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盒子 - 找英文的性別歧視文章和事件?

找英文的性別歧視文章和事件?

bzq(壹)、凱爾特人的足跡及其部落的分布,曾經遍及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甚至遠達俄羅斯南部的小亞細亞地區。不列顛群島上的那些凱爾特人,有人估計最早是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從歐洲大陸遷徙過去的(Greg Tczap,1997)。

當然,偉大的民族並不壹定非得擁有多少千年前的陶片上的古文字或木乃伊不可。他們的成功是獨特的。而古老文明並不能保證其創建者永葆青春。古代巴比倫文明的隕落和盎格魯—薩克遜人近代史上的崛起就足可以說明這壹點。但是,不列顛島上和北美殖民地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卻不滿意於他們已經獲得的成功。他們開始發掘自己的文明史,想為自己的祖先樹碑立傳。從上個世紀開始,他們壹方面利用現代媒介的傳播技術大量制作無根的、現世的通俗文化作品,另壹方面努力尋根,在八十年代及以後掀起了“凱爾特”文化熱。

那麽什麽是“凱爾特”?據說,在新石器時代的中部歐洲,大約是公元前800—600年(也有人說是公元前1200年),出現了壹支具有獨特文化的“凱爾特人”。他們已經開始使用鐵器。這壹說法有在奧地利、瑞士和法德等地考古挖掘出來的食具飲器等墓葬品為證(Michael Wangbickler,1997)。據說凱爾特人甚至已經用上了中國生產的絲綢。“凱爾特人”這壹名稱最早見於公元前500年左右羅馬時期的希臘歷史學家著作中。古希臘的歷史學家西羅多德以及別的古希臘作家早就提到了這個民族,他所使用的稱呼Keltoi,以及其他後來的不同稱呼,無壹例外,原意都是“野蠻人”,後來演變成Celt或Celtic。但這些凱爾特人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關於身世來源的文字,也沒有關於他們在不列顛島上安居樂業壹千多年的歷史記載(壹般認為凱爾特人自公元前700年起開始移民到不列顛諸島嶼。在公元前400年時,這種移民達到高潮)。他們的文化,純粹是依賴於“吟遊詩人”或“預言者”的博聞強記和代代相傳。只是在公元壹世紀左右,才在愛爾蘭的凱爾特人(也被稱作“基爾人”或“蓋爾人”,Gael)中出現了最早的文字(Ogham),以後又演化成“基爾語”或“蓋爾語”。同時很多凱爾特人開始學習羅馬第九軍團帶來的拉丁文字。在古羅馬帝國(於公元前50年在不列顛群島上登陸)統治下,凱爾特人,尤其是不列顛群島上的凱爾特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而且接受了來自羅馬的基督教。值得在此壹提的是,凱爾特人把自己的自然神教,或巫教傳統,積極摻入基督教之中,對基督教加以本土化,從而使基督教體系中戲劇性地繼承下來大量的異教傳統。

作為壹個種族,不列顛群島上的凱爾特人壹度被認為消失於公元400年到500年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入侵之中。但實際上,那些來自德國和丹麥地區的入侵者,在愛爾蘭和大部分蘇格蘭以外的地區,把本地的凱爾特人驅趕到了威爾士和康沃爾,以及海邊居住。很顯然,凱爾特人在不列顛群島上很快就基本同化於盎格魯—薩克遜人的新移民浪潮中,但可能保留下來少數還可以被稱作凱爾特的人口。尤其是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人所保留的凱爾特古文化,應該是最完整的。到了公元九世紀以後,不列顛群島上的居民頻頻受到北歐海盜的搶劫和侵略,羅馬教會的勢力也因此受到了打擊,影響縮小,為凱爾特傳統的續存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有利條件。當然,人數較少的來自歐洲大陸的諾曼人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海盜後裔,也加入到了不列顛凱爾特血統之中。據壹些西方凱爾特專家的說法,在法國的布列塔尼和西班牙的個別地區也保存下來壹些凱爾特文化傳統甚至人種血統及其語言。而在世界的其他地區,凱爾特人的命運就不知所終了。

真正保存完好的凱爾特文化,看來至今仍然存在於愛爾蘭島上。愛爾蘭先是躲過了羅馬人的400年統治,隨後又幸免於日耳曼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征服。今天的愛爾蘭人口中,有大約70萬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說現代基爾語,這是壹種從古凱爾特語發展而來的語言,也是愛爾蘭的正式官方語言之壹(另壹種為英語)。因此,今天只有愛爾蘭人才真正有資格說自己是古老的凱爾特文化的繼承人。然而,當今關於凱爾特傳統的最強大的聲浪卻是來自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國家,美國和英國。這多少有點令人不解。難道文化傳統也像王位或經濟支配權那樣可以僭越篡奪的?有專家明確指出,“愛爾蘭是世界上僅存的凱爾特民族國家。”(Frank Delaney,1999)

但是不管怎樣,凱爾特文化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歐洲除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之外最古老的文化。我們也許可以把它稱作“凱爾特文明”。但不管是愛爾蘭的凱爾特還是英美的凱爾特,凱爾特就是凱爾特。直到今天,仍然還有壹些不列顛的居民(以及他們的海外後裔。這些海外後裔主要是愛爾蘭和部分蘇格蘭地區的“基爾”人農民,他們在中世紀晚期的殘酷血腥的戰爭後,以及隨後不久發生的“圈地運動”中,帶著遍布身心的累累傷痕,大批移民到了北美洲)把自己看作是凱爾特人。今天,當我們談到凱爾特傳統的時候,大概可以引用包括這樣壹些具有鮮明特色的事物:作為凱爾特人曾經英勇善戰的象征、傳統的二輪戰車(遠古時代),充滿異教色彩的高超精美的項鏈等首飾工藝品,表示生命不死、延續發展的螺旋線圖案,極為復雜而且美麗的各種繩結據說表現了凱爾特人對生活的理解,象征自然神信仰的特殊的動物變形圖案,以及現在被稱為“凱爾特音樂”的音樂藝術。我的讀者可能還都記得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它的主題音樂就是“凱爾特音樂”。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這種凱爾特音樂作品曾經風靡世界。它的著名作品包括《孤獨的牧羊人》和最後響徹全球的《我心永遠》等等。壹些當代的西方音樂家把流傳於布列塔尼海岬地區的傳統音樂也歸入凱爾特音樂傳統範疇之內。毫無疑問,凱爾特傳統的主體是它的發端於遠古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巫術文化。

(二)、凱爾特傳統中確實有壹些非常獨特、美麗而且雋永的文化內核。凱爾特巫術可以把它的各種精神儀式藝術化到如詩如歌神秘美麗的境界。這同我們通常形成的巫術概念十分不同。凱爾特文化在西方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獨特的。雖然古希臘傳統中有著壹些相類似的文化形態,比如多神論的宗教哲學文學體系,但是並沒有被系統地繼承下來。在古羅馬時代的宗教轉換過程和希臘民族血統大規模改變的進程中,古希臘的多神論體系徹底死亡了,只剩下壹些體系符號,飄蕩在歷史文獻和文學之中。不同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裏,凱爾特人卻以其堅忍不拔的生存毅力,歷盡艱辛,為人類保存下來壹份彌足珍貴的、依然活著的史前遺產。這份遺產數量不多,但非常精致,依然存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大概也正是因為它的獨特的精致與珍貴,它才獲得了非凡的生存力量。在歷經羅馬帝國的四百年統治,盎格魯—薩克遜人、諾曼人和北歐海盜的野蠻侵略與掠奪,基督教的七百年殘酷壓迫,以及近代血腥的工業革命磨難之後,凱爾特文化還繼續保持著它的生活的根和旺盛的發展能力。這與凱爾特人的綿延不絕的血統遺傳、堅強的人種凝聚力以及他們的多神教文化傳統有關。在宗教發展史上,多神教與巫術文化是密切相關的。世界各地的多神教與巫術文化甚至還互相學習、互相融合演進,出現了壹種奇特的、毫無歧視偏見的***生現象。

在對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及其同名電影的評論中,有壹位作者提到了歐洲中世紀時期基督教會對巫術的迫害。人們有所不知,這位評論者所談到的巫術,也就是《哈利?波特》的主要題材,就是凱爾特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核。我們不妨就把它稱之為“凱爾特巫術文化”。

認真談論凱爾特巫術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巫術進行重新認識。

首先,巫術是壹種文化,它普遍存在於人類的史前文明中。它的來源,其次,就是人類的壹種史前生活方式。這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正在日益成為我們今天反抗過度工業文明的有力武器。第三,巫術是壹種原始宗教,它是人類生活的直接的精神產品。而它的各種各樣的信仰和禁忌,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形態不是不變的。第四,很多原始巫術文化經過提煉和升華,逐漸形成了體系發育完整的多神教,如佛教,印度教等等。最後,顯而易見,巫術作為壹種人類的原始生活方式其實早就深植於我們的血液之中,作為我們本性的主要構成之壹。最後,巫術文化代表著我們人類原始觀念和生活方式,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多神崇拜可以具有很多不同的外部形態,但是其基本精神卻是高度壹致的。在人類思想精神領域裏,古往今來,這種體系上的壹致性和互相間的高度兼容性簡直是空前絕後的。我們正在重新認識整個工業化進程,我們也正在對所有我們所創造的歷代文明形態進行再評估,而巫術這份遺產對於人類未來命運的價值現在還殊難預料。從凱爾特巫術文化的興衰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巫術文化深植於人類生命之中,人類現代及未來文明的發展永遠不可能完全擺脫巫術文化的作用力。

凱爾特巫術文化包含著壹個龐大的人類知識體系。我們決不可以對此予以輕視。它的萬物有靈哲學與信仰體系,它的全套的同神靈溝通交流的貌似世俗的技術手段體系(巫術),它的完整的適應自然環境的生活方式系統,經過最近幾十年的專家發掘整理和傳播,已經恢復得相當完善。這是西方當代巫教復興的基礎,也是《哈利?波特》能夠自由地創造出完整的文學藝術形象的前提。在小說及其同名電影《哈利?波特》的恢宏的巫術生活場景中,到處都充滿著凱爾特人的巫術文化因素。在小說中,會說話、有靈性的各種動物和植物,就是自然神教的形象表述。另壹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打人柳”,不僅僅是壹個增添樂趣的道具,如果我們查看壹下凱爾特巫術的有關資料,我們就會知道,柳樹具有壹些特殊的意味:它是陰性植物,屬月亮,屬水;柳木可以制作儀杖(魔杖),用於治療病痛;柳樹的種植者或擁有者可望得到它的回報——把月亮神的祝福帶給他們;柳樹枝也常常被用於制作女巫們的掃帚;柳樹杈還能用於有關水的巫術,如熄滅火焰等等(Herb Lore Index,Herne, Elspeth and Snip)。看看,這樣的描述同中國的《本草綱目》何其相似!毫無疑問,人類關於植物的知識,盡管有壹些帶有明顯的想象成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知識體系之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他在書中出現的植物,如大名鼎鼎的曼德拉草,都是凱爾特巫術文化中關於草藥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霍格沃茲魔術學校裏的種種鬼魂,也都具有指向凱爾特傳統中關於生命輪回觀念的重要意義。關於生命輪回的古老觀念,凱爾特文化與印度教和佛教以及其他古老宗教,如薩滿教和德魯伊教完全壹致。

事實上,歐洲中世紀時期(甚至還持續到十八世紀後期),長達七百年之久的基督教會對凱爾特巫術的迫害,是造成《哈利?波特》所描寫的巫術世界同所謂“麻瓜”世界相分隔的根源所在。宗教思想同其他任何人類的精神文化產品壹樣,都需要自己的市場。新興的基督教為了同傳統的草根宗教爭奪世俗市場,采用了誣陷、妖魔化、酷刑、濫殺等等無所不用其極的血腥殘暴的手段。據說,在歐洲中世紀前後約七百年的時間裏(有人認為主要是十六、十七世紀),***有大約五百萬到九百萬巫教或冤案中的非巫教人士遭到殺害,其中絕大多數為女巫或中老年婦女。即使是在美國這樣自我標榜為“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新大陸”,歷史上也曾經發生殘酷迫害與巫術有關的人士的事件。在最著名的馬薩諸塞“薩勒姆歇斯底裏”壹案中,壹次就可以處死二十多人(女性為多數)。那時已經是工業革命的所謂科學理性的時代的前夜(1692年)了。但是根據“安大略宗教寬容中心”的研究,北美洲對女巫的迫害壹直持續到19世紀。歐洲大陸上最後壹名被野蠻處死的女巫,據說是在1782年的瑞士(恐怖的中世紀“火刑時代”理論上持續到1792年為止——Mary Wollstonecraft, 1792)。對女巫的迫害不僅來自社會,而且還來自壹些女巫的家人,可見基督教統治意識侵害之烈。由於基督教對凱爾特巫術文化的妖魔化,西方各國社會逐漸形成了對他們自己的巫術文化的恐懼、憎惡和仇視的心態。毫不奇怪,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巫術文化及其繼承者不得不將他們的生活轉入到地下狀態。

讓我們來看壹看壹個典型的、臉譜化的女巫形象——她們居然會是如此令人惡心:她們壹般都比較幹瘦(心思極壞的人似乎都瘦),很老了(正因為如此才更顯得她們的陰毒不可捉摸),臉上密布著深深的皺紋(讓人們厭惡她們!)。她們的五官是端正的(好像年輕時就以妖艷鉤人魂魄)。膚色黝黑而且骯臟(表明陰暗),鼻子是長長的彎鉤狀(鼻子上甚至還長著瘤!顯得特別惡毒、具有攻擊性而且固執),三角形的眼睛透著肅殺之氣,兇險隱藏在眼神後面(任何時候都是壹肚子壞水!)。她們的下巴誇張地往下拉,到了下巴尖處往前突出(令人恐懼!),顯得分外刻毒。她們頭戴黑色有邊的圓錐形尖帽(尖頂帽原本是象征智慧的),身上披壹襲無比骯臟、無比陰森的超大長袍,兩只青筋暴露、長著長長尖尖指甲的枯木似的手,隨時都可以從腰間朝前伸出來,施展魔法(毫無同情憐憫之心)。如果不是長袍,她們的長裙也是黑色的,長襪和尖尖的皮鞋全是黑色的。她們或者是騎在壹把長掃帚上,在夜空中和貓頭鷹壹起飛來飛去,或者是蟹居在遠離塵世的壹座小房子裏,全神貫註地盯著壹個大水晶球。琢磨怎麽害人。她們總是怨恨善良的人,躲在暗地裏詛咒和加害於無辜的人們。她們擁有魔法,有時把自己變成美麗的少女,以便欺騙蠱惑單純輕信的人們,有時惡毒地把疾病和災難強加於無助的人身上,無情地報復他們以往的小小的過錯,把人變成蛤蟆。她們的魔法使她們能夠看到未來,從而為未來設下種種圈套和陷阱……總之,她們往往是邪惡的化身和象征,在中世紀以後各個時代的絕大多數歐洲文學藝術作品中,尤其是童話中,充當主流道德的反對力量。這就是中世紀基督教會的傑作。這不僅是對歐洲女性的壹種妖魔化,也是對壹個古老宗教的妖魔化。

然而事實並非如妖魔化的這般情景。凱爾特的巫術文化及其表現形態是非常優美的,其思想主流是自然主義與和平主義的。作為生活方式的凱爾特巫術文化,具有極其豐富的審美意義。出於萬物有靈的觀念,它相信神靈鬼怪和超自然的多維世界(復數)的存在,相信壹種生命輪回的規則,從而發展出壹些精神領域的生活方式體系;它主張崇拜自然的素食主義,而且為所有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感謝大地母親,絕對反對不必要的浪費。在倫理道德上,它主張尊重所有人的同等權利,禁止傷害他人。它的最重要的箴言是“只要妳的行為無害,那就自由去做!”(“An′ it harm none, do as you will”)這種“無害”,其定義擴展到對人對己的全部身心範圍,甚至把內心的意圖和應有的行為而不作為也包括在內。出於信仰“因果報應”(The Law of Return),任何有害的巫術行為都受到了制約。在小說及其同名電影《哈利?波特》中,作為情節主線的哈利同伏地魔的第壹場較量,就是這種因果報應法則的強烈體現。當伏地魔用最厲害的黑咒語謀殺還是嬰兒的哈利時,那個咒語從哈利的額頭上反彈到伏地魔自己身上,謀殺者伏地魔立即“淪為壹種半死不活的狀態。他的魔法全廢了,生命奄奄壹息。”根據凱爾特巫術文化的當代主要繼承者“惟家”巫教團體的行為法則,“報應法則”(主要針對有害行為)定義:利用巫術手段對他人造成傷害者,將會受到數倍於傷害力量的報復。

(三)、可以說,小說《哈利?波特》及其同名電影在文學素材的使用上,達到了集凱爾特自然神教傳統之大成的目標。幾乎所有的凱爾特史前傳說內容和當代凱爾特巫術文化中的構成因素,在《哈利?波特》中都能找到它們的位置——且不論是否恰當。我們先來看壹看所謂“家養小精靈”。這種小精靈實際上是指凱爾特傳說中的“林中仙女”的壹個仙女種族,我們通常把它稱作“棕仙”,因為據說她們有著棕褐色的皮膚。據說她們從羅馬時期就已經聞名。她們是壹些小個子,蓬頭散發,喜歡穿褐色衣服,腰間系著壹條掛工具用的腰帶,壹身貧窮農民的打扮。有人說,這就是她們被叫做“棕仙”的原因。她們不會住進養著貓的家庭。棕仙喜歡幫助人類做家務,幹田地裏的活,在主人的全家休息安睡時,她們看管整個房子和家庭。她們接受的報酬僅僅是壹碗奶油或者壹塊蛋糕。如果主人不喜歡她們來多事,可以送衣服給她們,或者,獎賞給她們壹些金錢。她們會知趣地離開。《哈利?波特》中“家養小精靈”多比獲得自由的方式就是遵從了這壹古老的戒律。與當代我們可以見到的凱爾特傳統不同的是,似乎“棕仙”們在整個“林中仙女”的族群中從來沒有充當過奴隸這壹角色。當然,如果我們按照歷史發展的常識來認識,“棕仙”作為凱爾特人侵入不列顛和愛爾蘭之前的土著先民,在被凱爾特移民征服以後被迫淪為奴隸,也是符合歷史邏輯的。“林中仙女”是壹個龐大的神仙鬼魂群體,其主體是起源於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凱爾特人的祖先,以及不列顛和愛爾蘭島上更早的土著先民,後來又吸納了其他文明中的祖先幽靈,成為洋洋大觀的“林中仙女”大家族體系。《哈利?波特》中先後出現的仙女族群,就有北歐的“巨人”部落,愛爾蘭的原始居民大拿安的圖阿特族人,源於古巴比倫海神傳說的“美人魚”(好像在不列顛也有她們的壹個部落!),來自古希臘羅馬的“人馬”族,各種小精靈(如“皮皮鬼”)等。《哈利?波特》的世界確實是壹個非常熱鬧的凱爾特的精靈世界!但美中不足的是,直到現在為止,在《哈利?波特》的這個世界中還缺乏原本屬於它自己的幽深奇美的境界。我的讀者們壹定還記得自己小時候聽到過的許多歐洲童話,對了,那些童話大部分就是“林中仙女”的故事(Fairy Stories)。

不僅如此。還有壹個因素,也使《哈利?波特》顯得趣味叢生。在這部以凱爾特傳統為主要題材的作品中,作者雜糅了壹些重要的非凱爾特傳統的題材。指出這些很有必要,因為這壹現象本身,也許正在向我們暗示著壹些什麽東西。

從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的五本小說中,我發現有兩個非凱爾特傳統的題材對情節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起源於埃及傳說的鳳凰和斯堪的納維亞傳說中的巨人。前者是主要人物之壹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校長鄧布利多的寵物,在凱爾特巫術中也可被稱為“巫師/女巫的動物精靈助手”。這只鳳凰不僅是鄧布利多的威嚴的道具,而且在主人公同邪惡的伏地魔的壹次殊死搏鬥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相信它的美麗的異國情調的造型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後者,幹脆就成了這部小說的主要人物之壹——海格。有意思的是,海格是人類與“巨人”部落的混血兒,他身上褪去了“巨人”的未開化的野蠻本性,同他的“巨人”親戚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海格這個形象所代表的善良以及自然主義的道德力量,在《哈利?波特》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羅琳為什麽要在這樣壹部宣揚凱爾特傳統文化的作品中摻入壹些這麽重要的非凱爾特傳統的素材呢?鳳凰是壹種不死和永恒的象征,而在凱爾特傳統中,正好缺少這壹類動物象征符號。鳳凰的傳統雖然最早見於古埃及,但也很早就傳入了古希臘傳說中。雖然古希臘文明同凱爾特傳統之間並沒有發現具有直接的血緣關系,但在人種上卻是非常接近的(同屬未經證實的“印—歐人”,早期的歐亞人種)。在凱爾特文化中接受並整合“鳳凰”應該是遲早的事情。“巨人”的傳說最早見於荷馬時代的《奧德賽》,後來出現在古希臘、古日耳曼和諾斯蘭傳說之中,最後在斯堪的納維亞的諾斯多神教傳統中形成較完整的體系。諾斯傳說形成文字較晚,大約是在中世紀前期,那時基督教已經傳入北歐。在北歐有關“巨人”的傳說中,“巨人”的成分,主要是神,占有主要地位,構成了北歐史前傳說的主要特色。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凱爾特關於“巨人”的故事中,則充滿了同入侵者“巨人”戰鬥的情節。稍晚,繼承了古日耳曼傳統的盎格魯—薩克遜傳說中,也擁有豐富的有關“巨人”的故事。現在,所有那些東方和北方的傳統被融入了《哈利?波特》中,加上霍格沃茲魔法學校裏不同種族的學生,如中國人和非洲人,構成了壹個“多元巫術文化”的場景。當然,主體和中心是凱爾特。《哈利?波特》的作者似乎要通過這些多元化情節與場景,豐富故事的趣味性,擴展凱爾特巫術文化的內涵。我們也可以由此看出,凱爾特文化傳統已經成為壹個開放性的體系,並正在朝著世界主流巫術文化的方向發展。

(四)、羅琳的聰明之處在於,她正確地選擇了主要讀者群,以及同這個讀者群的生活密切聯系的主人公生活的內涵與外延——少年時代的學習生活。很顯然,在壹個巫師或女巫的學習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巫術傳統構成因素都可以被囊括到她的故事之中。這樣,羅琳在選擇使用她的凱爾特傳統或非凱爾特傳統題材時,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這也就是為什麽《哈利?波特》本身可以被當作壹部包羅萬象的凱爾特巫術文化教材的原因。

可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是,作者並未對凱爾特傳統文化的哲學內核與優美精華給予應有的註重,這就使《哈利?波特》對當代的凱爾特文化復興精神顯示出某種程度的輕蔑。《哈利?波特》及其同名電影中大量出現了所謂“黑魔法”的情節以及細節,在充分表現“黑魔法”的強大的同時,還細致地描繪了很多“黑巫術”的操作過程及其所使用的駭人聽聞的材料。我目前還不確切知道,西方剛從基督教桎梏下解放出來不過二三十年的巫教界,對《哈利?波特》及其同名電影作何評價,但我可以想象,這種評價不可能是積極的。歐美的巫教社團幾百年來受到嚴厲的壓迫與限制,在不公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已經養成了壹種忍受歧視、逆來順受的習慣。盡管近年來這種狀況有所改變——比如他們中有壹些人曾走上街頭,以自己的方式對美英政府在“9?11”以後實行的全球性的戰爭與侵略政策表示抗議,但總體上還是沈默的壹群人。我也不知道,羅琳對她自己所描寫的凱爾特巫術傳統到底持有那種看法?

導致我對《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女士所持的針對凱爾特傳統的觀點產生重大疑問的另壹個證據是,《哈利?波特》中所展示出來的令人不安的男性中心主義跡象。我們看到,在《哈利?波特》中,所有關鍵的主要人物幾乎全部是男性。《哈利?波特》到現在為止已出版的系列作品中,人物形象最完整者,都是男性。而我們所知道的凱爾特傳統的主要繼承者,卻是女性。這是壹個歷史事實,壹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實。

我們知道,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中,大概是新石器時代以前,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社會結構存在於非常漫長的歷史之中。作為原始宗教的巫術文化也就因此打上了女性占中心地位的深深烙印。比如,女性作為家庭的守護者,女性對於植物和草藥的豐富知識,女性在醫藥方面的專業能力,都曾經占有統治性的地位。“女巫”在凱爾特傳統巫教中的地位,至今仍然至高無上。歐洲的中世紀時代,遭受宗教裁判所迫害最慘烈的,也是女性。在世界各地的多神教傳統中,神靈的家族體系中,女性不僅占有半壁江山,而且常常占有主要位置。而在凱爾特傳統中,女性神靈更是占有壓倒性的統治地位。女神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男神們。在今天的歐美巫術界,主要是凱爾特傳統巫術界,女巫們的數量也遠遠多於男巫師。女性為主導的凱爾特傳統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柔情與和平,優美與安寧。人們有所不知,現代的女權(或女性)主義運動,同傳統的女性巫術及其更為根本的母系社會傳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很多女權主義者聲稱,貫穿歐洲中世紀時代的“獵巫”事件,其實就是“獵女”事件。因此,很多現代女權主義者對“獵巫”歷史表示了極大的關註,她們從中獲得了很多有關性別平等的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因此,自然地,現代女權主義就同凱爾特巫文化傳統產生了天然的邏輯聯系。即使我們不以女權運動為參照,女性在凱爾特巫文化中所享有的主要地位,或者至少,壹種男女平衡的人物與情節安排,是應該得到最起碼的尊重的。然而,《哈利?波特》卻相當無理地拒絕了凱爾特傳統中的女性地位。鑒於作者本人就是壹位蘇格蘭女性,我對此表示十分不解。

但是,所有這些缺點與矛盾都不如另壹個重大事實的缺失來的更為嚴重。在凱爾特巫術傳統中,作為原始宗教的立足之點,超越人類——當然包括那些如《哈利?波特》的主人公們那樣的人或稱“巫師”——壹般生活和生命體驗的更高生命形態的存在,大大小小的神靈們,在凱爾特傳統中,主要的自然神靈包括大地母親神,月亮神,太陽神,森林神,方位神,等等,是巫教的崇拜對象,也是巫教及其巫術的邏輯源泉。在這壹信仰體系中,所有超自然的巫術都只能來自於自然神靈的力量。然而,在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哈利?波特》五本小說中,巫術是純粹的巫術,巫術僅僅是壹場場遊戲,毫不涉及信仰及其價值體系,有的只是歸於常態的世俗道德。隨同這壹嚴重的缺陷,凱爾特傳統中的崇拜與祭祀儀式也都消失不見了。而在這些壹般的世俗道德基礎上,作者絕對無法將她的巫術以及巫術故事同真正的凱爾特傳統相聯系。我很遺憾這麽評價《哈利?波特》,因為畢竟它的巫術形式完全是凱爾特的。

《哈利?波特》還在流行。凱爾特傳統文化也仍在復興。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究竟會是什麽樣,現在似乎還不能下結論。但是,凱爾特文化通過《哈利?波特》在中國的傳播,卻肯定會產生難以預料的深遠影響。num90

  • 上一篇:《正面管教》第四章讀後感20181
  • 下一篇:《租個女朋友回家過年》中的壹些插曲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