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網路行銷 - 為什麽寶葫蘆的秘密據說是迪士尼拿的?

為什麽寶葫蘆的秘密據說是迪士尼拿的?

中國動畫:失落的壹代

日期:2007年7月-21 09: 10來源:南方日報編輯:懷斯曼

變形金剛來了。

可以預見,至少在2007年,電影的票房人氣在國內無人能及。據業內人士估計,最有可能打破目前中國票房紀錄的電影是《變形金剛》(原紀錄由《泰坦尼克號》保持)。

但如果考察這部電影的故事來源,它只是壹部動畫。不過這部美國動畫片這些年從內地賺了至少50億的利潤,當然還不算即將上映的幾億票房。

很多人羨慕好萊塢,也有很多人羨慕美國的動畫片。所有人都驚嘆美國人有這樣的實力把壹部漫畫拍得這麽賺錢,卻很少有人還記得,其實我們也曾經有機會像他們壹樣。

似乎很少有人還記得,今年7月是上海動畫電影制片廠成立50周年。這個中國唯壹的藝術電影制片廠,在20世紀60年代,幾乎和迪士尼壹樣受歡迎——僅僅壹部電影《大鬧天宮》就已經讓世界刮目相看。特別值得壹提的是,誕生於1959的中國水墨動畫,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壹度驚艷世界,被奉為國寶。

更進壹步,世界上第壹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誕生於1937。而中國最早的動畫長片,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前身《鐵扇公主》,其實誕生於1941。日本動畫鼻祖手冢治蟲,因為在40年前中國動畫《鐵扇公主》首次在日本上演後,被“手持金箍棒,百戰千裏”的孫悟空形象深深打動,放棄了醫生的職業,拿起了畫筆,從而誕生了《鐵臂阿童木》,壹部在日本引起轟動,風靡中國的優秀日本動畫。可以說,直到上世紀60年代,我們的動漫產品不僅可以和美國、日本媲美,甚至還有很多優勢。

我們的動漫產業起步很早,但經過七八十年的發展,在專家——美國迪士尼人的眼中,還處於“萌芽階段”。這無疑是壹件有些荒誕的事情。但這是事實,我們的動漫產品,雖然時間長度在增加,但能賺的利潤卻很少。

有人將這壹現象歸因於國外同類企業的打壓——由於美國、日本國內動漫市場趨於飽和,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國外企業通常以極低的價格出售影片,有的甚至每分鐘不超過5元人民幣。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王占海認為,國外動畫片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導致了影視制作、廣播、音像、動畫片、互聯網等壹系列衍生產品的流失。而國外動畫片的低價攻勢策略,造成了國內市場的“常規”低價後果。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動畫在動作上還是過於死板。太多的廠商,包括已經成為國內第二大動漫產業的廣東動漫產業,還停留在“動漫作品進入電視臺播出”換取政府補貼,然後開發下遊產品的局面。當然,動漫市場的常態是這樣的。制作人制作動畫片,代理商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動漫產品,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但如果都是這種套路,動畫公司的出路並不大。因為在中國,制作動畫片後,制作方除了玩這個環節,大多處於被動的局面,無法及時參與到系統循環中,導致動畫片投資行為失敗。

更何況,目前國產漫畫無壹例外都是完全“原創”的,很少以漫畫、小說、連續劇等文化形式作為直接藍本。去年日本年度漫畫排行榜顯示,在最受歡迎的10部特色漫畫中,有8部還躋身最受歡迎動漫作品排行榜前十,漫畫迷享受到了動漫和漫畫的雙重消費。而我們的企業,在這些方面還是壹片空白。

中國動漫缺什麽?缺乏市場?這絕對是失敗的。既然外國企業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利潤,那麽中國人自己也可以。缺乏支持?這也是模棱兩可的說法。僅廣東壹地,每年政府對動漫產業的補貼就高達數億元。缺乏天賦?許多專家也不這麽認為。美國《加菲貓》華裔導演德賽路、日本《鐵臂阿童木》執行導演都曾表示,中國動畫人才很多,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絕對不是人才匱乏的問題。既然人才很多,那麽與人才相關的“創造力”等問題自然應該不存在。

迪士尼亞太區副總裁甄的回答是:時間不夠。雖然這個回答有些狡猾,在記者看來有些躲躲閃閃,虛有其表,頗有迪士尼在大陸擴張的幌子,但也是事實。我們有很長的時間,但我們也浪費了很長的時間。任何壹個行業建立自己的經典,創造自己的品牌,無疑都需要時間。而我們曾經擁有經典之後,用了差不多20年才放棄了自己的品牌。

20年足夠壹代少年成長。所以中國的動漫產業現在恰好出現了這樣的“缺失的壹代”。

缺的時候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專訪亞太區副總裁甄

《中國動畫》:給它環境,給它時間。

7月11日,世界史上投資最高的電影《變形金剛》開始在中國上映。這部改編自上世紀80年代同名動畫的作品,幾天之內就在國內搶走了數百萬人民幣,票房勢頭直逼當年進口片紀錄保持者《泰坦尼克號》。2007年7月6日至7月22日,廣州(國際)動漫節將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劉樺館舉行,這是廣州近年來又壹次大型動漫展會。對於中國的動漫迷來說,7月無疑是激動人心的壹個月。

雖然動漫活動如火如荼,但中國動漫的現狀依然不那麽樂觀。整體來看,壹方面,國產動漫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各級政府也在以各種形式給予大力支持。另壹方面,巨大的市場缺口依然存在,而動漫產品相關的下遊產品市場依然沒有成熟的跡象。如何讓自己的動漫產品真正賺錢,也是擺在很多動漫公司面前最大的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雖然中國動畫還處於“搖籃期”,但國外企業已經相當重視,他們采取的壹些措施現在已經對本土動畫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最典型的是,6月29日,壹部改編自張天翼同名小說的動畫真人電影《寶葫蘆的秘密》在國內多家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可以看作是迪士尼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壹步。完全在中國制造和完全迪士尼式的營銷,來自發行方中國電影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寶葫蘆的秘密在周末的前三天獲得了554萬美元的票房,這是壹個“好萊塢”的水平-與《海底總動員》、《超人總動員》和《汽車總動員》的第壹個周末成績相同。

國產動畫尚未成熟,迪士尼已經行動起來——當然,作為壹個幾十年來有無數成功經驗的企業,他們不會打無準備之仗。日前,記者采訪了公司主管亞太地區動畫制作和營銷的副總裁甄先生。這位從事動畫幾十年的資深人士表示,在他看來,中國動畫不會因為迪士尼的介入而萎縮,但這個行業的發展必須慢慢來。除了創造必要的環境,還需要同樣必要的時間。

《中國動畫》?妳應該先學會講故事。

記者:廣州國際動漫節即將在7月開幕。目前,許多內地政府正在支持動畫產業,並熱衷於舉辦動畫節和類似的活動。在妳看來,動漫節這種模式對內地動漫產業的發展有多大幫助?

甄:動漫節是壹種很好的傳播方式。目前,中國動漫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與外界交流越多,不同刺激越多,對中國動漫產業發展越有利。其實早些年,比如60年代左右,經典的國產動畫片做的很好。當時,美猴王的形象在美國非常流行。可以說,在此之前,中國的漫畫甚至和迪士尼在同壹水平線上。但60年代以後,中國的動畫處於被動甚至停止的狀態。現在有了開放的環境,應該更多的利用動漫節等形式進行交流,這對中國的動漫產業來說是壹個很好的機會。

記者:中國動畫界壹直有兩種聲音:“學習歐美”和“學習日本”。在妳看來,日本動漫模式和美國迪士尼模式哪個更適合中國現狀?

甄:沒關系!動畫的靈魂在於故事。無論是“學習歐美”還是“學習日本”,只是模式來源不同而已。風格和作者的品味、性格有關,只是壹種表達方式。目前,中國的動漫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在這種學習成長的狀態下,我們不需要太擔心是歐美式還是日式。無論是歐美還是日本,關鍵是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

其實美國動畫片有時候也會借鑒別人,比如最近上映的《變形金剛》。當年的漫畫是來自日本的孩之寶創造的形象,但最終,這部漫畫變成了地道的美國漫畫,風靡全球。所以,跟誰學其實並不重要,只要妳能找到自己的故事和壹個好的形象。中國動畫片最大的缺點就是現在不會講故事。當中國的動畫發展真的可以講故事的時候,那麽中國就可以創造出自己的中國模式的動畫。

不夠有創意?環境使然。

記者:但是對於國內的動畫師來說,會畫圖卻不會講故事是壹個更直接的問題。畢竟動畫師都是成年人,卻要根據兒童心理講故事。在這方面,中國的人才非常缺乏。

甄:這仍然是壹個環境問題。中國搞了這麽多年計劃經濟,什麽都計劃好了。人們習慣了所有的元素被設定,人們只是充當著無腦操作的機器。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我們這壹代的制作人可能習慣了唯命是從。但是,現在社會環境變了,個人環境也跟著變了。等我們下壹代,他們都是在今天開放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創造力肯定是無限的。所以,創造力是環境造就的。

記者:不僅是故事,形象設計也有瓶頸。現在內地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動漫,畫功很好。很多美院的學生畢業後也在從事動漫相關的工作,甚至在美國、日本等動漫產業的下遊承擔壹些具體的工作。而中國的動畫師創意不夠,創造的形象過於簡單,基本上不可能想出像變形金剛這樣科學的形象。妳認為是什麽導致了這種現象?是我們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嗎?

甄:這仍然是壹個環境問題。動漫是壹個創意產業,但是這個創意需要壹個互動的、刺激的環境。我接觸過壹些中國美院的學生。他們不是沒有創造力。如果把他們放在迪士尼這樣的動畫環境中,他們周圍都是有創造力的人,新的靈感會不斷地相互激發,中國人也會很有創造力。所以我覺得不是教育體制導致的創造力缺失,而是我們團隊的問題。內地的壹些動漫公司並沒有培養出這樣的創作環境。承接下遊產品可以帶來利潤,但不能產生自己的創造力。

中國的動漫產業剛剛起步,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熟。經過六七十年代的停頓,現在的大陸動畫藝術家習慣走保守路線,畫貓畫虎,卻不敢把最有創意的東西拿出來。但我認為這只是時間問題。中國遲早會形成創作氛圍。妳不需要太不耐煩。走好了就能學會跑。

迪士尼在美國從事創作已經超過80年,是動畫的鼻祖。經過80多年的積累,迪士尼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創作氛圍,培養了這樣的管理團隊。迪士尼通過把人才放在壹群有創造力的人中間來培養人才,經過多次“頭腦風暴”和“震蕩”,他們才成為人才。因此,近年來有壹項調查表明,美國的年輕人在就業時喜歡到迪士尼這樣的公司來。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這家公司會提供壹個有創意的、令人興奮的環境,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說教+太土?中國觀眾太嚴格了。

記者:中國很多動漫都有壹個共同的規律,就是“動物擬人化”,就是設計壹個人的故事,然後讓主角變成壹種動物。不同年齡的孩子喜歡不同的東西,壹個成熟的動畫系統不可能只有這些動物。我們現在很多動漫公司都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賣這些“擬人化動物”作品。妳覺得這個殼是不是有點太大太空了?現在很多動漫公司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在賣“動物擬人”作品。妳覺得這個殼是不是太大太空了?

甄:沒關系。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或者打著其他旗號,只要故事講得好,就不需要介意用什麽形式。每個作者或導演創作壹部電影都是有理想的,沒有人刻意去拍壹部冷門的電影。每個故事都有它的原因。《迪士尼的壹只小老鼠》已經在銀幕上活躍了80多年。這還不夠傳統嗎?它之所以還有生命力,是因為有好的故事給它註入活力。對於國內剛剛起步的動畫來說,當然可以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生動有趣地講述故事。

記者:中國這幾年的動畫片都有比較強烈的說教問題,但是中國人對這些非常簡單的說教極其反感。妳覺得如何把教育意義和故事本身匹配起來更合理?

甄: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還處於探索階段。中國人有壹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對自己的電影有“嚴格”的要求,所以只要國產電影表現出壹點教育的跡象,就會到處被罵。其實每壹部迪士尼電影都有教育意義,但中國人相對寬容。就拿我們最近的寶葫蘆的秘密來說吧。“不勞而獲”是教育之壹。這是事實。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應該反對不勞而獲。為什麽電影裏不能加入這樣的正面教育?所以希望國人在看國產動畫的時候寬容壹些。

記者:作為第壹部迪士尼和中國合拍的動畫電影,為什麽選擇這部作品而不是其他壹些適合中國動畫拍攝的傳統神話形象?美國以前也拍過花木蘭。這次為什麽不用同樣的模式?

甄:迪士尼和《寶葫蘆的秘密》可以說是壹見鐘情,天時地利人和。此前與迪士尼合作的石天-先濤公司剛剛買下了張天翼小說的版權;地理位置——這是壹部中國的著名大作,故事細節有趣,對其進入中國市場很有代表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部作品的“教育意義”是反對不勞而獲這壹中心價值觀是普遍適用的,不會在中國“水土不服”。所以,迪士尼壹看到劇本,它就定稿了。

《寶葫蘆的秘密》和《花木蘭的* * *》都是迪士尼電影,但最大的不同是花木蘭是外國人拍中國人的故事,《寶》是中國人拍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創意電影是可以成功的,並不是說花木蘭就成功了,以後所有的電影都會按照它的模式運作。

記者:在大多數人眼裏,國產動畫還有壹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動畫形象看起來“太老套”。

甄:沒有土壤,解決問題是需要時間的。為什麽美國動漫產品不是本土的?因為已經過去80年了。中國不可能壹步登天。中國觀眾期待國產動畫片好,好的時候希望更好。他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打罵”國產片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多鼓勵他們壹些?

其實動漫作品下遊產品的開發是需要基礎的。第壹部電影的成功還不夠。當導演第三次、第四次開拍時,下遊產品的商家才敢於放松,投入到下遊產品的開發中。第壹部電影《加勒比海盜》風靡全球的時候有沒有下遊產品?沒有,迪士尼的《玩具總動員第壹部》有下遊產品嗎?也沒有。國內有這個基礎的電影很少。成功的,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圖》,不適合合拍第二部和第三部,而壹些適合拍續集的,往往在第壹部就夭折了。《寶葫蘆的秘密》是不是續集,要看總票房成績。

關於國產動畫的幾個數字

★根據中國廣電總局的規定,每家電視臺每天必須播放動畫片10分鐘以上(省級電視臺要求30分鐘以上),其中60%必須是國產片。今年1季度,國產動畫片產量僅為2.2萬分鐘。2007年全年平均只有8.8萬分鐘,比廣電總局的要求至少少了15000分鐘。這個數字只能靠進口動畫片來補充。

★平均來看,目前國內電視動畫片的制作成本約為每分鐘654.38+0.5萬元(央視的制作成本已達每分鐘3360萬元,而國際平均制作成本為每分鐘654.38+0.2萬美元),每年的制作市場機會可達37.5億元。如果成本是1,播放、版權、圖像轉播權、衍生產品的收益是3(美國是1到4),每年還有11.25億元的市場機會。如果國產電視動畫片在創作、制作、運營機制等方面與國際接軌,出口1/3的影片,那麽在國外播出的國內外影片比例為1比4,這壹塊將創匯6億多美元。換句話說,中國的動漫產業每年有壹個總計200億元的巨大市場。

誇克市場研究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2000多名青少年的調查顯示,動畫片的相關消費與洗發水相當。青少年每年在動畫片上的花費超過13億元。然而,青少年最喜歡的卡通人物與“MADEINCHINA”無關。在最受歡迎的卡通人物中,如史努比、米老鼠和機器貓,不到65,438+00%來自中國大陸,而超過80%是從日本和美國進口的。

據調查,日本動漫產品的受眾平均年齡為32歲。中國漫畫迷的基準年齡,以十幾年前看《聖鬥士星矢》的那壹代孩子來算,今天大概是21歲。但中國動漫企業制作的大部分作品的受眾定位仍然是12歲以下。生產者和消費者面臨壹個尷尬的年齡錯位:12以下產品的生產者如何滿足21左右的消費者?

從網上看,我覺得還不錯

  • 上一篇:網上營銷招聘代理
  • 下一篇:網絡營銷遇到了那些困難?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