覺勞,豈窹少與多。撫璈(樂器名)命眾女,詠發感中和。妙暢自然樂,為此玄雲歌。韶盡至韻存(韶樂本是舜樂,指美妙樂曲),真音辭無邪。

歌畢,帝乃下地叩頭自陳曰:“徹受質不才,沈淪流俗,承禪先業,遂羈世累……”

這是兩首神女歌唱的真正的仙歌。前壹首是用西王母口吻,歌唱她乘坐靈輿、音樂伴奏,下降人間,解救人世苦難,教導頤養心神的法術;後壹首描繪昆侖仙境:山高水長,仰天俯地,長奏自然的妙曲,令人無限向往。對比《內傳》裏描寫漢武帝身處逼窄濁世的背景,這是超越時空羈束的理想境界。

《內傳》後半部分描寫上元夫人降臨,酒酣周宴,言請粗畢,上元夫人自彈雲林之璈,鳴弦駭調,清音靈朗,元風四發,乃歌《步元之曲》,辭曰:

昔涉玄真道(仙道),騰步登太霞(高空)。負笈(背著書箱)造天關(天門),借問太上(太上老君)家。忽過紫微垣(星名,計十五星,大帝之座),真人(仙人)列如麻。綠景清飆起,雲蓋映朱葩(紅花)。蘭宮(木蘭建的宮殿)敞琳闕(美玉築的宮闕),碧空啟璚沙(璚:同“瓊”,美玉)。丹臺結空構,(光明貌)生光華。飛鳳踶甍峙(宮殿以飛鳳作甍;踶,踩),燭龍(神名)倚委蛇。玉胎來絳芝(靈芝),九色紛相拏(繁盛貌)。挹景(內神)練仙骸,萬劫方童牙。誰言壽有終,扶桑不為查(扶桑樹長生不死)。

西王母又命侍女田四妃答歌曰:

晨登太霞宮(天上仙宮),挹此八玉蘭。夕入玄元闕,采蕊(采花蕊)掇瑯玕(似玉的美石)。濯足匏瓜河(銀河),織女立津盤(河邊)。吐納挹景雲(祥雲),味之當壹餐。紫微何濟濟,璚輪(瓊玉的車子)復朱丹。朝發汗漫府(廣大無邊的天界),暮宿句陳垣(星名,天樞,北辰)。去去道不同,且如體所安。二儀(日、月)復猶存,奚疑億萬椿(生長萬年的椿樹)。莫與世人說,行屍言此難。

這兩首歌歌唱美好的仙界天宮、長生不死的神仙,奇思異想,言辭煒燁,情境相當鮮明而生動。《內傳》這樣的行文和佛典壹般的長行與偈頌相配合的方式不同:佛典裏的偈頌基本是重復宣說前面散文敘述的內容,而且主要是講道理的;《內傳》裏這種與散文敘述相配合的仙歌,更像是獨立的詩篇,而且基本是使用抒情詩的描摹、述情方法。從寫作技巧看,這樣的韻、散配合的形式強化了散文敘說的效果,造成作品總體結構的波瀾起伏,又給作品增加了另壹番情韻。另外,這種仙歌大量使用了所謂“仙語”、“仙典”。這是渲染神秘詭異的效果的需要,當然會給理解內容造成壹定困難,但又確實有助於形成神秘詭譎的風格特征。而作為具有特色的語言和表現手段,又是藝術創新成果,給後世提供了可借鑒的、有價值的創作資源。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文學院)

新書架

《上海圖書館藏赴聞集成》

《上海圖書館藏赴聞集成》以上海圖書館藏晚清和近代人物的赴聞為主要內容,收文獻1268種。所收赴聞按涉及的人物生年排序,生年相同者按姓氏排序,生年不詳按卒年排序。全文影印,每種文獻前有簡要文字說明,包括內容提要和人物簡介。書前附人名索引與書名索引。赴聞本身內容形式豐富,有單張的訃告,也有成冊的出版物,內有逝者行述、祭文、唁電、誄文、誄詞、挽聯、挽詩等,考究的更有遺像、遺墨、遺囑、生平照片、喪禮攝影、象贊、碑文、紀念文章、著作目錄等。所關涉人物多是晚清近代各界聞人,如林則徐、徐乃昌、李鴻章、張之洞、馬相伯、盛宣懷、哈同、魯迅等,亦有尋常人物。本書文獻珍稀度高,保留了不少罕見的資料;文獻價值不容忽視,有利於學界對近代歷史人物、禮儀文化的更深入研究;所收錄的眾多名人題詞,亦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上海圖書館藏赴聞集成》(全九十冊),精裝16開,鳳凰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定價39000元。

  • 上一篇:誰有韓劇iris國語版全集的觀看地址給我傳下 謝謝
  • 下一篇:天貓是中國的還是日本的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