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網路行銷 - 為什麽互聯網理財產品越來越難買了?

為什麽互聯網理財產品越來越難買了?

互聯網創業,創的是什麽?

比如騰訊,讓妳免費聊天,足不出戶交朋友,不帶錢也能買東西。這是利用互聯網創造便捷;比如滴滴,2塊錢坐3公裏,隨叫隨到,這是利用互聯網高效利用閑散資源;比如電商,出現後商場就壹直在降價,這是利用互聯網解決信息不對稱。

對於純互聯網產品而言,如資訊,社區,工具等,先免費給用戶使用,然後利用廣告或增值服務變現;對於互聯網+的產品,先采用補貼的方式,培養用戶習慣,然後逐步提高收費價格或增加其他服務拉升用戶貢獻值來實現盈利。

但不管哪壹種產品,互聯網創業的基礎,建立在擁有海量用戶的前提。只有擁有了海量的用戶,才能解決信息不對稱,才能提高效率,才能降低邊際成本。

所以今天我們看,只要是互聯網公司,沒有海量的用戶,就得不到資本的青睞,也不可能走到最後。如果說某個公司只有幾千上萬個客戶,但活的很好,那壹定是傳統公司,比如互聯網廣告代理公司,比如傳統教育、醫療、旅遊、利用互聯網打廣告獲客,這都是傳統公司,不是互聯網創業。

互聯網創業的紅利和消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互聯網創業的紅利,就是流量的紅利。

早期的互聯網創業,獲取用戶非常容易,成本很低。在2010年左右,SEO非常火爆,我壹個朋友自建的手機社區日峰值接近百萬;某連鎖醫院招聘500人專職做seo,養站群。SEM的效果也極好,無論是CPC還是轉化率,不會像今天CPC高,而轉化率卻下降很多。

像今天幾乎已經失效的發稿,在過去非常有效。我在剛畢業那段時間,曾經幫電信、聯通、淘寶、滴露等品牌供過稿,好的稿子壹篇能給到幾千塊,而且都發在壹些門戶的內頁,可見很有效。但今天這種需求正在逐步消失。我在流量思維已死,互動和內容營銷永生壹文中提到,早期的流量紅利,取決於用戶對信息的渴求和市場競爭的不激烈。

在過去的長達12年PC互聯網和6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中,用戶先後經歷門戶時代,搜索時代,社交時代,用戶對信息的需求經歷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搜索,再到自行生產的過程,媒介對用戶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但在早期,由於用戶對信息的渴求,流量正處於紅利。就像當公眾號剛出現時,不管妳的內容好不好,用戶都會關註妳。

當用戶處於信息渴求期時,品牌似乎正在失效。舉個例子,當妳搜索為什麽後腦殼疼時,就可能進入壹個小醫院的營銷網站,但妳並不知道這是廣告,通過咨詢最後選擇了就診。即使妳通過百度知道百科等方式去了解這家醫院的實力,對早期的大部分人,很難辨認出好壞。

在這個基礎上,大品牌和小品牌在互聯網流量的轉化上差距不大,或者說,這個時期,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CAC都還遠低於ARPU值,可以操作的空間還很多。

這個時間段,誰快速的砸錢搶流量,誰就贏了。像早期的58同城,去哪兒,汽車之家,晚壹點的土巴兔,金斧子,包括像壹條,潮生活等公眾號,都是在流量紅利期快速砸流量,比如潮生活在早期獲取壹個粉絲的成本只要1~5元,但壹個粉絲可以貢獻幾十元。

總的來說,最長的壹段流量紅利期是搜索引擎紅利期,SEO和SEM從業者遠勝過任何其他流量運營人員,其薪資也遠高過其他,雖然現在不行了,但在2011年拿月薪5萬的競價或SEO很多。這也充分反應了,這個時間段,做內容,搞互動,遠不如粗暴的買流量。

當越來越多的APP湧入,傳統品牌加速觸網,媒體方不斷漲價,CPC開始達到歷史高峰;比如醫療行業的關鍵詞最高出價999元,依然有人在買。而另壹方面,隨著用戶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變化,用戶註意力碎片化,媒介的信任力下降,而用戶對廣告的辨識度越來越高,對硬廣越來越反感,轉化力下降到歷史冰點。

壹個數據可以表明,互聯網流量的轉化率(點擊到付費)從早期的千分之三,下降到了千分之壹以下。也就是說,壹千個點擊,才有可能帶來壹個用戶。按平均點擊成本0.5元,單個用戶獲取成本為500元。

線上的成本如此之高,壹大批新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重視品牌和市場,而不是單純購買流量。比如人人車,瓜子,拉勾網,都重金投放分眾傳媒或地鐵,原因在於線下的曝光雖然貴,但轉化好,最終CAC可能低於互聯網。更重要的是,由於品牌廣告有較好的信任促進,能提升用戶留存。這和ov在線下開門店效果好壹樣,從流量成本上來說,線下肯定高,除了鋪租還有人工,但小姑娘壹對壹的解說,加上實體購物帶來體驗,轉化率高,最終CAC可能比線上還低。

另壹個有趣的事情是,在流量紅利消失後,大品牌正在決定流量的臨界價格。傳統品牌和互聯網品牌由於其積累的知名度,使得其轉化率更高,這樣他們就可以以更高的CPC或CPM去搶占流量。以信息流為例,若CPC為1元,千分之2的轉化率,CAC=500.若大品牌的轉化率為千分之4,則其可以出價到2元,則流量像大品牌傾斜。

總的來說,流量紅利消失後,互聯網創業者正陷入CAC高於ARPU值的尷尬境地。只能在資本的補貼中,忍痛前行。但互聯網創業的基礎是海量用戶,缺少了海量用戶,就無法降低邊際成本,也無法實現盈利,只能面臨倒閉。

對於互聯網創業者的啟示

對於互聯網創業倒閉加速的解釋很多,比如壹群不合格的創業者,在機會不多的紅海裏廝殺,死掉壹多半理所當然。從機會來說,純互聯網的坑都滿了,即便有,屌絲也進不去,或者進去了也可能淪為炮灰,如直播。純互聯網的坑基本屬於BAT,人家流量多呀,妳像騰訊,視頻做得晚,但騰訊視頻前列;天天快報也晚,也成了第二,正在趕超第壹;還有應用寶更晚,也是前幾名。

那只剩下互聯網+了。比如互聯網家裝,很多互聯網家裝創業公司居然在做流量的事情,APP只是做流量匹配的事情,對家裝的臟活累活,都交給第三方來做。這樣肯定不行,如果我們只圈用戶,不提供服務,就成了流量販子,而流量販子就會面臨上述的問題,CAC過高。

所以對於互聯網+的項目,壹定不能太輕,盡量重,臟活苦活累活都要做,只有深入到產業鏈,解決用戶痛點,才能重塑用戶信任和口碑,並降低用戶獲取成本,以及提高ARPU值。

在互聯網創業越來越難的2017,海量用戶也許不是妳的菜,活著才是關鍵。

  • 上一篇:高新區註冊公司:電子商務法出臺後如何簡單快速辦理營業執照?
  • 下一篇:阜陽招聘網的獵頭服務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