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手遊助手 - 2019教育創新100|基隆藝文者聯盟,跨校感受海洋藝術!

2019教育創新100|基隆藝文者聯盟,跨校感受海洋藝術!

跨校怎麽備課?跨科怎麽合作?跨齡學習不會吵架嗎?基隆藝文者聯盟,突破妳對學校體制的想像!不只跨域結合自然與藝術,更串聯博物館、基金會、非營利組織資源,帶學生到現場體驗復育珊瑚,成為海洋保育的壹份子。

「幾點的時候可以看見抓小卷的船出海?」

「大概八、九點,我會看到海上有壹顆顆小燈隨著海浪搖來搖去。」

正濱國小五年級生陳品丞分享著,在靠近基隆北海岸的家,人與海的***生是日常,「我們做海洋教育已經15年。」基隆女中美術老師林宏維說,基隆大部分學校的校本課程就是以海洋為主題。

每壹年,全基隆會有***同討論的中心議題,幾所同盟學校的主題都互相有關聯。去年林宏維號召合作已久的老師們組成基隆藝文者聯盟,讓基隆的資源可以***享,團隊可以成為老師們課程規劃堅實的後援。

正濱國小美術老師吳愷翎不「說服」老師,而是直接帶著他們壹起做,遇到放不下學生的老師,就把他班上學生帶出來壹起做活動,「老師們直接在學生身上看到改變,就會有動力!」

「其實我們都各自耕耘很久,也從好幾年前就開始合作,有經驗和默契。」林宏維在基隆女中推廣廣達《遊於藝》計畫(廣達文教基金會策劃適合中小學生學習藝術的教育展覽)已七年。

所以基隆藝文者聯盟的成軍並非偶然,透過跨校平臺的串連,***享資源,林宏維要讓各校老師看見教學更多的可能性,「壹個人力量有限,如果大家壹起討論,就能破除盲點。」

高中美術的召集單位是學科中心,資源相對多元開放,「國中、小的資訊較為封閉,所以如有外界資訊的交流,對老師的教學提升很有幫助。」正濱國小美術老師吳愷翎認為,不同想法的撞擊,才能不斷推陳出新。

「老師教久了,會需要『學伴』互相 *** ,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內容。」在腹地小的基隆,找到誌同道合的夥伴讓吳愷翎滿懷感激,「基隆學校規模普遍不大,藝術專長的老師不多,有些學校甚至沒有。」

碇內國中自然老師柯宜君在壹旁點頭附和,同時笑著說,「像我本來只是自然老師,跟了他們之後,開始認識很多藝文展品,感覺自己也成長很多。」原來當時踏出的壹小步,不知不覺地帶著原本只求真,讓數據說話的自然老師,變得真、善、「美」兼具。

跨校授課,容易嗎?林宏維坦言,「要克服課表時間和地理位置其實蠻困難的。」但這群「超人老師」們不怕辛苦,除了讓學生跨科學習,更帶著他們走出戶外,真實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藝術。

「現場的震撼力壹定大於坐在教室裏。」林宏維深信現場「動手做」比千言萬語更強烈,「我們去找珊瑚媽媽陳映伶,向孩子講述環境保育的理念,也讓學生種珊瑚。這就不只是從書本上汲取知識,而是真的為環境盡壹點力。」

學生參訪東北角海岸復育珊瑚的九孔池,不只有專業的潛水人員教學,也讓學生實際碰觸珊瑚。林宏維提供

「我後來還有去看我們種的珊瑚喔,上次爸爸開車經過濱海公路時,我還有去看,看它有沒有長大。」陳品丞向老師們分享,口吻像是去探望壹個許久未謀面的老朋友。

學生對戶外參訪的重視與珍惜,是驅使這群老師願意上山下海的原因,「當他們的回饋大於預期時,就會有動能持續做下去。」林宏維提及,現在的教學環境與之前已大不相同,唯有改變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學會活用,將知識帶著走。

不同於單純活動,柯宜君認為,戶外參訪是為驗證課堂上的學習。「不是為了帶學生出去而出去,而是將生活與課程結合,從生活中學習,才能讓學生有感。」

來自英國的蘇莉莉(Sue Bamford)是2015年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潮藝術》計畫的駐館環境藝術家之壹,「Sue知道我是老師後,希望到我的學校看看。」時隔四年,吳愷翎回想起與蘇莉莉溝通的過程,仍掩不住雀躍。

目前在士林科教館展出的「針織珊瑚」便是蘇莉莉教孩子制作的藝術作品。透過手作珊瑚的意象,傳達珊瑚白化的警訊,也希望喚起大眾對海洋保育的重視。

「園遊會Sue還有來!」吳愷翎說。孩子主動寫邀請信邀請藝術家回學校參與活動,學生與藝術家之間的距離,因著關心海洋而拉近。

「能介紹藝術作品給低年級小朋友聽,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正濱國校六年級畢業生李侑夏是「藝術小尖兵」的壹員。導覽解說是藝術小尖兵的主要任務,吳愷翎說明擔任小尖兵的不易,「他們需要了解畫的背景知識,藝術品背後的脈絡。」

在基隆女中的美感基地裏,陳品丞介紹五校聯合創作的藝術作品—已故臺灣知名畫家劉其偉的自畫像《老人與海》。不僅侃侃而談背後的故事脈絡,表達自身想法時臺風穩健不扭捏,「讀劉其偉的故事讓我發現,原來人的壹生有這麽多波折,透過改變,讓自己變成更有貢獻的人。」

透過《遊於藝》計畫,策動五校聯合創作,***同制作已故畫家劉其偉的自畫像《老人與海》。左圖為學生畫布創作過程及成果,右圖為最後拼裝完成的成品。林宏維提供

提到108學年度的藝術主題,正濱國校四年級生李侑玹從書包拿出壹本《光影巴洛克》,展覽還沒開始,藝術小尖兵們已經開始自主閱讀,準備在新壹期的展覽中大顯身手,「那是他們主動想要知道,找資料來看,而不是我跟他們說要背什麽。」吳愷翎欣慰又自豪地說。

「各校藝術小尖兵培訓完後會再壹起訓練,所以高中、國中、國小的學生互相都認識。」林宏維認為,跨齡***學有許多好處,高年級學生成為其他小朋友的學習榜樣就是其壹。

基隆藝文者聯盟的組成,將個別老師對教育的熱忱感染給其他第壹線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團隊,讓老師們可以看到,自己有機會突破教學現場的困境。」林宏維相信,老師如能在教學上保持躍躍欲試,學生壹定也能感受到。

「藝術不會犯錯,改變才有新的契機。」基隆藝文者聯盟的老師們要把藝術變好玩,不只從生活中看見藝術,還要卷起袖子動手做,讓孩子靠自己的力量,為環境保護盡壹份心力。

藝術小尖兵個個口條清晰,臺風穩健地解說學生創作的藝術展品,頭上戴的針織珊瑚發箍也全是他們壹手設計制作。李姿萱攝

  • 上一篇:為什麽鳴人伊豆野山葵有時不玩奧義書?
  • 下一篇:婚姻系統如何發送體驗膠囊?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