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網路行銷 - 8年級黃土高原退耕有哪些有利條件?

8年級黃土高原退耕有哪些有利條件?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中國為改善西部地區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而采取的壹項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對農民生活和農村社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摘要:論述了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中的壹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以實現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更快發展。

寧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位於黃河中上遊黃土高原西部,總人口52萬。* * *全區土地面積391.5萬公頃,耕地1.69萬公頃,其中坡耕地9.23萬公頃,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54.4%。由於長期不合理開墾,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加劇了幹旱、風雹等惡性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制約了袁州區生態農業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進程。固原市原州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始於2000年。截至2002年,全區完成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49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還草1.3萬公頃,荒山造林1.1.9萬公頃。退耕還林實施三年來,農民生活和當地經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通過對固原市原州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情況的調查訪問,旨在研究退耕還林還草對農民收入和農村經濟的影響。

壹是退耕還林還草增加農民收入的機制

據初步統計,原州區退耕還林工程已涉及20261戶,約65438+萬農戶,平均退耕還林9.6畝,平均每年每戶補助糧食926公斤,現金192元。退耕還林還草促進了農民增收。據袁州區局統計,退耕還林還草前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42元,2002年達到1.349元,年均增長9.8%,其中2002年比2006年增長22.4%,5438+0.05元。退耕還林增加農民收入的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退耕補償大於繼續耕種的機會成本。國家通過以糧代賑的方式,向退耕農民無償提供糧食、現金和種苗補貼。這壹補償政策得到了固原絕大多數農民的支持,農民普遍認為國家獲得的補償比自己種地劃算。袁州區大部分坡耕地在15度以上。退耕前,這類坡耕地主要種植小麥、馬鈴薯、亞麻、谷子,土壤貧瘠,產量極低。據原州區退耕辦統計,2000-2002年退耕前種植的小麥平均糧食產量為67公斤/畝。按市場價L元/斤計算,每畝產值67元;根據1997-1999的統計數據,袁州區種植的生產支出占種植收入的37%,因此每畝種植成本為25元,投入產出差為42元。土地轉為農田後,在糧食和現金補貼期間,每畝可獲得原糧100斤,現金補貼到20元也按1元/斤計算,那麽轉換土地的收益為120元,比種植小麥多78元。按每戶農民平均退耕還林還草1.92畝計算,每戶農民年增收150元。

2.通過剩余勞動力經營副業增加收入。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不僅為農民家庭提供了可靠的糧食供應,也使許多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從事多種經營和副業生產。袁州區近三年耕地19.5萬畝,按每個勞動力經營8畝耕地計算,可節約農村勞動力2.4萬人。根據筆者對原州區四個鄉鎮15個行政村的調查,除了耕地較少的農產品外,大部分退耕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剩余勞動力。95%以上的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或經營其他副業,而大部分女性勞動力在家工作。同時,養牛羊。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通過促進剩余勞動力向其他副業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是退耕還林還草對農業結構調整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

固原市原州區退耕還林還草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2001和2002年,袁州區國民生產總值分別達到8.88億元和1066萬元(現價),比上年(1990不變價)分別增長93.6%和37.7%。退耕還林還草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農業結構的調整來實現。通過農業內部資源的再分配和有效利用,可以減少部分剩余農產品的生產,增加短缺農產品的生產,通過合理的投資和管理,提高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效率。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後,袁州區大力發展圈養牲畜,發展特色經濟,使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向林果種植、畜牧業和二、三產業過渡,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1,種植業內部結構的調整。①推進土地集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過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將原來坡度大、路程長、水土流失嚴重的低產坡耕地轉為造林種草,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時轉移了節約下來的生產要素(如灌溉用水、化肥、勞動力等。)到未開墾的農田,導致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如下表所示,雖然近三年來袁州區耕地面積有所減少,但糧食總產量和糧食單產並未受到影響,反而都比退耕前有所增加。②退耕後,袁州區政府調整農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油料作物和枸杞總產量較退耕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枸杞產量變化最為顯著,2000年、2001年和2002年枸杞產量增長率分別為29.6%、49.2%和140%。

2.它促進了畜牧業的迅速發展。退耕還林還草增加了飼草和飼料,為後續產業——畜牧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使農民在有效空間發展畜牧業,增加家庭收入。固原市立足南部山區宜草宜牧的實際,抓住退耕還林還草和發展畜牧業的機遇,把種草養畜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支點,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截至2002年底,全區畜禽飼養量達到654.38+34.5萬羊單位,其中羊飼養量達到40.6萬只(22.45萬只,654.38+50萬只),畜牧業產值達到1.38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5%。畜牧業農民人均純收入246.4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

3、通過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勞動力結構的調整。由於耕地減少,壹部分勞動力從農業中解放出來,通過勞動力轉移再就業,加速了農村人口的城市化,勞動力內部發生了結構調整。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原州區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壹定的促進作用。但項目建成後,這種經濟效益能持續嗎?通過對農民增收機制的研究,退耕後農民收入有相當壹部分受益於國家補償政策。畢竟國家財力有限,只補償生態林8年,經濟林5年,退耕還草3年。補償政策結束後,農民副業或外出打工的收入有相當壹部分需要用來購買糧食,農民的純收入下降,退耕成果受到威脅。因此,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能否長期穩定,關鍵要看能否最終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和增收問題。各級地方政府不能滿足於國家補償政策在短期內帶來的農民收入和地方經濟的增長,應盡快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增長點。

1.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提高糧食單產。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必須提高後備耕地的糧食產量水平。保證人均基本農田0.2公頃,坡改梯提高耕地產出水平,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噴灌、膜下滲灌等先進節水灌溉方式,推廣地膜穴播小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等旱作農業技術,培育抗旱耐鹽堿優良的糧食作物,施用高效、低殘留或無殘留的新型農藥化肥,全面提高耕地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加強農田基本建設,依靠科技進步,變粗放型種植、薄收為少種高產多收,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實現糧食高產穩產,解決農民長期吃飯問題。

2.把實施退耕還林與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建設優質林草基地、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結合起來。在棄耕地上種樹種草,還可以搞壹些間作套種,發展經濟作物,解決產業支撐問題,積極發展優質果、草產業、畜牧業和中藥材,發展多種形式的龍頭企業,特別是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產銷壹體化,盡快形成特色優勢產業,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促進項目實施地區經濟發展,努力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標。

3、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退耕還林還草帶來的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剩余勞動力能否得到有效安置和轉移,是退耕成果能否穩定的關鍵問題。各級政府應盡快建立和完善服務於農民就業的信息網絡,及時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市場信息,減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和風險。同時,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難以滿足社會就業的基本需求。各級政府要在農業技術服務、市場營銷和勞務輸出等方面給予農民智力支持。使青壯年勞動力掌握壹到兩項勞動技能,增強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提高農村勞動力要素價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4.做好退耕後的管護。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是退耕還林還草的首要目標。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基本原則。退耕還林不僅要種樹種草,還要管護。管護是退耕還林還草的重要環節之壹,關系到退耕還林還草的成敗。要改變過去輕管理、只搞不管的傾向,多渠道籌集資金,實行多種形式的管護,強化管護,切實保證管護到位。

  • 上一篇:基於網絡營銷外包公司
  • 下一篇:河源理工有什麽專業 最好詳細全部專業告訴我。謝謝了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