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盒子 - 三歲的孩子應該玩的點什麽

三歲的孩子應該玩的點什麽

3. 寶寶吃小的

目的: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前提:具有壹定想象力,情感及社會行為有壹定發展。

方法:大人可以利用 3歲孩子愛給大人幹活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幫助分餐具,分水果,做力所能及的事,將好處自覺讓給別人。比如將洗好的蘋果讓孩子分給大家,並事先告訴他:“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應該把最大的給他們。”“爸爸每天上班很辛苦,最大的蘋果應該給爸爸

吃。”假如寶寶堅持將大的留給自己,大人可以說:“妳這樣做不是好孩子,我們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大人還可以為孩子編壹個故事,讓孩子續編。“從前有個好寶寶,他經常為別人做好事,他會幫助阿姨哄小弟弟,還會給老爺爺講故事。有壹天,媽媽給寶寶兩個蘋果,讓寶寶自己吃壹個,給奶奶吃壹個,妳能猜出寶寶是怎樣分蘋果的嗎?大蘋果究竟給誰吃了呢?”讓孩子在講故事、聽故事中受教育。

註意,家長應把分配的蘋果真吃掉,否則將影響教育的效果。

4. 看圖說故事回答問題

目的:發展孩子想象力。

前提:具有初步理解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找壹些幼兒讀物中故事情節簡單,畫面形象生動的圖書,給孩子看。

(2)引導孩子自己看圖講故事。家長可用“這是什麽?”“他們在幹什麽?“怎麽樣?”“最後呢?”等話語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盡量多說壹點,如果孩子說的跟書上寫的不符也沒關系,不要強求壹致。

(3)壹個故事可以讓孩子講幾遍,從中可以教孩子壹些表達詞匯。

5. 時間概念

目的:了解時間。

前提:知道白天、晚上。

方法:每天起床時,告訴孩子天亮了,太陽剛剛出來,公雞在叫,這是早晨。吃完早飯到吃中飯前這段時間是上午,中飯後是中午,該睡午覺了。午覺起來到吃晚飯這段時間是下午,吃完晚飯天還沒有黑,太陽剛下山,這時叫傍晚。天逐漸黑了,寶寶該洗澡睡覺了,就進入了晚上。

每天根據活動時間給孩子講解,讓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

6. 直線構圖

目的:學用直線構圖。

前提:會畫直線。

方法:大人可給孩子畫豎線讓孩子添壹條條橫線變成人行道,梯子,還可用此法畫梳子、門簾、小房子、電視機、鳥籠、窗戶、雨、小草等等。教孩子掌握壹些簡單的構圖方法(圖5-3)。

7. 哪支冰棒先融

目的:了解熱的傳導。

前提:了解融化、熱、冷的意義。

方法:把壹支冰棒放在盤子裏,另壹支用棉花包起來放在同壹盤子裏,當盤子裏的冰棒開始融化時,看看棉花包起來的冰棒融化了沒有?棉花包的冰棒後融化,為什麽?

答案:固為棉花把外界的熱空氣隔開,所以冰棒就融化慢了。

想壹想:

(1)冬天為什麽穿棉衣?(把外面的冷空氣隔開)

(2)媽媽沒回家吃飯,妳吃完了,怎樣讓媽媽的飯不很快冷下來;(放進蓋好蓋子的裝有飯菜的鍋或盆,並用棉襖或棉被包好)。

3歲6個月

1. 對應比較

目的:學習對物體的數量進行比較。

前提:能數數。

方法:

(1)重疊比較:拿 4個口杯,拿 5把匙子,先讓孩子數壹數,口杯、匙子各多少個,再告訴孩子說“現在,我們來比比誰多,誰少,多幾個?”讓孩子在每個口杯裏放把匙子,然後讓孩子說出匙子比口杯多,多 1個。家長說出 5比 4多 1個。

(2)並放比較法:如比較小動物玩具多還是蘋果多,先把小動物玩具排成壹行,然後每個小動物玩具下放壹個蘋果,壹個對壹個地上下並放對齊,就容易看出誰多誰少,多幾個。

孩子開始是采用對應的方法去學習比較數的多少的,家長采用上述方法,使孩子直觀看到了兩組物體中,哪組多,哪組少,多多少,有利於孩子對集合的認識,對數目大小的理解,並有助於培養孩子理解對應的概念。

2. 學畫圓

目的:了解圓的基本知識。

前提:認識圓。

方法:

(1)家長讓孩子說壹說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2)讓孩子隨意畫出壹個圓。

(3)在紙上壓壹個盤子和瓶蓋,再用鉛筆沿著周邊畫壹圈。

(4)教孩子用圓規畫圓,把圓規帶針的壹條腿紮在紙上,移動另壹條帶鉛芯的腿畫圓。

(5)告訴孩子圓規畫出的線叫圓周,圓中心的那壹點叫圓心。把圓規的腿靠攏壹些畫出的圓就小壹些,腿撐開壹些畫的圓就大壹些,圓心到圓周的距離叫半徑。

(6)讓孩子學用圓構圖。

3. 動物愛吃什麽

目的:了解動物的習性和按習性分類。

前提:認識常見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看著壹些動物圖問“哪些動物只吃草樹葉等植物?哪些動物只吃肉?哪些動物又吃草又吃肉?”然後告訴孩子:“吃草、樹葉或其它植物的動物叫草食動物,吃肉及其它動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既吃動物又吃植物的動物叫雜食動物。”讓孩子再說壹說三類動物各還有哪些。

4. 學說地名

目的:發展音語能力和增加地理知識。

前提:能跟說。

方法:看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時,讓孩子跟著主持人說全國各地的地名。

看地圖教孩子說各國、各城市的名稱。

男孩子愛做開車遊戲,給他壹個圓紙盤或籃子代表方向盤。媽媽說:“我們要到上海去,請開車。”讓孩子當司機。可不斷變換說出各地的名稱。

5. 不同的季節

目的: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

前提:知道夏天、冬天。

方法:讓孩子觀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什麽特點,讓孩子說出春天天氣逐漸變暖了,小鳥又飛來了,鮮花開放了,小草小樹發芽了;夏天天氣熱,人們都穿上了短袖、背心,喜歡去河裏遊泳,大家都愛吃冷飲;秋天天氣逐漸變涼了,人們穿上了較厚的衣服,很多水果都上市了,樹葉開始變黃並從樹上掉落下來;冬天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棉衣,戴上了手套、帽子,天開始下雪,可以滑冰和堆雪人了,有的家裏來了暖氣,有的燒起爐子等等。

通過觀察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使孩子分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6. 今天我們做了什麽?

目的: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孩子從幼兒園回家時,家長可以問孩子:“妳今天做了什麽?老師講了什麽?做了什麽遊戲?吃的什麽飯?學了什麽新本領等等?”

吃飯前後,壹家人可以相互交流這壹天做了什麽,睡覺前,家長可以問孩子家裏別的人壹天都做了什麽。以訓練孩子記憶力。

7. 種植物

目的:豐富生活知識,了解黃豆的生長過程,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前提:具有壹些自然知識。

方法:春暖花開的季節,準備壹個中型花盆,最好是房前屋後有壹塊土地,與孩子壹起種上壹些植物種子,讓孩子定期給它們澆水、施肥,觀察植物成長的變化,在孩子的照料下,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結果,使孩子了解成長的意義和過程。這種成就感有助於培養自信心。同樣,壹年四季都可以種些生長期短的植物,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更可陶冶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操。

8. 奇妙的照像術

目的:進壹步加強孩子對定向方位的認知。

前提:對方位有初步的認知。

方法:

(1)先告訴孩子簡單的照像方法,再告訴孩子奇妙的照像術能使妳成為壹個托起高樓的大力士。把照像機放在離孩子準備“托起”的高樓正面很遠處,讓孩子站在離照像機很近的前方,讓孩子伸出手掌,在照像機的鏡中,高樓的基部正好落在孩子的手掌上,成像後,孩子就成了托起高

樓的大力士。讓孩子自己照壹張來試試。

(2)電影裏的小矮人是怎麽拍成的;讓扮小矮人的小朋友站在照像機的遠處,孩子伸出手臂,從鏡頭中看小朋友好像站在孩子手上時成像,小矮人就拍出來了(圖6-5)。

3歲7個月

1. 誰多誰少

目的: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

前提:掌握10以內數字。

方法:

(1)把同樣數目的、不同大小的物體,在桌上擺成不同形狀,問孩子哪個多?然後讓孩子分別數數,報出總數。如把大小蘋果擺成壹定的形狀(圖7),問孩子大蘋果多還是小蘋果多,還是壹樣多。

(2)讓孩子數出 6個核桃,在桌上擺成圖形狀,問孩子那堆核桃多?哪堆少,還是壹樣多。

孩子開始學數時往往受物品的大小和定向排列的疏密及形式的影響,不能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通過上述訓練可使孩子在判斷物品數量時,排除物品大小和空間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出物品的數量。

2. 照顧小弟弟

目的:培養孩子優良的道德品質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前提:具有壹定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利用孩子現有的玩具,如娃娃、餐具、醫療器械等,給孩子創造壹個小家的環境。

(2)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出壹些主意,如:“現在妳是這個家的主人,小弟弟(布娃娃)來家裏作客,妳怎麽招待他呀?”(分給他食品)或者是“小弟弟今天發燒,不舒服了,妳應該怎麽辦呢?”(帶他去醫院)“小弟弟跟妳壹起玩玩具,妳應該怎麽辦呢?”(謙讓)等等,長此以往,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 踩壹踩

目的:發展觸覺能力和語言能力。

前提:有正常的觸覺。

方法:讓孩子光青腳在皮革沙發、毛地毯、木地板、水泥塊、沙地、草地。大理石等不同質地的地面走走,讓孩子感受他們有什麽不同;用語言去描述感覺,使用溫的、熱的、冷的、軟、硬、光滑、粗糙、平坦等詞。通過幾次訓練,讓孩子有初步的感覺體驗後,可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地面所踩的物體的材料。

4. 復述故事

目的:培養孩子有意記憶能力。

前提:孩子能講完整的語句。

方法:

(1) 3歲的孩子愛聽故事,家長可用壹些較短的故事來讓孩子復述。壹個短故事家長講三四遍後,孩子就能記住了,下壹次孩子如果再纏著成人要聽故事,家長就可以說:“前幾天媽媽給寶寶講的故事《龜兔賽跑》妳還記得嗎?今天妳講給媽媽聽聽好嗎?”孩子講故事時家長要註意聽,並且看著孩子,孩子講完故事應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講得很好,講故事積極性就高。

(2)平時家長可給孩子以復述的機會,如周末外出購物,家長可以在家裏列購物單,邊列邊告訴孩子要買些什麽東西,到商店時問他購物單的內容。

(3)復述的前提是:聽時集中註意力,為了吸引孩子註意力,成人的表達方式就顯得較為重要。成人講故事時應語言形象生動,並不時配合動作。

5. 曲線、塞線

目的:了解幾何基本知識。

前提:有壹定認知能力。

方法:

(1)家長拿壹個繩子,讓孩子抓緊繩子的壹頭,把繩子拽緊,然後告訴孩子看壹看這就是直線,把繩子拋在地上,繩子彎曲在地上,告訴孩子這就是曲線,站在高處讓孩子把繩子垂直往下放著,告訴孩子這就變成了垂直線(圖7-2)。垂線是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垂直的直線。

(2)讓孩子看壹看周圍哪些是垂直線?

(3)如何檢查是不是垂直的。讓孩子在繩子上掛上重物,那麽繩子就會垂直於地面,帶重物的繩子可用來檢測物體是否垂直,讓孩子用帶重物的繩子去檢測壹下桌子腿、廚櫃門、房門是不是垂直的。如果桌子腿不是垂直地面的,帶重物的繩子就不會貼著桌子腿。

(4)回答問題。如果建築隊不垂直地砌墻會怎麽樣?(墻易倒塌)

6. 我不怕

目的: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鼓勵他獨立地應付恐懼,用積極的態度抵制恐懼,而不是退縮。

前提:對壹些自然現象有初步了解。

方法:

晚上將燈關上,讓孩子處於黑暗之中,在黑夜中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捉迷藏,還可以帶著孩子去散步,仰望北鬥星辰,使孩子產生遐想。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逐漸就克服了對黑夜的恐懼。

孩子害怕雷雨交加的天氣時,也應向他介紹科學知識,告訴他這沒有什麽可怕的,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當然也應告訴他不要站在電線旁、高樓和樹底下。

嚴重的恐懼會使孩子形成膽小、怯儒的性格,也會使感知狹窄。所以家長不要嚇唬孩子,也不要將自己的膽怯感染給孩子。

7. 做動作學認字

目的:培養孩子識字的興趣。

前提:對文字有壹定興趣。

方法:3~4歲孩子已經學會了許多動作,家長和孩子可以邊做動作邊學識字。

(1)孩子作出壹個動作,家長拿出壹個與動作相同的字或詞,如跑步、坐下、拿東西、擁抱、吃飯、張嘴、刷牙等等,讓孩子學習。

(2)當孩子學會了與動作相同的字後,讓家長可作動作,讓孩子找出表示此動作的詞,或者家長出示壹個詞讓孩子做動作,做對了表揚,做錯了糾正,有時家長對孩子掌握的字故意做錯動作,讓孩子指出和糾正,增添遊戲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中掌握知識,激發學習興趣。這是本年齡段學習的主要方法(圖7-3)。

2. 按數連圖

目的:培養孩子的註意能力,學認 1~50的數字。

前提:會握筆劃線。

方法:讓孩子按數字順序畫連線,看看畫好的是什麽。家長選用壹些輪廓突出筆劃簡潔的畫,把他們的輪廓用點描在另壹張白紙上,並按序標上數目,讓孩子按數字順序畫連線,畫好後讓孩子看看它象什麽。

3. 他們是什麽做的?

目的:認識物體質地。

前提:有壹定的生活知識。

方法:讓孩子看看日常家庭用具、電器、家具,然後問孩子:

(1)哪些是玻璃制成的;

(2)哪些是用塑料制成的;

(3)哪些是布做的;

(4)哪些是木制的;

(5)哪些是鋼鐵做的;

4. 哪些動物會遊泳?

目的:培養孩子思維能力、動作能力。

前提:熟悉動物習性。

方法:家長說:“河岸上有許多小動物,有的會遊泳,是來參加遊泳比賽的,有些不會遊泳,是來當啦啦隊的。妳來看看,哪些是會遊泳的動物?”

5. 找相同的樹葉

目的:發展觀察力,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

前提:具備壹定的觀察、比較能力。

方法:

(1)讓孩子仔細觀察下列樹葉的形狀,問孩子圖8-6中的樹葉那兩片相同。

(2)帶孩子去野外撿些樹葉,比較不同樹葉的形狀,顏色,大小有什麽不同。

6. 手指遊戲

目的:訓練孩子口手壹致的協調能力。

前提:孩子先學會說兒歌《十個小朋友》。

方法:

十個小朋友,(伸開十指,壹次掌心向裏按,壹次向外)

妳有,我有,大家都有;(指指面前,再指自己胸口)

十個小朋友,(同第壹句)

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先伸出左手五指,再伸出右手五指)

十個小朋友,(同第壹句)

只會做事,不會開口。(舉右拳捶左拳上,左拳捶右拳上,然後搖手)

最好能配上合適的樂曲,讓孩子按節奏做動作。

7. 比較輕重

目的:培養比較輕重能力。

前提:具有壹定日常生活經驗,會比較輕重。

方法:

(1)給孩子做壹個簡易的秤,用壹根木棍,兩邊各系壹根繩子掛上兩個小籃作為秤盤,中間系壹根繩子為提繩,先根據兩籃的輕重移動拉繩位置,或在輕籃中加些紙使秤平衡,就做成了壹個簡易的秤。然後將蘋果、梨等物品分別放在兩籃中,比較誰輕誰重。讓孩子明白重的壹頭將往下落,輕的壹頭將往上翹,壹樣重時兩邊壹樣高(圖8-7A)。

(2)家長:“妳看,小熊貓、小山羊、小狗正在玩蹺蹺板,妳能看看它們誰輕誰重嗎?”讓孩子逐個指出動物的輕重,如果孩子已能準確比較輕重,可以讓其將兩幅圖連起來比較。

3歲9個月

1. 學習數的形成

目的:認識5以內數的形成。

前提:會點數說出總數。

方法:家長拿壹個紅蘋果,壹個青蘋果,然後問孩子“壹個紅蘋果加壹個青蘋果有幾個蘋果?”讓孩子數壹數;然後再問“2 個蘋果中有幾個紅蘋果?幾個青蘋果?”讓孩子說出 2個蘋果中有壹個紅的蘋果,壹個青蘋果,進而家長告訴孩子,

2中有兩個 1。再加壹個黃蘋果就可按上法學習 3的形成。逐漸讓孩子了解 3中有 3個 1,4中有 4個 1,5中有 5個 1。

此遊戲也可換用其它實物進行,讓孩子認識數的形成就能比較出數的大小和給數排序,進而能進行加減法計算了。

2. 認識三角形

目的:了解三角形的特點。

前提:了解角的概念。

方法:

(1)家長用粉筆,在地面上畫壹個三角形,然後邊教孩子哼兒歌,邊踩著三角形的三條邊走,兒歌內容是:“走呀走,圍著三角形走壹走,拐個角,向前走,拐個角向前走,再拐角,向前走,壹直走到大問口。”“三角形,三角形,我有三條邊,我有三個角。”通過上述遊戲,讓孩子認識到三角形由三條邊三個角組成。

(2)讓孩子看看周圍哪些物體是由三角形構成的。

(3)讓孩子畫不同的三角形。

(4)讓孩子數壹數圖9-1有幾個三角形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3. 墨跡作畫

目的: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前提:有壹定作畫基礎。

方法:

(1)家長放壹張紙,在紙上滴壹滴紅墨水,讓孩子用大拇指或拳頭或手心在墨水上按壹下,然後根據墨跡讓孩子想象像什麽,說的物種越多,說明想象力越豐富。

(2)在墨跡上,讓孩子添上幾筆,可能畫成什麽,添的筆劃越少,畫的物體越多,說明越有想象力(圖9-2)。

4. 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怎麽辦?

目的:培養孩子解決沖突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家長對孩子說:“今天我給妳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怎麽辦》。小明是個好孩子,幼兒園老師經常表揚他。有壹天,小明正在搭壹個積木房子,突然,壹個小朋友星星跑過來搶走了小明的積木屋頂,小明很生氣也很著急,他該怎麽辦呢?妳能幫助小明想想辦法嗎?”

家長先讓孩子想想解決的辦法。然後與孩子壹起總結出解決辦法:①咱們壹起玩,兩人分享。②我再找壹個,這壹個給星星。③告訴星星:“不能搶別人玩具,搶玩具的不是好孩子。”

家長可通過例舉類似的事件,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生活中發生的沖突,提高解決能力(圖9-3)。

如問孩子:

①如有人不小心碰倒妳,妳怎麽辦?

②如有人有意碰妳,妳怎麽辦?

③如有人打妳,妳怎麽辦?

5. 續編故事

目的:培養孩子互相幫助的品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家長給孩子講故事例如《小雞和小鴨》:小雞和小鴨是好朋友,它們每天壹起出去找東西吃,壹起玩。有壹天,它們走到了壹條小河邊小鴨子很高興,對小雞說:“小雞、妳在河邊等我,我去給妳抓泥鰍和小魚吃。”小雞說:“好吧。”小鴨到河裏去了,小鴨壹頭紮進水裏去抓泥鰍。小雞見小鴨鉆進水裏不見了,以為小鴨子淹死了,然後小雞怎麽樣了呢?它做什麽來幫助小鴨呢?

鼓勵孩子把故事編下去,“小雞馬上跳進河裏去救小鴨,但是小雞不會遊泳,快要淹死了,這時小鴨鉆出水來發現了小雞,趕緊把小雞救上來。”或者小雞請烏龜或鵝來救小鴨。

(2)家長還可找類似故事讓孩子續編,提高兒童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6.有序觀察動物

目的: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和學習有序觀察方法。

前提:有可觀察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在較近的距離裏觀察,觀察時,家長引導孩子有順序地觀察,壹般觀察動物從頭-->頸-->身體-->四肢-->尾巴的順序,家長要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觀察和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家長提問要針對此動物的明顯特征,並能及時概括其特征)如讓孩子觀察小兔。

家長提問:

這個漂亮的小動物,它叫什麽?(小兔)

小兔的頭上有什麽?(耳朵)

小兔的耳朵長嗎?(是長耳朵)

小兔的眼睛是什麽樣的?(是紅的眼睛)

小兔的嘴在哪裏?(請孩子指壹指)

它的嘴有凡瓣?(三瓣)

家長總結:

小兔有兩只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唇。

家長提問:

小兔的身上長著什麽?(毛)

什麽顏色的、什麽樣?(白色)

孩子模壹模白兔的毛怎麽樣?(毛茸茸、又暖、又軟)

白兔的身子後邊長著什麽?(尾巴)

兔子的尾巴短嗎?(短)

兔子的身體下長有什麽?(腿)

有幾條腿?(四條)

前腿和後腿哪個長哪個短?(前腿短後腿長)

兔子是怎麽走路的?(讓孩子學兔蹦蹦跑)

兔子喜歡吃什麽?(青草、蘿蔔、青菜)

家長總結:

兔子有短尾巴、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喜歡吃青菜、青草、蘿蔔。

通過上述方法,經常引導孩子觀察,比較同類物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提高感官感受事物的準確性,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7.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目的:初步認識聲音。

前提:有正常的聽力。

方法:

(1)讓孩子把壹把尺子的壹端按在桌面上,快速撥動另壹端,讓孩子聽聽尺子發出的響聲。

(2)敲鼓讓孩子聽鼓聲。

(3)拿壹根繩子用力在空中壹揮,讓孩子聽繩子發出叭、叭的聲音。

聲音是怎麽產生的?告訴孩子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用手去觸發音的尺面可感到尺子的振動。繩子振動產生了聲音。在鼓面上放些砂子,敲鼓時不僅聽見鼓聲,還可看見砂子在鼓而上振動而引起沙子跳動而產生聲音。

試壹試:

(1)讓孩子把手放在爸爸喉的部位,當爸爸說話時,就可以感覺到喉的振動。

(2)撥壹撥拉直的琴弦,妳是否在聽到聲音時,也感覺到琴弦的振動。

3歲10個月

1. 哪兩樣東西常壹起用?

目的:培養辨別相互關系的能力。

前提:具有日常生活知識和初步推理能力。

方法:

(1)家長依次問孩子:“這是什麽東西,它是做什麽用的?”

(2)當孩子找到相關東西時,進壹步問:“什麽時候我們同時使用這兩樣東西?”

(3)用筆將相關圖連起來。

(4)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進行此類遊戲,家長說壹個物品,孩子答壹個相關的物品或人,如筆--紙或墨水;衣服--褲子,汽車--司機(輪胎);牙刷--牙膏等等,促進孩子的思考能力,反應能力及語言能力。

2. 比賽

目的:訓練孩子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

前提:知道物體近大遠小的道理。

方法:家長讓孩子仔細觀察,兩個同樣長的梯子靠放在樹幹上,猴子和小貓在爬高,讓孩子判斷是誰爬得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數壹數梯子的格數,它們分別爬了幾格。

3. 正方形、菱形

目的:認識正方形和菱形。

前提:認識三角形。

方法:

(1)家長拿4根火柴在桌上擺壹個正方形或拿壹張手絹,然後告訴孩子這個圖形叫正方形,讓孩子數壹數,正方形有幾條邊?每條邊是不是壹樣長?有幾個角?他們的角是不是壹樣大?是不是壹條邊與另壹條邊垂直?

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家長可告訴孩子正方形由四條邊組成,每條邊是壹樣長的,四個角壹樣大都是直角,讓孩子通過擺正方形了解正方形的特性。

(2)讓孩子用硬紙板,剪四條紙條,固定四個端點做壹個正方形,然後讓孩子復述壹下正方形的特征(四條相等邊,四個相等的直角)。

把擺好的正方形兩邊輕輕壹擠,然後讓孩子看壹看,“它還叫正方形嗎?”告訴孩子它不再叫正方形,它叫菱形,讓孩子想壹想菱形有什麽特點?

菱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同樣長的邊,而且相對的兩條是平行的(所以它們又叫四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菱形兩相對的角相等,四個角都不是直角。

(3)讓孩子畫正方形、菱形。

(4)讓孩子看看和想壹想哪些物品是由正方形、菱形組成的。

4. 分份

目的:學分成相等的份。

前提:懂得多和少、大和小。

方法:告訴孩子現在有2個小朋友,妳只有壹張漂亮的紙,要把它分成同樣大小、的二份,怎麽分?家長可拿出壹張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紙讓孩子從不同角度去分,如圖10-4。

當孩子學會後,再讓他學分成相等的 4等份。

  • 上一篇:母愛作文400字五篇
  • 下一篇:結婚需要什麽遊戲伴郎伴娘?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