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攻略 - 資本主義世界革命的三次浪潮

資本主義世界革命的三次浪潮

第壹次工業革命標誌:蒸汽機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標誌(產業革命):電氣化

第三次工業革命標誌: 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

這三次工業革命都叫做 :技術革命

1.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含義

(1)第壹次工業革命:是工場手工業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壹個飛躍。它不僅是壹場生產技術上的革命,也是壹次深刻的社會革命,引起了生產關系上的重大變革。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前後,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促進經濟的發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裏的又壹次重大飛躍。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壹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興起的條件及其發展特征

(1)第壹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①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②圈地運動使大批農民成為雇傭勞動力。③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帶來大量資本。④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⑤形成最大殖民國家,國外市場擴大。發展特征:①從英國壹國先開始。②發生於英國(18世紀中)延續到法、美、德、意、俄、奧、日等國。③從發明使用機器開始,主要由有實踐經驗的工人、技師進行。④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①19世紀60、70年代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壹次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積累了經驗。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④資本主義發展中資本的積累和對殖民地的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本。⑤自然科學的巨大發展。發展特征: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②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科學技術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同時進行。④科學技術成就應用於工業,在三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a新能源發展利用,b新機器新產品創制,c遠距離通信⑤人們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交通運輸新紀元到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條件:①二戰結束,世界局勢的相對安定。②電子科學理論出現突破,科學技術的發展具備了壹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③社會的需要,特別是二戰期間和戰後各國對科學技術迫切需要的結果。發展特征:①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沒,使科研探索領域不斷開闊。③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壹方面學科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另壹方面,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滲透的程度越來越深,科學研究朝著綜合性方向發展。④軍事技術率先突破,而後帶動民用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3.第壹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聯系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第壹次工業革命的繼續和擴大。

首先,就生產力發展而言,第壹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更加迅猛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其次,就生產方式而言,第壹次工業革命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大機器生產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場;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更進壹步集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

第三,兩次工業革命都是在科技、發明基礎上的生產飛躍,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的原理,在兩次工業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第四,第壹次工業革命中興起的工業部門,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都得到了技術改造,煥發了更強的生命力。

第五,第壹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世界形成了壹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第六,第壹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個直接對立的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更趨明顯和激烈。

4.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什麽首先發生在美國

①技術條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取得勝利,美國積極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電子計算機等。這些都對戰後科技革命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科學理論出現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術基礎,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②物質條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加強以及美國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優越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國內市場廣大,有利於規模生產。③制度條件——美國是第壹個資產階級民主憲政國家。社會政治的相對穩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條件——美國人來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在二戰中,利用戰爭的交往形式,爭奪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帶動本國人才的培養。二次大戰前後湧入壹批優秀歐洲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等。⑤二戰後以來,美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積極采取措施推動科技事業的發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國興起。

5.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深遠影響

(1)第壹次科技革命,既是壹次生產力的巨大變革,又是壹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生產力上:改變了生產技術和勞動工具,也改變了產業結構。①工業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機器生產過渡。②手工工場被新興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所取代。③紡織、冶金、采煤、機器制造和交通運輸成為資本主義工業的五大支柱。社會變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經濟結構的巨變。物質產品的豐富,社會條件的改良與生產力發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國人口呈現出了爆炸性的增長。與此同時,英國社會的流動性也隨著工業化特別是交通運輸業的發達而大大加速了,導致英國工業經濟中心的擴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使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興起。③促進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和新的國際政治格局的形成。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確立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確立,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範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原料產地、拓展殖民地,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另壹方面,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沖擊著這些地區的舊思想和舊制度。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④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自由主義改革的高潮,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強大,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

(2)第二次工業革命:①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形成許多新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和電器制造業、石油開采業和石油化工業,以及新興的通訊產業。②生產關系進壹步調整,隨著生產發展,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壟斷,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③由於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侵略以及爭奪加劇,形成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④資本主義各國工人人數猛增,無產階級隊伍壯大,工人運動逐步走向高潮。同時殖民地半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形成,民族民主運動高漲。

(3)第三次工業革命:①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條件下,主要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②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的變化:它造成第壹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為了適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強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大加強了對科技的扶植和資金投入。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變革。③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系的日益緊密,科學技術的競爭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進壹步擴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豐富的內容使管理發展為壹門真正的科學,並實現了現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壹方面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另壹方面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鬥爭中具有強大的動力。⑥科技革命的發展也帶來壹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脅,這些問題難以控制的惡性發展使人類的處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困擾,成為舉世關註的全球問題。

6.三次科技革命的異同點

相同點:①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②都引起社會關系的巨變。第壹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們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變革。③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壹次科技革命,列強的殖民擴張造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④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不同點:①第壹、第二次科技革命都有壹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於二戰期間,延續至今。②從發明者看,第壹次科技革命是勞動者,憑借經驗或技能為先導,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壹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③從發源地看,第壹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④從突破口看,第壹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軍事工業為突破口。

7.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關系

(1)市場的擴大促進科技革命的開展:①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準備了工業革命的開展。②19世紀中期前後,美德日俄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統壹的國內市場,同時由於殖民擴張的加強,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競爭激烈,又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③二戰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新壹輪的市場競爭開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

(2)科技革命促進資本主義市場的進壹步擴大,同時也加劇了各國對市場的爭奪:①第壹次工業革命迅速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東方從屬於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業革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途徑,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壟斷,殖民擴張加劇,世界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現代生產力的發展,導致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間爭奪市場的鬥爭加劇,同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圍繞市場的壟斷和反壟斷的鬥爭也日趨尖銳。

8.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對中國的不同影響

(1)第壹次科技革命:壹方面,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英、法、美等國強烈要求對外開拓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推動他們對當時封建落後、閉關自守的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經濟上開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另壹方面,工業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受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的誘導,中國的洋務工業、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沿海地區逐漸興起,中國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國的近代化歷程艱難地起步。

(2)第二次工業革命:壹方面工業革命後隨著資本的集中和“過剩資本”的出現,推動西方殖民者對中國加緊進行資本輸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空前嚴峻。另壹方面,由於中國這壹時期的維新變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運動此起彼伏,客觀上影響了中國對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轉化,喪失了壹次追趕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機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壹方面由於戰後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敵視、封鎖以及國內壹系列政治、經濟“左”傾錯誤的幹擾,致使中國壹度再次與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響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綜合國力的全面提高。但是,與前兩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當時極端困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中國的科學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術、分子生物領域取得了與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國人也為世界科技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打開國門,積極引進、吸收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趕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9.突飛猛進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麽?我國應如何應對?

突飛猛進的科技革命,對我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競爭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為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機遇,如果我國能夠緊跟科技革命的潮流,在未來世界格局中將占據有利地位;否則,將會受制於人。

對策:①中國第三步戰略目標是在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50年的現代化應該是在信息技術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化。這要求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新科學,積極發展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環保等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特別要加快信息化進程,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與知識化,以信息化、知識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生產力跨躍式發展。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通過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高這些產業的工藝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努力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③發展知識經濟,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提高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能力,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培養和造就大批優秀科技人才。

10.“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關系

科學革命通常是指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飛躍和科學研究的社會組織形式的重大變革,是技術革命的理論基礎;技術革命是指生產工具和工藝過程的重大變革,產業革命是由技術革命引起的,是指國民經濟的實際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變革,致使經濟、社會等方面出現了嶄新的面貌。不僅具有科學技術的性質和內容,而且具有經濟和社會的性質和內容。科學和技術的革命只是在具備了壹定的經濟和社會條件時才會促進產業革命發生,並非任何技術革命都能導致產業革命。

  • 上一篇:哪裏有香港產地的維固力(氨基葡萄糖) 維固力有什麽作用
  • 下一篇:太鼓達人安卓版玩不了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