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網路行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改革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到2004年6月,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全部成立。目前,市(地)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設置基本完成,國有資產監管組織體系基本建立。國務院國資委* *以《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為基礎,發布了企業改制、產權轉讓、資產評估、績效考核、財務監管等16項規章和40余項規範性文件。地方國資監管機構也出臺了1000多部地方性法規,國資監管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國務院國資委(SASAC)在中央企業實行企業領導人員年度業績考核和任期考核,初步規範了薪酬管理。各地國資委還對所出資企業開展了績效考核,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考核激勵方式,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體系基本形成。2006年,財政部從財政改革的大局出發,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推進財政項目建設,提高財政管理水平。2006年,組織召開了全國金融系統金融工程建設座談會,對推動全國金融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壹年來,應用支撐平臺建設、預算編制和執行、標準體系建設、核心業務系統推廣應用和網絡安全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信息技術在金融改革和管理創新中的作用進壹步顯現。

應用支撐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

為了統壹標準,建立各環節壹體化管理的大系統,財政部在總結國內外信息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著手建設應用支撐平臺。截至2006年4月底,該平臺的設計和建設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現有業務系統向應用支撐平臺的移植和改造,並在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開展試點。從效果和評估來看,應用支撐平臺基本實現了標準統壹、信息共享、協同工作、銜接順暢的目標,為實現本級財政、上壹級財政、財政與部門之間的系統銜接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工作取得新突破。

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的銜接是理順財務核心業務關系的重要環節。2006年8月全國財政系統財政項目建設座談會後,財政部黨組根據財政改革和財政項目建設的要求,提出了實現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壹體化的目標。為此,財政部組織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對預算編制、指標管理、使用計劃、資金分配、賬務處理等各方面業務進行了重組,研究提出了預算編制和執行壹體化的業務方案和技術方案,研究規劃了系統切換和預算單位、代理銀行、清算銀行等外部系統建設的關鍵問題。2006年已完成財務業務流程、控制規則、部門與部門職責分工、工作規劃,正在實施實施方案。

金融項目技術標準和管理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

為規範金融工程建設管理,使全國金融工程建設步入健康發展軌道,財政部金融辦於2006年在已建立的金融工程網絡、安全和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壹步加強了金融工程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建設。在技術標準建設方面,制定完成了金融業務基礎數據規範、基於平臺的應用系統開發標準和數據交換標準,為應用支撐平臺在金融領域的推廣實施奠定了基礎,確保了各地現有應用系統與平臺的順暢銜接。在管理辦法制定方面,研究起草了《金融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金融工程網絡安全管理辦法》,進壹步建立和完善了金融工程管理辦法體系,為規範金融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金融核心業務系統推廣實施取得新成效。

按照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要求,在積極建設應用支撐平臺的同時,進壹步加強對現有核心系統的完善、推廣和實施,全力支持各項財務管理和改革的推進。壹方面,按照政府收支分類改革要求,改造現行中央和地方核心業務系統,開發預算編制和執行數據科目比對轉換系統,開展中央部門預算編制向經濟分類轉換試點,啟動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系統和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另壹方面,積極穩妥地推進現有成熟業務系統的推廣應用。截至2006年底,部門預算已在所有中央部門、34個省級財政部門和304個地市級財政部門成功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已擴展到所有中央預算部門和5300多個基層預算單位、18個省級財政部門和87個地市級財政部門。非稅收入征收管理系統已在42個中央部門、226個執收單位和6個省級財政部門應用。統壹工資發放系統已連續6年完成115部委機關近3萬名公務員的統壹工資發放,並在17省級財政部門和91地市級財政部門推廣應用。

網絡和安全建設邁上新臺階。

為提高網絡運行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進壹步鞏固和加強信息基礎設施,根據金彩項目網絡與安全建設規劃,結合實際應用需求,按照建立安全、穩定、功能齊全的網絡基礎平臺的建設思路,財政部於2006年重點推進了網絡整合與安全建設。積極穩妥推進部委機關網絡整合,研究制定財政部網絡整合與安全建設規劃,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和管理,建立應急機制,確保部委機關計算機網絡和信息系統健康穩定運行。2006年是“十壹五”規劃的第壹年,也是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由起步階段向全面發展階段轉變的關鍵壹年。政府采購制度改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十壹五”規劃和中央紀委關於深化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的要求為契機,進壹步擴大政府采購範圍和規模,發揮政府政策功能,推進規範管理和監督檢查,不斷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

2006年,政府采購制度進壹步完善,政府采購規模繼續增長,預計將超過3500億元;集中治理政府采購領域的商業賄賂,取得階段性進展;兼顧社會效益,發揮政府采購制度的政策功能,發揮政府采購對支持節能節水、環境標誌產品、自主創新產品等的導向作用。政府采購機構不斷完善,運行機制日益協調。初步建立了財務部門、集中采購機構和采購人職責明確、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公開招標的主導地位基本確立,公開招標采購規模達到政府采購總規模的70%以上;采購的透明度不斷提高,在財政部指定的媒體上發布的信息從2002年的5000多條增加到2006年的近8萬條。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投訴處理機制。2006年,財政部共受理信訪舉報16件,受理信訪舉報14件,均得到及時處理。建立了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質認證制度,組織專門力量進行資質認定。600多家具有甲級資質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獲得批準和確認。

WTO《政府采購協議》的研究已經全面展開。2006年4月,中國政府在中美商貿聯委會第17次會議上承諾,將在2007年12年底前提交政府采購市場開放清單,並啟動加入WTO的GPA談判。國務院要求財政部盡快制定工作方案,做好相關工作,為啟動談判做好準備。財政部已全面開展GPA研究。同時,國際交流與合作得到加強。5月16日,作為中歐政府采購對話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屆中歐政府采購對話在北京舉行。2月28日,中國與美國就加入世貿組織《政府采購協議》舉行了首次技術磋商。4月26-27日,財政部、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聯合舉辦了電子政府采購國際研討會。此外,財政部還多次參加中澳自貿區雙邊磋商、WTO政府采購委員會會議、APEC政府采購專家組會議、聯合國電子政府采購能力建設研討會等。大力支持企業改革發展2006年,財政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大力支持企業改革發展,著力解決體制問題、機制問題、制度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積極實施關閉破產政策,推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

2006年,財政嚴格執行破產關閉方案,加強對政策性破產項目的審批和監管,強化財政資金監管。從1999到2006年底,中央財政共撥付1009企業破產補助資金近1184億元,妥善安置破產企業職工322萬人。2006年,中央財政向93家企業撥付破產補助資金2065438+億元,妥善安置職工41萬人。國有企業關閉破產對優化國有經濟產業結構、提升國有企業整體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破產資金的及時撥付保障了破產企業職工的生產和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

組織實施央企社分開,解決企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企業的社會職能問題給企業增加了大量的經營成本和社會支出,分散了企業的精力,影響了企業市場主導地位的形成。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認真落實國務院決定,按照積極推進、穩步實施、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針,分兩批將中石油、中石化等77家中央企業所屬的公檢法等中小學和職能單位移交地方管理。對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中小學和公安機關,中央財政通過移交基地的方式給予地方政府補貼。截至65438+2006年2月底,* * *已移交2382所普通中小學和公安機關;轉156073在職人員和72913退休教師;轉讓資產總額88.46億元;中央財政核定的補貼基數為91.06億元。經過三年努力,長期存在的央企辦社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從體制機制上為國有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全面推進東北地區大型集體工廠改革試點。

是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是從制度上解決制約國有企業發展問題的重要政策。2006年,財政部啟動東北地區工廠大集體改革試點,審定吉林省長春、白山、四平改革試點方案,審定黑龍江省清華工具廠大集體改革試點。中石化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意見上報國務院,已經國務院同意。研究制定並下發《財政部關於東北地區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管理的通知》。東北大型集體工廠改革試點的全面啟動,標誌著這壹長期制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對於實現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進壹步減輕國有企業負擔,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大力支持外經貿發展,實施“走出去”戰略

壹是支持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安排“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資金,支持國內產能大、競爭力強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建立境外加工基地、營銷網絡和R&D機構,促進原產地多元化。

二是支持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加大對“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支持力度,提高財政支持標準,加大貼息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三是支持“桑西東移”工程。2006年,國家繭絲綢發展風險基金發展項目專項用於支持“東移西進”工程蠶種基地建設。資助50家初具基礎和條件的蠶繭絲綢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萬畝蠶桑基地及配套設施,資助50家蠶種場提供優質蠶桑基地。

第四,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促進紡織行業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財政部《關於促進我國紡織業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支持紡織企業“走出去”的請示》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批準。制定了支持紡織行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境外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支持境外投資辦廠實現產地多元化的具體政策措施。

第五,支持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財政部、商務部關於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進壹步明確了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的領域和範圍。

第六,支持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增加了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專項資金,也提高了對外承包工程貸款財政貼息額度。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在保障就業、穩定經濟、推動科技進步、填補大企業空白、提供合作、完善經濟布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中央政府非常重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2006年,中央預算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 * 6543.8+0億元,比2005年增加2億元。同時安排6543.8+0.54億元,加大了對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力度。

積極研究提出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政策建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將“建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作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舉措之壹。2006年,財政部提出了《國務院關於國有資本試運行預算的意見(草案)》(以下簡稱《意見》),並起草了《財政部國資委關於國有資本試運行預算的請示》。這兩個文件的起草對於推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明確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界定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支範圍,確定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職責分工和編制政策,而且提出了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試行方案,為國務院作出這壹重大決策奠定了基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後,有助於規範國家與企業的收入分配關系,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對進壹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修訂並頒布了新的企業財務通則。

2006年6月65438+2月65438+4月,新的《企業財務通則》以財政部41號令的形式正式發布,並於2007年6月65438+10月1日生效。新《企業財務通則》是對現行企業財務制度的重大創新。改革了企業財務的財務管理模式,明確了政府投資和其他財政資金的財務處理政策,改革了企業職工福利基金財務制度,規範了職工激勵制度,加強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新《企業財務通則》的頒布實施,是建立新的企業財務制度的重要基礎,對於企業加強財務管理,依法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此外,認真做好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實施工作,積極推進電力、民航等體制改革的深化。

  • 上一篇:設計公司的市場營銷方案
  • 下一篇:貴州果園社科技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