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盒子 - 沙盤遊戲療法<7>

沙盤遊戲療法<7>

第三章沙盤遊戲療法的理論基礎

卡爾夫所創立的沙盤遊戲療法包含著對於三種理論和思想的整合,其壹是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其二是卡爾夫所理解的東方哲學和文化,尤其是周敦顧的思想;其三是她本人對於洛溫菲爾德遊戲王國技術的改造和發展。這三個方面也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沙盤遊戲療法的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壹、沙盤遊戲與榮格思想

卡爾夫是榮格的學生,曾在蘇黎世的榮格研究院進行了六年的分析心理學研習,並接受榮格的夫人愛瑪·榮格的個人心理分析。卡爾夫自己認為,在其發展“沙盤遊戲療法”的過程中,“榮格的指導與幫助最為重要”。

(壹)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要點

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要點,在於其“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cngseo1s5)、“原型”(archetype)和“原型意象”(archetyeal inges)的概念,“情結”(complex)和人格類型等的理論,詞語聯想、夢的分析和積極想象(acive imnagination)的臨床方法,以及作為心理分析目的的“自性化過程”(individsntion proess)等,這些也都是沙盤遊戲治療運作的重要基礎。

“集體無意識”既是對弗洛伊德“個體潛意識”(personal uncom.scious)的發展,也是榮格的壹種創造。榮格用它來表示人類心靈中所包含的***同的精神遺傳。或者說,集體無意識中包含著人類進化過程中整個精神性的遺傳,註入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榮格自己在給“集體無意識”下“定義”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集體無意識與個人無意識截然不同。因為它的存在不像後者那樣可以歸結為個人的經驗……個人無意識主要是由各種情結構成的,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則主要是原型。”

榮格把“原型”看作是“集體無意識”的主要內容,認為“原型是人類原始經驗的集結,它們(榮格往往把原型作為復數)像命運壹樣伴隨著我們每壹個人,其影響可以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被感覺到”。根據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理論,集體無意識是通過某種形式的繼承或進化而來,是由原型這種先存的形式所構成的。原型賦予某些心理內容以其獨特的形式。同時,榮格還提出,主要是由原型所構成的集體無意識,具有壹種所有地方和所有個人皆符合的大體相似的內容和行為方式。由於集體無意識具有這樣壹種普遍的表現方式,因此它就組成了壹種超個人的心理基礎,普遍地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並且會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層次上,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在這種原型心理學的意義上,榮格認為,歷史中所有重要的觀念,不管是宗教的,還是科學的、哲學的或倫理的觀念,都必然能夠回溯到壹種或幾種原型。這些觀念的現代形式,只是其原型觀念的不同表現,是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原型觀念應用到了生活現實的結果。

如同道之存在與道之體現的不同,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我們很難對原型本身直接認識,於是他又引入了“原型意象”的概念,認為這是原型將其自身呈現給意識的主要形式。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壹旦被覺察,它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現給意識,象征性便是無意識的主要語言,這已經是所有從事心理分析者的基本***識。諾伊曼在其名著《大母神》中,對於原型以及原型意象,有著出色的闡述與解析。在諾依曼看來,源自無意識的象征性意象,是人類精神在其全部表現中的創造性源泉。不僅意識及其對世界進行哲學理解的概念起源於象征,而且宗數、僅式和崇拜、藝術和習俗等等,也都起源於象征。由於無意識的象征形成過程是人類精神的源泉,所以語言,其歷史幾乎與人類意識的發生發展同步,也永遠開始於某種象征性。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壹種原型內容,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在意象中表現其自身。榮格曾根據自己的分析與體驗,以及自己的臨床觀察與驗證,提出了“阿尼瑪”、“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內在兒童”、“陰影”和“自性”等諸多分析心理學意義上的“原型意象”。這些原型意象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水平上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與行為。

就心理分析的目的來說,榮格用自性化這壹概念所要表達的是這樣壹種過程:壹個人最終成為他自己,成為壹種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於他人的發展過程。安德魯·塞繆斯(Andrew Samuels)在其《榮格心理分析評論詞典》中,在比較了“自性化”與“自性”(self)、“意識自我”(ego)和原型(archetype),以及意識性(consciousness)和無意識(unconscious)等概念的關系與整合意義之後說:“自性化過程是圍繞以自性為人格核心的壹種整合過程。換句話說,使壹個人能夠意識到他或她在哪些方面具有獨特性,同時又是壹個普普通通的男女。”

榮格在許多不同的背景中對自性化現象的描述,都與他個人的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包括他對煉金術以及煉金術者心理狀態的研究,尤其是他自己的“曼荼羅”體驗。對於榮格來說,“曼荼羅”就是自性的顯現,“茶”也包含著自性化的發展,於是,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自性化”或“自性化過程”,也放帶上了某種宗教性的色彩,榮格在壹次回答提同時曾這樣說,“自性化是壹種神性的生活,正如要親羅心理學清楚地表現的那樣。”

榮格留在波林根的石刻,已經成為榮格分析心理學的象征

下圖是榮格所繪制的第壹幅曼茶羅(1916),在此圖畫的背後,交用英文這樣寫道:“這是我在1916年所繪制的第壹幅曼荼羅,完全是無意識的自發表現。卡爾·榮格。”

(二)童年遊戲與無意識體驗

在榮格的傳記《回憶·夢·思考》的“接觸無意識”壹章的開始,他敘述了自己與弗洛伊德分裂之後所陷入的低谷,壹種無所適從之感,甚至是深深的抑郁。這無所適從和抑郁,正是他所面臨的危機,也是在危地中逢遇的機會:善射者師弓不師羿,善學者師心不師聖;失去弗洛伊德的理論支持而轉向面對無意識本身。

榮格正是這樣做的。在當時的狀態下,不管是對於夢的分析還是治療的方法,所有的書本和理論都不能給他滿意的解釋或幫助。於是,他也就對自己說:“既然我什麽也不懂,那就做點心中能想到的事情。”於是,榮格自己說,他也就有意識地讓自己服從於無意識的指引。

最初浮現出來的是10歲或11歲時的壹個童年的記憶。榮格說:“那時候,我非常喜歡玩積木。我仍然清楚地記得自己如何用積木搭起小房子和城堡,用瓶子架成門框和拱頂。後來我用普通的石頭來代替,並用泥漿取代灰泥。我沈迷在這些建築結構裏很長壹段時間。”在跟隨無意識的指引,讓自己重新體驗這童年記憶的時候,使榮格感到驚奇的事情發生了,與那童年記憶湧現出來的,還有很多生動的情緒和感觸。“‘啊哈!’我對自己說,這些東西是仍然具有生命力的。那個小孩就在附近,具有我所缺乏的創造性生命。但是我怎樣才能找到通往這創造性生命的路呢?”①

已經是成年人的榮格,感到在成年的自己與這11歲孩子之間搭起壹座橋來似乎是很難的。於是,他想:“如果我想與那童年重新建立聯系的話,我只能是重返過去,去玩那童年的遊戲,重新體驗那童年的生活,除此之外別無選擇。”② 進入“兒童”的世界,去感受那世界中包含的創造。有了這樣壹種思想,也就有了後來整個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最重要的特色。榮格十分肯定地說:“這壹刻是我命運的轉折點。”3

於是,榮格開始了他自己的“沙盤遊戲”:他開始收集各種石頭和建築材料,有些石頭是從湖邊撿來的,有些則是從湖裏撈起來的。然後就開始建造別墅、城堡、村莊……“但是還沒有教堂,於是我就建造了壹個長方形的建築物,頂部有個六角形的鼓和壹個圓頂。教堂還得有個祭壇,但在動手的時候我卻有所猶豫……”榮格在其自傳中記述道:“每天午飯後,我就外出做我的建築遊戲,不管天氣如何。壹吃過飯即刻就開始遊戲,壹直玩到病人來的時候。若是下午的工作結束得早些,我也會再繼續我的建築遊戲。在這建築遊戲的過程中,我的思想變得清新,我意能把提住隱隱約約出現在腦海中的種種幻想的含義。我自然想到了自己做的事情的意義,我自問:‘說實在的,妳現在到底在做什麽呢?建造壹個小城鎮,仿佛在舉行祭禮似的。’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內心確信,我正走在發現自己的神話的途中。這個建築遊戲只是開端,釋放出來壹系列的幻想和思緒,我後來全部都仔細地記下來了。”而記錄下來的這些想法,也就成為榮格著述的最重要的資源,因為它們來自於無意識。

在許多著名沙盤遊戲治療師的著述中,如茹思·安曼(Ruth Am-manm),都把榮格通過童年遊戲來與無意識的接觸,作為沙盤遊戲之榮格分析心理學起源的重要內容。而榮格的童年遊戲本身,也是其分析心理學最具特色的方法——積極想象的開始。而積極想象,同樣也是榮格沙盤遊戲療法的重要理論和方法性基礎。

(三)積極想象與心靈自主性

正是主動與那內在生動的兒童溝通,通過童年遊戲去體驗內在意象兒我的的造性意義的經驗,使格獲得了他的“積極想象”技術。在分析心理學的理解中,意象本身即具有心靈的自主性,積極想象是榮格心理分所的三大方法之壹,也是其分析心理學最重要的特色。

在來稱通過遊戲去重新體驗內在兒童的過程中,他壹方面是像孩子樣投人真實的“遊戲”,壹方面是要使自己進人想象的世界,在壹種象征而真實的情景中,與活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孩子進行交流。榮格曾把“積極想象”稱之為“壹種睜著眼睛做夢的過程”D。但積極想象與“白日夢”不同,後者多少是個人主觀的發揮,總是停留在個人日常體驗的水平上。而積極想象與意識性的發揮正相反,由積極想象所導演的劇情,似乎是“要迫使觀眾的參與;壹種新的情景被推出,其中潛意識內容被展現在清醒的意識狀態”。榮格從中發現了壹種超越性的機制,也即壹種意識與潛意識因素之間的合作性,並且認為想象性的意象,自身具有其在心靈生活有序發展與轉化中所需要的所有因素。

榮格曾用自己的童年經歷,來解釋“積極想象”的自然發生。在榮格的姑媽家裏,有他爺爺的壹幅像:作為主教的爺爺,配著徽章,走出房門,站在臺階上……榮格說,他常常跪在壹把椅子上凝視這幅畫像,直到覺得他走下了臺階。而他姑媽每次看到榮格在那裏出神,總是會說:“嗨,乖孩子,他不會動的,還站在那裏吶。”榮格說,在1935年為塔維斯托克作講演的時候,“但我知道我看見他走了下來”。榮格接著說,妳們看,就這樣,那幅畫像開始動了起來。同樣,當我們全神貫註於頭腦中的壹幅圖景的時候,它會開始動起來,意象會變得更加豐富,還會變化發展下去。在這次講座中,榮格還說:由於通過積極想象,所有的意象都產生在有意識的思維中,這些意象比不確定的夢更完整。這些意象也比夢有更豐富的內容。於是,積極想象意味著意象有自己獨立的生命,意味著象征性事件的發展有自己的邏輯根據,意味著通過某種方式,我們可以與這些具有生命的意象進行直接的溝通。

榮格在其與衛禮賢合著的《金花的秘密》(《太乙金華密旨》)的評論中,首次系統闡述了關於“積極想象”的思想,而正是在這次合作畢,衛禮賢為榮格開啟了中國文化的大門,那是對於榮格整個分析心理學發能是關重要的事件,把榮格從與我洛伊德分裂後的抑郁和孤獨中橋教了時來。來且付語了其創造的機會與力量,通過對道家內丹功法的鬧釋,榮整表達了這樣的思想:道家的無為,是獲得自身解放的關鍵。榮格說:“讓事物自發地表現的藝術,道家為無為的教誨……成為我打開無意識大門的朝思,我們必須要讓它們在心靈深處出現。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壹種藝術。”而這種很少有人知道的藝術,通過與榮格的整合與實踐,也就演化為分析心理學的積極想象技術。

榮格分析心理學中許多重要的思想,都與其積極想象的體驗有關,比如“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人格面具”、“自我”、“自性”等等。在其最後的著作《神秘參與》中,榮格闡述了積極想象如何作為自我認識的途徑,以及積極想象如何反映在自性化過程中。在這種意義上,積極想象就不單單是壹種心理分析的方法與技術,而是壹種具有意象本質的象征性態度,壹種深刻的內在心性修養。

榮格在自己的《紅皮書》中描繪的夢中意象,

藍色背景的內在兒童,及其心靈的自主性發展

  • 上一篇:遊戲本和筆記本電腦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問國慶晚會上的互動遊戲。越多越好?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