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遊戲攻略 - 孔子描寫水的詩句

孔子描寫水的詩句

1. 孔子寫關於水的詩句

2. 孔子關於水的詩句

孔子寫關於水的詩句 1.孔子說的關於水的名句

孔子論水 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

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譯文:子貢問道:“君子見到大水壹定要仔細觀看,是什麽緣故呢 ? ”孔子說:“水麽,能夠啟發君子用來比喻自己的德行修養啊。它遍布天下,給予萬物,並無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處,萬物生長,有如君子的仁愛;水性向下,隨物賦形,有如君子的高義;淺處流動不息,深處淵然不測,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萬丈深淵,毫不遲疑,有如君子的臨事果決和勇毅;滲入曲細,無微不達,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惡名,默不申辯,有如君子包容壹切的豁達胸懷;泥沙俱下,最後仍然是壹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於改造事物;裝入量器,壹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滿則止,並不貪多務得,有如君子的講究分寸,處事有度;無論怎樣的百折千問,壹定要東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誌。

所以君子見到大水壹定要仔細觀察。 ( 因為這無疑是在觀照自身啊 ! ) ” 孔子論水 孔子壹生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蘊涵有豐富的水文化因子。

孔子通過對水的觀察、體驗和思考,或從社會、歷史的層面,或從哲學思辯的角度,或從立身教化的觀念出發,來闡發對水的深刻理解和認識,進而以此來把握、認識人生、社會和自然世界的規律。 壹 智者樂水 孔子有句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論語·雍也》)水為何被孔子這樣的智者所樂呢?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水的各種自然形態——不論是波平浪靜還是洶湧澎湃,不論是涓涓細流還是浩浩蕩蕩,不論是清水壹泓還是煙波浩渺,都能讓孔子這樣的智者流連忘返,賞心悅目。同時,水還能洗掉人們身體和心靈的汙垢,讓人的身心保持壹種凈潔清明的狀態。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朱熹《四書集註》)。就是說,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動”的特點,而“智者不惑”(《論語·子罕》),捷於應對,敏於事功,同樣具有“動”的色彩,而且水的各種自然形態和功用,常常給智者認識社會、人生乃至整個物質世界以啟迪和感悟。

關於孔子樂水的事實,在許多歷史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記載。《論語·先進》告訴我們這樣壹件事:壹天,孔子饒有興致地問圍坐在自己身邊的幾位得意弟子的誌向,子路、冉有、公西華紛紛慷慨陳詞,表達了自己不凡的理想和追求。

惟有曾點(曾皙)與眾人的誌向相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思是說,當春天來了,穿上舒適的春裝,相約上五六成年人,六七少年人,結伴到沂水裏去遊泳,然後在涼爽宜人的舞雩臺上吹吹風,大家悠哉遊哉地玩個痛快,之後高高興興地唱著歌回家。

這番話顯得很沒有抱負,沒想到卻得到了夫子的贊同:“吾與點也!”意思是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呀! 從孔子師徒以上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壹些信息:第壹,曾點所描繪的這種美妙的境界,正是孔子壹生孜孜追求和憧憬的大同世界的氣象——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人民過著豐衣足食、自由幸福、安祥愜意的美好生活。第二,新近大自然,與之不離不棄,融為壹體,正是儒家“天人合壹”思想的體現。

在孔子看來,在家鄉的沂水中沐浴凈身、凈心,分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樂事。盡管孔子德行高尚,被後人奉為聖人,但他同時也是個有血有肉的率真之人。

而他所生活的空間,則是個禮崩樂壞、汙穢縱橫的社會,塵世俗務免不了要汙染他的心靈,而肉體本身也會時時生出汙垢,讓人感到骯臟難受。於是他便常在清潔的水中沐浴,洗滌身心,讓心靈壹塵不染,恬靜愜意,讓身體潔凈清爽。

這是言內之意。而言外之意則是“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

因而對曾點所表達的從容開朗的精神境界,孔子自然會“嘆息而深許之”。 孔子的“樂水“,還表現在他偶爾也把失意之情寄托於水波之上——“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的感慨就可說明這壹點。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處十有八九。懷有大濟社稷蒼生宏誌的孔夫子,學識淵博,道德高尚,而他所開創的儒家學說,在當時的社會確有廣泛的影響,享有很高的聲譽。

但是,孔子的學說特別是他的政治主張卻不受當時的統治者的歡迎。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之道”,孔子曾率領眾門徒周遊列國,所到之處常常與冷遇和奚落相伴——“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困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戚戚然以至於死。”

(《列子·楊朱》)如此悲慘的境況,不能不使孔子無數次地黯然神傷,終於不平則鳴,喊出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巨大牢騷。事實上,孔子絕不想真的隱逸在蒼茫的大海中,過道家所謂的“逍遙遊”生活。

這牢騷話不過是老人家“幹七十余君無所遇(《漢書·儒林傳》)的無奈與感慨。

2.孔子說的關於水的名言

1、孔子觀於東流之水。

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誌。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荀子·宥坐》) 2、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

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說苑·雜言》)。

3.孔子關於水的名言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 ▲丘山積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為大。 ——《莊子·則陽》 ▲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

——《荀子·君道》 ▲遠水不救近火。 ——《韓非子·說林上》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

——《禮記·樂記》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盡數》 ▲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呂氏春秋·慎熱》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史記·滑稽列傳》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

——《史記·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漢·劉向《新序·節士》 ▲善遊者溺,善騎者附。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 ▲見壹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循流而下易以至,順風而馳易以遠。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漢·桓寬《鹽鐵論·復古》 ▲行遠道者假於車,濟江海者因於舟。 ——漢·桓寬《鹽鐵論·貧富》 ▲衣缺不補則日以甚,防漏不塞則日以滋。

——漢·桓寬《鹽鐵論·申韓》 ▲反水不收,後悔何及。 ——《後漢書· 光武帝紀》 ▲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後漢書·董卓傳》 ▲金以剛折,水以柔成。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塵羽之積,沈舟折軸。

——晉·葛洪《抱樸子·嘉遁》 ▲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山中人不信有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魚。

——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 ▲山無靜樹,川無停流。 ——《世說新語·文學》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山雨欲來風滿樓。

——唐·許渾《鹹陽城東樓》 ▲過載者沈其舟,欲勝者殺其身。 ——晉·葛洪《抱樸子·微旨》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宋·蘇洵《辯奸論》 ▲水激則悍,夭激則遠。

——宋·李昉《太平禦覽》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

——《西遊記》第七十五回 ▲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鴻鵠高飛,壹舉千裏。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漢·劉邦《鴻鵠歌》 誌行萬裏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非懷細以害大。

《三國誌·吳書·陸遜傳》 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晉·陶淵明《雜詩》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 心隨郎月高,誌與秋霜潔。 唐·李世民《經破薛舉戰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唐·李白《臨江王節士歌》 時人莫小池中物,淺處不妨有臥龍。

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唐·高適《別韋參軍》 即今江湖壹歸客,他日雲霄萬裏人。

唐·高適《送貴陽孝廉》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 唐·杜甫《謁先主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唐·李賀《浩歌》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隱《安定城樓》 回狂瀾於既倒,支大廈於將傾。 宋·蘇軾《告文宣王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宋·李清照《烏江》 壯心欲填海,苦膽憂為天。

宋·文天祥《赴厥》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1)憂國憂民篇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 丘山積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為大。 ——《莊子·則陽》 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

——《荀子·君道》 遠水不救近火。 ——《韓非子·說林上》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

——《禮記·樂記》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盡數》 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呂氏春秋·慎熱》 酒極則亂,樂極則悲。 ——《史記·滑稽列傳》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

——《史記·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漢·劉向《新序·節士》 善遊者溺,善騎者附。

——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 見壹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循流而下易以至,順風而馳易以遠。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漢·桓寬《鹽鐵論·復古》 行遠道者假於車,濟江海者因於舟。 ——漢·桓寬《鹽鐵論·貧富》 衣缺不補則日以甚,防漏不塞則日以滋。

——漢·桓寬《鹽鐵論·申韓》 反水不收,後悔何及。 ——《後漢書· 光武帝紀》 揚湯止沸,莫若。

4.孔子說的關於水的名言

1、孔子觀於東流之水。

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誌。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荀子·宥坐》)2、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

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說苑·雜言》)。

孔子關於水的詩句 1.孔子關於水的名言

1、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篇

譯文: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2、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集語》

譯文:孔子說:“水麽,能夠啟發君子用來比喻自己的德行修養啊。它遍布天下,給予萬物,並無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

擴展資料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壹,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壹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百度百科-孔子

2.孔子說的關於水的名句

孔子論水 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

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

譯文:子貢問道:“君子見到大水壹定要仔細觀看,是什麽緣故呢 ? ”孔子說:“水麽,能夠啟發君子用來比喻自己的德行修養啊。它遍布天下,給予萬物,並無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處,萬物生長,有如君子的仁愛;水性向下,隨物賦形,有如君子的高義;淺處流動不息,深處淵然不測,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萬丈深淵,毫不遲疑,有如君子的臨事果決和勇毅;滲入曲細,無微不達,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惡名,默不申辯,有如君子包容壹切的豁達胸懷;泥沙俱下,最後仍然是壹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於改造事物;裝入量器,壹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滿則止,並不貪多務得,有如君子的講究分寸,處事有度;無論怎樣的百折千問,壹定要東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誌。

所以君子見到大水壹定要仔細觀察。 ( 因為這無疑是在觀照自身啊 ! ) ” 孔子論水 孔子壹生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蘊涵有豐富的水文化因子。

孔子通過對水的觀察、體驗和思考,或從社會、歷史的層面,或從哲學思辯的角度,或從立身教化的觀念出發,來闡發對水的深刻理解和認識,進而以此來把握、認識人生、社會和自然世界的規律。 壹 智者樂水 孔子有句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論語·雍也》)水為何被孔子這樣的智者所樂呢?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水的各種自然形態——不論是波平浪靜還是洶湧澎湃,不論是涓涓細流還是浩浩蕩蕩,不論是清水壹泓還是煙波浩渺,都能讓孔子這樣的智者流連忘返,賞心悅目。同時,水還能洗掉人們身體和心靈的汙垢,讓人的身心保持壹種凈潔清明的狀態。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朱熹《四書集註》)。就是說,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動”的特點,而“智者不惑”(《論語·子罕》),捷於應對,敏於事功,同樣具有“動”的色彩,而且水的各種自然形態和功用,常常給智者認識社會、人生乃至整個物質世界以啟迪和感悟。

關於孔子樂水的事實,在許多歷史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記載。《論語·先進》告訴我們這樣壹件事:壹天,孔子饒有興致地問圍坐在自己身邊的幾位得意弟子的誌向,子路、冉有、公西華紛紛慷慨陳詞,表達了自己不凡的理想和追求。

惟有曾點(曾皙)與眾人的誌向相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思是說,當春天來了,穿上舒適的春裝,相約上五六成年人,六七少年人,結伴到沂水裏去遊泳,然後在涼爽宜人的舞雩臺上吹吹風,大家悠哉遊哉地玩個痛快,之後高高興興地唱著歌回家。

這番話顯得很沒有抱負,沒想到卻得到了夫子的贊同:“吾與點也!”意思是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呀! 從孔子師徒以上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壹些信息:第壹,曾點所描繪的這種美妙的境界,正是孔子壹生孜孜追求和憧憬的大同世界的氣象——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人民過著豐衣足食、自由幸福、安祥愜意的美好生活。第二,新近大自然,與之不離不棄,融為壹體,正是儒家“天人合壹”思想的體現。

在孔子看來,在家鄉的沂水中沐浴凈身、凈心,分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樂事。盡管孔子德行高尚,被後人奉為聖人,但他同時也是個有血有肉的率真之人。

而他所生活的空間,則是個禮崩樂壞、汙穢縱橫的社會,塵世俗務免不了要汙染他的心靈,而肉體本身也會時時生出汙垢,讓人感到骯臟難受。於是他便常在清潔的水中沐浴,洗滌身心,讓心靈壹塵不染,恬靜愜意,讓身體潔凈清爽。

這是言內之意。而言外之意則是“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

因而對曾點所表達的從容開朗的精神境界,孔子自然會“嘆息而深許之”。 孔子的“樂水“,還表現在他偶爾也把失意之情寄托於水波之上——“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的感慨就可說明這壹點。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處十有八九。懷有大濟社稷蒼生宏誌的孔夫子,學識淵博,道德高尚,而他所開創的儒家學說,在當時的社會確有廣泛的影響,享有很高的聲譽。

但是,孔子的學說特別是他的政治主張卻不受當時的統治者的歡迎。為了推行自己的“儒家之道”,孔子曾率領眾門徒周遊列國,所到之處常常與冷遇和奚落相伴——“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困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戚戚然以至於死。”

(《列子·楊朱》)如此悲慘的境況,不能不使孔子無數次地黯然神傷,終於不平則鳴,喊出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巨大牢騷。事實上,孔子絕不想真的隱逸在蒼茫的大海中,過道家所謂的“逍遙遊”生活。

這牢騷話不過是老人家“幹七十余君無所遇(《漢書·儒林傳》)的無奈與感慨。

3.孔子說的關於水的名言

1、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誌。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荀子·宥坐》)

2、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啟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是以君子見大水必觀焉爾也。”(《說苑·雜言》)

4.論語有關水的句子

論語有關水的句子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子曰:吾渴也,來水。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壹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全書***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壹。 主要由仲弓、子遊、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

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5.論語有關水的句子

論語有關水的句子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子曰:吾渴也,來水。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壹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全書***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壹。 主要由仲弓、子遊、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 上一篇:惠州富海人才教育培訓學校的介紹
  • 下一篇:dnf12.21更新時間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