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盒子 - 羊繩遊戲

羊繩遊戲

文/銀花

場景:

“妳去串羊肉串。”(小女孩用細樹枝把樹葉串起來)

“好,那妳就烤羊肉串吧!”另壹個小女孩把串好的葉子放在玩具鍋上。

“那我就在羊肉串上放點鹽!”

三個孩子互相合作玩烤羊肉串的遊戲。不遠處,壹個年紀差不多的小女孩看了很久,明明想壹起玩,卻緊緊抓著奶奶的衣服。

奶奶也看出了小女孩的心思。“妳想和他們壹起玩嗎?”

小女孩點點頭,女孩的奶奶接著說:“妳好,我叫思琪。我能和妳壹起玩嗎?”

思琪沒有聽奶奶的勸告,而是讓奶奶告訴孩子們。奶奶幾次鼓勵她,她都不動,只是壹直讓她說。

最後奶奶帶著她,對玩遊戲的小朋友說:

“小朋友,我可以和妳壹起玩嗎?”

其中壹個小女孩說:“不,我們在烤美味的羊肉串!”"

“那就讓我小姐姐陪妳壹起烤,好嗎?”奶奶繼續說道

“不用了,我們的烤肉串馬上就好。”

很多家長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帶著孩子去小區或者公園玩,看到別的孩子在壹起玩的很開心,自己的孩子也想加入,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辦。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提建議:

“去跟他們說,妳好,我叫xx。我能和妳壹起玩嗎?”

如果對方只是壹個人,想找個人壹起玩,這時孩子提出“我們壹起玩吧”,往往奏效。

但如果對方是兩個以上孩子的小團體,“我可以陪妳玩”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這和我們在很多課本上看到的不壹樣。在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以下場景:

“我能和妳壹起玩嗎?”

書中的孩子大多會禮貌地回應:“好的,好的,歡迎……”

孩子們以熱情友好的方式回應。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孩子玩得開心,不缺玩伴,往往對新來的孩子並不歡迎,甚至完全排斥。以及“我能和妳壹起玩嗎?”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加入,還會讓孩子成為被排斥的對象。

在《媽媽欺負我——幫助孩子解決社會問題》壹書中解釋道:

孩子的核心社交能力和成年人不壹樣。

很多家長會把禮貌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混為壹談,會教孩子說壹些禮貌的話,比如“請問,我可以和妳玩嗎?”

其實大人的這種禮貌社交方式並不符合孩子的自然社交規律,這樣的話相當於明確給了對方拒絕的機會。當然,其他孩子的拒絕並不是出於惡意,只是因為那些孩子本身缺乏社交能力。

所以,本書作者不建議教孩子說“我可以和妳玩嗎?”

而那些社交能力很強的孩子,他們往往不會問:“我可以和妳玩嗎?”而是通過壹些技巧和孩子們打成壹片。

那麽他們是怎麽做到的呢?

1.觀察和審計

壹個孩子看到壹群別的孩子在玩遊戲,往往會先看他們在做什麽,說什麽,玩什麽。

2.我能在他們的遊戲中扮演什麽角色?

參與話題

幾個孩子在公園裏畫畫。這時,壹個小孩走過來看了壹眼。後來,他對其中壹個孩子說:“妳畫了壹只兔子嗎?”這是我最喜歡的小動物。“很快孩子們就卷入了幾個孩子的話題,壹起畫畫。

參與角色

幾個孩子在玩角色扮演遊戲:“妳當媽媽,我當爸爸,她當寶寶,假裝寶寶生病了……”

新人:“我是醫生,我是來給妳寶寶看病的。”幾個孩子很快就進入了遊戲模式。

提供幫助(做出貢獻)

在淘氣堡裏,幾個孩子想建壹座房子。壹個剛來的男生聽到這個,馬上去積木區運積木。其他孩子也拿著各種形狀的積木。小男孩很自然很順利地加入了蓋房子的遊戲。

接受孩子們現有的遊戲規則

任何團體都需要新成員遵守現有規則。

遊戲力量工作室創始人李巖指出,想要加入壹個團體的孩子需要表現出兩個條件:

第壹,我能遵守群體中已有的規則和秩序。

第二,我可以為團體做貢獻。

遵守規則,有貢獻的孩子,能很快融入新的群體。

大多數孩子只需要有機會和時間去總結以上技巧,這比大人想出來的“我能和妳玩嗎”有用多了。

所以,家長在幫助孩子入群時,不僅要鼓勵孩子親近孩子,還需要給予更具體的技術幫助,這樣才有效。

當然,如果孩子不能加入壹個新的團體,他們通常會采取其他方式:

1.通過破壞它來獲得關註。

孩子渴望被接納,有歸屬感,所以被討厭總比被冷落好。當他們不被接受時,他們往往會采取破壞性的方式來吸引註意力。

幾個女孩正在沙坑裏堆沙堡。這時,壹個小男孩想壹起玩,幾個女孩不理他。壹怒之下,小男孩踢翻了其他孩子堆的沙堡。

壹有問題就找大人幫忙。

在小區的休閑區,幾個孩子正在玩滑梯,突然聽到壹個小男孩喊媽媽。

“媽媽,他們不讓我玩,也不讓我上去。”

男孩和媽媽聽到聲音,責罵其他孩子:

“這是公共場所,不是妳的家。妳不能這樣!”

“這是我們的密碼城堡。只要他念出‘芝麻開門’的咒語,就可以進入。”

“我們壹起玩吧,不用說什麽咒語,他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在父母的壓力下,幾個孩子和小男孩壹起玩。過了幾分鐘,我聽到那個男孩在喊:“媽媽,他們不讓我玩。”

最後,母親帶著哭鬧的男孩離開了,這種方式並不能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首先,鼓勵社會交往,創造機會。

父母的鼓勵包含著對孩子的信任,孩子會相信父母所相信的,並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同時,盡量給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但不要強迫。比如可以在家裏組織壹些活動,讓孩子來家裏玩,刻意給孩子安排重要的角色,直接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其次,尊重自然,正面引導。

無論妳的孩子是外向還是內向,他們都需要社交,渴望交朋友。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不要為了迎合伴侶而強迫孩子放棄自己的喜好,順應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第三,學會放下,正視矛盾。

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會出現壹些不合理的情況,盡量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社交機會。教壹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比如他在畫畫,我能幫什麽忙?他摔倒了。我們能扶她起來嗎?

不回避矛盾,只要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建議家長不要親自或完全袖手旁觀。孩子7歲前的打鬧行為,並不是大人理解的“欺負”。家長要教給孩子壹些解決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最後,做好陪伴,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無論孩子是什麽樣的性格,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孩子都需要社交,都渴望交朋友。

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想辦法和孩子壹起解決。如果不需要解決,也是孩子自我疏導的壹種方式。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為孩子交到朋友,但我們可以試著給他們信心。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社會專家,孩子社會能力的培養在於早期父母的引導和合作培養。

  • 上一篇:玩遊戲需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哪裏可以下載致命的解藥?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