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網路行銷 - 姐姐為什麽乘風破浪“翻車”

姐姐為什麽乘風破浪“翻車”

文|曾玉麗

熱搜太多,觀眾審美疲勞,節目組的興趣門檻在不斷提高。剛開始我會點熱搜,但最後會看到節目上很多熱搜,沒有感覺,也沒有反感。同壹個腳本要執行多少次?熱搜給節目帶來熱度的同時,也讓節目最終被吞噬。

“知道”(nz_zhidao)跟妳聊聊,姐姐為什麽乘風破浪“翻車”?

出人意料的是,姐姐乘風破浪,忽高忽低。

從最初的大眾關註到現在的審美疲勞,《乘風破浪》到底怎麽了?演出結束了嗎?

當初《乘風破浪》因為打破了大眾對30+女性的偏見而廣受好評。就像節目開頭文案寫的“30歲以後,壹切可能性都在消逝,但妳依然可以超越時間和自己”,30歲的妳會激動,30歲的妳會站住,30歲的妳會滿足。

姐妹們在舞臺上的出道表現和第壹次公開演出也充分說明了這壹點。站在舞臺上那壹刻,即使不完美,他們的整體表現依然是自信和自我接納的。比如妳可以看到鐘麗緹粗獷地揮舞著彩帶,張雨綺唱著“兒歌”,雖然不敢吹噓自己的技藝,但他們的舞臺表演都沈浸其中,樂在其中。

而姐姐們的壹些發言也讓我們看到了多年歷練後的優雅與成熟。比如鄭希怡說,“我覺得我最好的年紀是現在,因為我更了解自己,我覺得我比以前更睿智,我比以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麽,我比以前更有責任感……”陳松伶後來的采訪充滿了智慧,她說:“在現在這個世界上,看壹個不是他真實年齡的人,好像是最好的,就像拿了冠軍壹樣。但妳不能說任何壹個看起來不那麽落後的女人就不會乘風破浪。其實他們也是乘風破浪。無論是婚姻還是家庭,都是自己選擇的壹條船。誰也幫不了他們,還得自己解決。”

姐妹的美好在於,她們打破了外界強加給女性的各種定義、規則和約束;美就在於姐妹們充分展現了作為個體的自主性、主觀能動性、欲望和野心,她們在努力做自己,並且樂在其中。

所以起初,杜華對她的姐妹們的評論受到了公眾的批評,而杜華按照壹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團體的標準來要求她的姐妹們。在她的概念裏,女團就是壹群漂亮的女孩作為壹個整體跳舞。“如果技術太突出,唱得太好會讓別人看起來太差,放在團裏就不和諧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發現程序發生了變化。第二場演出是壹個轉折點。第壹次公開演出後,姐姐發現慢歌很吃虧,只有唱跳燃爆的快歌才能取悅現場的500名觀眾。但是節目的賽制很不合理。不是慢歌PK慢歌,表演經常是各種風格的燉,強者優先。自然,姐妹們不再選擇適合自己或者有深度的,而是能贏。

第二場演出宣布後,姐妹們開始適應規則。他們紛紛避開慢歌,選擇了不壹定適合自己卻能取悅觀眾的女團風格。孟佳想換成女團風格,被昭昭發現並批評了他。“觀眾要什麽我們就做什麽”,還有“那我們就再做回女團吧。”孟佳聽從了昭昭的建議,選擇了挑戰。結果,他遭到了滑鐵盧。姐妹們已經屈服於賽制,她們多變的美麗慢慢被修剪成了壹個制服少女的活力和媚態。

起初,每個人都公開談論杜華,但沒人想到杜華的《旗幟報》贏了。《乘風破浪》真的是按照女團的模式來要求姐妹們的。為了留在舞臺上,姐妹們只能遵守規則。

雖然節目組後來也註意到了網友的惡評,找到了阿朵復活以來第壹次表演的感覺,但是很多觀眾都走了,節目很難再恢復輝煌。

自《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以來,熱搜從未停止。每個節目至少有10熱搜。如果算上加版和加長版,每個節目至少有20個熱搜。所以這個節目的專題片12熱搜不下200。

熱搜當然有正面作用。有熱搜就能引話題,有話題就能開討論,有討論就能形成廣泛的人氣。如果節目火爆,可能會吸引新的觀眾,進壹步提振節目的人氣,廣告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每期節目播出後,熱搜上都有各種相關話題,而且往往是TOP10的位置,第壹次熱搜的次數已經被兩個手掌統計過了。

制造熱搜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壹種是把節目中花花綠綠的片段剪下來帶到話題上,各大銷售號對其進行轟炸。

另壹種是通過編輯,每期編輯壹個話題人物。通過壹些細節的放大和聯想,把姐妹間的和諧關系想象成壹個“宮鬥計劃”。海陸、劉蕓、丁當、黃聖依、張萌、伊能靜、抒情等人壹度是網民炮火的主要目標。

但對於劇和綜藝來說,熱搜從來都是壹把雙刃劍。營銷和炒作壹旦過火,就太過火了。比如每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的亮點和爭議片段都會在網上廣泛傳播。有的網友不用專門點擊視頻網站就能在熱搜上看節目。

尤其是網上流傳的各種淘汰晉級名單,總是走在節目前面。網友知道劇透的結果,自然對過程興趣不大。短視頻時代,觀眾的耐心越來越稀缺和有限。何必花壹兩個小時看兩三分鐘就能知道的東西?

比如熱搜曾經每期都“偷瞄”壹個妹子,這也極大的消耗了部分觀眾對這個節目的好感。姐妹們性格不同,彼此之間有分歧或者誤解是很正常的。更何況姐妹很大氣,能很快很快的解決分歧。姐妹們都很好,但我就是不放過熱搜和剪輯。比如歌詞的野心和打架,熱搜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了好幾次。女生有野心不是壞事,但編輯壹再刻意放大野心者的尷尬和“排擠”,實在讓人懷疑編輯是否有惡意。節目的營銷是否為了流行而失去了客觀性?

熱搜太多,觀眾審美疲勞,節目組的興趣門檻在不斷提高。壹開始我會點熱搜,但最後節目裏所有的熱搜都只是冷漠或者反感——不是燃爆,就是“輪到妳了”,哪個妹子要被推到風口浪尖了。同壹個劇要演多少遍?觀眾逐漸失去了對節目的感覺。熱搜給節目帶來熱度的同時,也讓節目最終被吞噬。

平心而論,《乘風破浪》從概念到制作都是壹檔不錯的節目。但是節目裏那麽多有特色的妹子,節目組握著那麽壹手好牌,最後卻總是這樣令人失望。

  • 上一篇:服裝市場需求調查分析
  • 下一篇:哪個考研機構好?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