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頁遊排行榜 - 壹個三國qq空間的頁遊

壹個三國qq空間的頁遊

從事遊戲行業十年來,從客戶端遊戲到網頁遊戲壹直在做手遊,大部分時間都在做RPG,別的不說,對RPG的變化和內核感受頗深。至於現在的卡牌遊戲,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向前發展的。

回顧RPG的初期,的確有美式和日式兩種RPG。

美式RPG以代入感和自由感著稱。代入感是把“矩陣”或者“感官遊戲”發揮到極致。自由的感覺大家都很熟悉:可以殺光燒掉,也可以偷偷藏起來。

日式RPG,最多可以調整任務順序,然後大量隱藏分支或者X周目,其實都是為了延長遊戲時間。

顯然,日系廠商在分系統的控制上絕對不會弱於歐美廠商。原因很簡單。遊戲開發者追求的不壹樣:美國人追求“創造”,日本人追求“體驗”。所以隨著休閑玩家的快速增長,對體驗的需求導致了美國泡菜RPG或者FPS的大量出現,而且還是血路到底。但最終,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已經深度融合,就像wow其實屬於壹個超級大雜燴。

至於國產RPG,是日本-& gt;->臺灣省;大陸的路線,加上國人的喜好,無疑是妥妥的日式RPG,有時候甚至會把“經驗”降低到只看劇情。網遊階段,RPG和RP完全脫節。暗黑到傳奇韓式,RO到日式,分別打造PK和非PK,瞬發和回合派系。然後經過WOW的混亂,國戰的發展,漫無目的運營的興起等諸多變化,經過幾年的發展融合,已經有了妳我。

我個人對國產遊戲的劃分方式很簡單——如果壹個玩家受挫,是第壹時間罵自己、罵其他玩家、罵遊戲還是罵遊戲公司?如果罵自己,那就是硬核遊戲,基本沒有互動,是被“虐”甚至“死”玩家的最愛;如果是罵其他玩家的好遊戲,而且是互動的;罵遊戲,很好的非互動遊戲;至於罵遊戲公司,大多是劣跡斑斑。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怎麽玩遊戲,也不是怎麽社交。中國網遊追求的既不是創作,也不是體驗,而是“成就”。打破或規避規則是為了成就;無聊跑步或者砍人是為了成就;到處掛作弊或者小號,還是為了成績。

什麽遊戲讓玩家盡可能簡單、快速、持續地獲得成就感,什麽遊戲就有生命力。全任務指導的機制降低了尋找目標的成本,自動化降低了運營成本,師徒幫等社交系統的發展反過來增加了損失的心理成本。至於免費模式,是為了降低付費的心理成本。頁遊時代,運營成本進壹步降低。

另壹方面,由於運營模式帶來的高損耗,深度互動成為負擔,直接導致遊戲返祖歸宗,回歸單機,起到降低玩家互動成本的作用。至於挖工資坑的能力,中國人的創造力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增長線在增加。壹只寵物不夠?來五個;裝備支付點不夠?強刻、祭祀、符號創造、神合、淬煉、淬煉、進化,從操作到規則,越來越接近統壹,正所謂“世間壹切相遇,皆是久別重逢。”不玩的暈,玩進去的開心,因為每個系統都能簡單粗暴的帶來成就感。就像看電視劇,看壹種消遣。看完壹百部電影,閉著眼睛都能畫出TVB演員。很難嗎?不難。國內遊戲裏的深坑就是這樣,慢慢把人勾進去,埋緊,最後踩在腳下。孫愛玲說得好:長的是遊戲,短的是生活。

首先,這種類型的卡牌遊戲確實比古代更古老。追溯到撲克牌是幾百年前的事了,根本不是什麽新發明。其次,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實體卡的市場遠遠大於遊戲卡,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實體市場要大得多,手遊在遊戲卡市場中並不是最大的?

很顯然,卡牌遊戲其實是壹個很大的品類,並不局限於現在媒體熱炒的卡牌手遊。拋開早期的卡牌遊戲,只有虛擬卡牌遊戲走過了美國追求創造,日本追求體驗,再到國內追求成就的路線。此外,嚴謹的歐洲桌遊壹直在小眾市場緩慢發展,為美國桌遊提供養分。我有壹個不科學的結論:如果追求規則的創新,國內的設計師基本都不是這個料,最多是小調整和改造。但中國人深諳此道,由系統而非玩家控制的數值規劃早已做得爐火純青,生怕被附身。同時,體驗這個領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所以,手機卡遊戲的本質絕不是壹個蛋花,而是遊戲機制。達到同樣的成就感,運營成本和理解成本都降低到了極致。在RPG的發展中,從泥巴壹詞到卡牌,形式回歸到了極端的簡單化,但核心卻從“創造”和“體驗”變成了“成就”。如果沒有奇怪的緣分,這輩子還會遇見他。至於TCG的來源,那實在是毫無意義。在中國人心目中,壹切都是RPG,就像遊戲是GM做的壹樣。

如果說目前國內卡牌遊戲有兩個缺點:缺乏持久的成就感和單壹的付費機制,至於策略,那就是溫飽小康後的第二步。

但是機制的不同還得從卡牌遊戲的發展過程說起,卡牌遊戲有以下特點:

原卡遊戲:抽象機制,隨機但可控的概率分布,多方競爭策略

CCG:在大規則的框架下,每張卡都有獨立的規則,物理稀有性影響卡的價值,卡的時間效應有限。

LCG:不需要抽卡,卡庫定期擴充,規則框架也相應變化。

日系卡牌手遊:以CCG為基礎,增加了戰鬥流程和規則,增加了卡牌成長(RPG元素)和作戰配合。

中國卡牌手遊:以日式風格為基礎,保持戰鬥低位,增加策略,淡化收集,大幅增加卡牌成長元素。

回憶《魔法聚會》最初的經歷是令人著迷的。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庫,即使采用相同的策略,也基本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庫建設。正是這種“讓遊戲體驗更加個性化”的理念,讓《魔法集》、《遊戲王》或《口袋妖怪卡牌版》的生命力壹直延續到今天。回到手遊領域的卡牌遊戲。從嚴格的設計角度來看,大部分日系卡牌遊戲都很爛。風格不同,缺乏對應,各種奇怪的UI,交互很少等等。但他們壹般都有大量提高用戶留存的機制,完善的經濟體系和增長體系。這些是它們風靡壹時的部分原因。

其實完全可以拋開卡牌機制,而是註重收集、升級、組卡策略、多人競爭、物品稀有度、抽獎快感等等。但是,在所有的要素中,日系卡牌的核心價值是收藏,與之相比壹切都顯得微不足道。有大量的日本卡牌遊戲花了很多錢,就是因為用戶群體不領情,直接掛掉。

接下來我就說說幾個曾經存在過的卡牌遊戲。不負責任地總結,三國來了,反了。三國誌是純山寨,我叫MT,魔獸是半卡半RPG,大頭是武打包,常規日系卡機制,純RPG心。論持久的成就感,都是欠缺的。論內容和付費的豐富度,大頭略勝壹籌。雖然大頭的原創場景比較多,但是MT才是真正的裏程碑。有時候經典的力量是很難撼動的,就像學神仙道俯視世界,但是推圖遊戲叫“神仙道”甚至復興橫版時代也沒什麽壞處。壹旦成為經典,就立刻進入學妳不如學妳,不學妳還不如的悲慘境地,直到有人從舊瓶新酒裏射出新芽。就像大部分想繞過大話和夢想,打造原創回合制遊戲模式的產品,最終都會被吵得石沈大海。我叫MT的成績確實是壹個很大的成績,會直接影響未來壹兩年的行業生態。

讓我們來回顧壹下大舍門山和日本CCG的區別:

A.核心設計理念

1,CCG卡通常將PvP作為核心玩法能力輸出,而大頭中PvP玩法行為的承受能力增加,MT則增加PvP的輔助玩法能力,相對更具有獨占輸出的獨立性。這方面幾乎沒有什麽變化。

2.CCG很少被CD控制,大頭和MT繼承了頁遊的CD思想,不謀而合。

3.兩者都采用簡單屬性,豐富技能,技能復雜度比日系CCG更復雜。

4.因為分行增長線遠比CCG多,經濟控制也比CCG復雜。大頭的每個資源對應壹個單獨的玩法;MT流通性小,回收利用率和綜合利用率高。在資源控制方面,資源的類型很多,對資源的強控制力仍然很稀缺。MT由於缺少貨幣類型,仍然以復制和配合活動為主。可以看出,設計師分別向頁遊和端遊學習,沒有競爭,但前者更白。日本CCG通常采用後者。

B.遊戲設計

大頭在各個系統中各有側重;MT主要強調收卡吞卡。和其他系統類似,以技能為例,大頭的技能隨著等級逐漸顯得更高,技能類型隨著玩家等級逐漸開放;MT會將初始技能定位為賭博方式,升級方式貫穿整個過程,與卡牌升級壹致。這明顯體現了設計師的不同出發點:大頭是基於在頁遊中嵌入卡牌規則,而MT是在卡牌規則的基礎上補充RPG內容。

C.容量構成

兩者的能力構成與本輪頁遊壹致,明顯比日系CCG復雜很多(卡牌SLG、卡牌塔防、卡牌憤怒的小鳥等混合型除外)。大頭融入了更多的頁遊方式,而MT並沒有將角色屬性分離成單獨的增長點。從屬性上來說,大頭的修煉、配方、煉氣都是通常的時間/金錢投入方式,而MT則是用卡的等級和質量來表示。

D.劇情體驗

這兩者看似接近,實則不然。大頭采用線性故事主線,通過層級逐步展開。章節中的小關卡更多的是節奏感。MT以關卡本身(匹配魔獸中的副本關卡)作為展現故事的方式。CCG通常重視世界觀而非劇情,大頭和MT都繼承了大世界觀。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印象深刻,以魔獸世界中的副本為核心,導致表現偏差不同。如果做成日本的CCG,大頭在收藏層面對世界觀的影響其實是高於MT的

E.充電模式

VIP體系是大頭的核心,MT更多依靠的是累計付費的大額獎勵和月卡返還機制。兩者的消費點基本壹致,以增加收入倍數、提高倍數上限、購買核心貨幣為主體。憑借多年的頁遊積累,妳應該很快就能看到市場百花齊放的局面。但相反,形式越多樣,越偏離嘎查的特點。在設計之初,就要針對用戶偏向,簡單刺激還是刀切做壹個定位。做大雜燴是必然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大頭和MT走的路是很不壹樣的:大頭不是著眼於對CCG機制的揚棄,而是另起爐竈,從自己的經歷中混;另壹方面,MT從CCG的基礎開始,用中國人自己的眼睛處理它。不管是不是之前的卡牌遊戲,都是中國人改造成功的產品,就像頁遊壹樣。這些變化壹定是項目壹開始就定下的基調,也充分展現了國內設計師的優劣。優點是不像美國人那樣強調創新,也不像日本人那樣鮮明。缺點是長期沈浸在成長經歷中,很少改進戰鬥機制和玩法內容。在國人眼裏,所有元素都可以混搭,無論是卡牌還是rpg,端遊還是頁遊,只要遊戲有玩法,有成長,有付費。至於做麻辣燙,麻辣香鍋還是四川火鍋,要看食材和火候。我覺得90%的泔水都是業余老板自己造成的。

  • 上一篇:火影忍者OL水門降臨大火主力平民陣容如何搭配
  • 下一篇:為什麽很多明星願意為很多垃圾頁遊做廣告?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