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手遊助手 - 太原為什麽叫龍城?

太原為什麽叫龍城?

/suwu/2003/0225-ty2500.htm

2500年,太原是誰的城市?

2500年的意義

2003年,太原建城2500年,已經被很多太原人甚至山西人所熟知。對於歷史,人們有數著時間紀念的習慣。最近,為了紀念1周年、2周年和3周年...遠方,紀念10年,20年,30年...再遠壹點,紀念100年,200年,300年...這樣1000年和20000年。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把今年所有與我們城市相關的紀念日都列出來,會發現從近到遠,從古到今,壹年的時間裏我們聚集了,跳舞了,討論了,寫作了,紀念了,包括2000年前的壹場戰爭,200年前的壹場瘟疫,20年前的壹個法令,兩年前的城市改造...在看似不相關的紀念中,我們會逐漸發現今天的自己。今天的城市,今天的生活,今天的自己,都是歷史的積澱,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生活在歷史和傳統的傳承中。兩年前留下的大多是物質,兩千年前留下的更多是精神,這對我們同樣重要。

2500年,對於壹個個體來說,可能太遙遠,太渺茫;如果解讀壹個古老家族的族譜,可以看到壹個漫長而無止境的過程,看到大自然和祖先給予每壹個生命的艱難和期望。現在,我們將這2500年與這座古城聯系在壹起,與滋養壹個文明的山河之地聯系在壹起,用我們生命的短暫了解她的年齡,用代代相傳的間接記憶揣摩她的履歷,於是我們發現了這座城市的生活和她的精神氣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找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因為生命之間的包容,對小生命來說,意味著壹種緣分。

因此,我們紀念太原建市2500周年。我們回望和解讀這座古城的文明歷程,不是因為為古人擔憂,也不是為了向世人炫耀。它的意義在於從城市文明和民族歷史的角度重新認識我們今天的城市,我們的白色身體,以及我們的民族和社會思維。

太原皇帝

據說中國有三座龍城,廣西柳州,河南濮陽,山西太原。與其他兩座城市因美麗動人的傳說而得名不同,太原這塊曾經凝聚了王者精神,成就了帝王霸業的龍興之地,因為造就了壹個又壹個真正的龍帝,而當之無愧為龍城。太原,龍城,是皇帝建的,和皇帝壹起,也是皇帝累的,屢遭兵敗。

上世紀最後壹個龍年,太原金勝村出土了壹座等級最高、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墓葬。春秋時期,九鼎象征周朝的王權,七鼎代表諸侯,但擁有兩套七鼎的墓主人並不是晉襄公,而睡在三重漆棺中的無冕之王是晉國官員趙簡子。

太原趙津生尖子墓發掘現場

在激烈爭奪晉國六大貴族專屬權的過程中,趙簡子深謀遠慮,命令家臣董安在吊翁山腳下建城,遠離其他五大貴族的勢力範圍,以防止趙氏家族重蹈“下宮之戰”的覆轍。因地處金水之北,故稱晉陽。這壹年,是公元前497年,整整2500年前。

晉陽城壹誕生就被戰火沖毀,晉國清朝六部中的範氏家族和中銀氏家族在晉陽城下走向滅亡。40多年後,同樣在晉陽城下,繼承先父遺誌的趙襄子將晉國另壹位官員卿誌堯的頭像繪成酒具,從而確立了三族分晉的政治格局。

趙簡子和趙襄子憑借其在戰國時期近200年的* * *輝煌文化根基,讓後人問心無愧地將其納入帝王行列。

雖然問心無愧,但趙簡子和趙襄子畢竟是無冕之王。過了200多年,太原才成為第壹個真正的龍帝。當年,當八歲的劉恒依偎在母親姬伯的懷裏,來到晉陽做代王的時候,他怎麽也不會想到,17年後,他會從這裏進入漢宮,從而開創了“文景之治”的輝煌盛世。

漢文帝稱太原為“龍乾之地”,而另壹位亂世英雄則視太原為“暴君”,他就是高歡。這個騎著嶽父的戰馬加入鎮軍的窮小子,在南北朝軍閥混戰的硝煙中脫穎而出,最終憑借晉陽對北魏的影響,建立了北齊王朝的基業,被後人尊為皇帝神武。

雖然北齊的都城是鄴城,晉陽只是另壹個都城,但北齊皇帝每年都要在晉陽宮度過很長壹段時間處理政治事務,晉陽成為北齊實際上的政治軍事中心。從史書中我們可以頻繁地看到,北齊皇帝壹次次從晉陽出發,去征服北周和北方的幾個遊牧民族,戰後又壹次次領兵回晉陽。

高氏家族和後來的晉商壹樣,不遺余力地建造自己的大院,高歡建造了。高緯在古晉陽城設立春秋時期的大明宮,故城中之城古晉陽城稱為大明城。少爺高峰建了壹座宏偉的“十二院”,比鄴城的皇宮還要豪華。晉陽城內的專制局面早已在熊熊大火中無處可尋,但在晉祠的景觀、天龍山上的石窟、蒙山大佛、桐梓寺燃燒的燈塔前,我們仍可憑吊高氏兒女故鄉的春夢。

如果說劉恒入主漢宮得益於天意和命運之神的眷顧,那麽在太原長安建軍則完全是李淵勇敢接受時代召喚,積極進取的結果。唐世襲公爵李淵受委派留在太原,來到晉陽時,曾意味深長地向次子暗示:“唐公爵是我的爵位,太原過去是唐國的領土。我現在來到這裏,真是天意。”僅僅壹年之後,李淵和他的將領們帶領三萬精銳士兵在長安宣誓,出發奮進,為歷史留下了盛唐璀璨奪目的氣息。

太原起兵三十年,唐太宗回朝鮮途中回到晉陽城。感慨“百鳥曾在故鄉徘徊”的李世民,壹直忘不了少年時在晉陽城遊歷的壹景壹物,晉陽城也永遠忘不了這位傑出的皇帝在這裏獲得的“太原之子”的謚號。在晉祠的貞觀包晗館裏,“晉祠銘”和“文章千古,國為榮裝”的對聯,永遠顯示著他的文學武功。

“商之本,國之本”的太原,壹直受到唐朝皇帝的喜愛。晉陽城作為“天王三京”之壹的北都,已建成繼長安、洛陽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城市,在汾河兩岸形成了古代罕見的龐大城市群。整個城市周長42英裏,光城門就有24個之多。東西城並列於汾河兩岸,中城跨汾河,西城在汾河之內。北方都城太原成為唐朝的政治首都、軍事首都和文化首都。

軍事之都太原的戰略地位,集中體現在唐末五代的亂世。憑著打敗黃巢、收復長安的第壹功勛,沙陀將軍李克用被封為晉王,來到太原。皇帝和都是晉王,並在他登基之前指揮並州的歷史事實激起了他的感謝先生。李克用以汴州為根據地,與朱溫展開了長達40年的汴河戰爭。

“英雄的名字叫抖沙陀,他是深奈老何為國家所做的貢獻。多少三遍恨之入骨,怎能壹唱百年?”李克用,早年生於法華,壯誌未酬,死於晉陽。臨終前,他把三支箭托付給他的兒子李,這三支箭代表著他的三項未竟事業。李是中國古代帝王中個性鮮明、充滿活力、才華橫溢、極具個人魅力的傳奇人物,他不僅實現了父親的所有遺願,還建立了後唐王朝,並謚號其父為武帝。

唐力從太原開始,創立了300年的基金會。朱溫篡唐後,李以晉陽根據地攻滅後梁,史學界留下了太原為唐報仇的說法。

自晚唐以來,三位北京留守史敬堂、劉知遠、劉崇壹波接著壹波,先後憑借太原建立了後晉、後漢、北漢,從底層士卒進入了真正的龍帝行列。有學者認為,壹部五代紛爭史,其實可以看作是定都開封或洛陽的中央政府與太原割據勢力激烈鬥爭的歷史。這種壹次又壹次的激烈鬥爭,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都以太原分裂勢力的勝利而告終。

北宋的建立,使結束戰爭,回歸統壹成為可能。然而弱小的北漢朝廷在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灼熱的攻勢下頑強地鬥爭了19年。但孤城無法拒絕百萬兵士,北漢皇帝最終在圍城中淪為諸侯。當躊躇滿誌的宋太宗踏入這座桀驁不馴的城市時,“王雪不向人民投降,屋瓦如箭飛。”這時他才發現,他可以擁有晉陽,卻永遠征服不了百折不撓的太原人。宋太宗開始認真審視這座歷史名城。

“面上山河”、“不理天下背後”的地理優勢和過去以北方為主的政治格局,決定了山西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天下之局勢,必取於山西。”、“京師之安,往往取決於山西之亂”,而“太原,東有名臣,北有強將,年貫山谷,人丁豐腴,京師之富,亦為攻守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河東之基”,所以山西的局勢必然取於太原,而山西之安,往往被視為太原之亂。因此,太原這個軍事重鎮,在春秋末期、十六國北朝、晚唐五代三個混亂的分裂時代,對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乃至全國的政治軍事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宋太宗最不能容忍的是太原“龍城”的名聲。要知道,謀反、造反自古以來就被封建王朝視為十惡不赦的大罪。北京那些自認為是龍的真龍帝最怕的就是其他地方出現自己的同類。屢抗中央的太原,成為封建軍閥割據的中心,“先盛後役,先衰後叛”,越來越不允許是壹個統壹的新王朝。龍城太原在劫難逃。

晉陽失陷後不到半個月,宋太宗下令火燒晉陽。新城、滄城、大明城、西城、東城、連城,以及李三以外的三個城市,四十裏繁華的城市燈火輝煌。大火過後,宋軍率金水、汾水灌溉晉陽,終於使這座歷經1476年的歷史古鎮在太原人的血淚和後人的無奈情懷中化為廢墟。豪華壯麗的大明宮和晉陽宮,鐫刻著唐朝功勛的起義大廳和祭壇,血肉鑄就的澄空大佛,那麽多輝煌的建築和燦爛的文化,就這麽輕易化為灰燼,永遠消失在歷史的塵埃裏,只留下壹腔悲憤,1000年後無人* * *響起。

不僅如此,宋軍還砍掉了舟山的頂部,稱之為龍角,以摧毀太原的龍脈。後來重建太原城時,只修建丁字街而不修建十字街,為的是將龍脈“釘”在太原。

1000多年後的今天,經歷了那場浩劫的晉陽古城依然給我們留下了古城營村、南城角村、城北村、羅城村等壹些地名,可以追溯到模糊的線索。漫步古城營村,仍能發現數百米外的晉陽古城墻遺址。連綿不斷的夯土遺址和上面郁郁蔥蔥的灌木叢,就像太原人不願屈服的鐵脊梁。

向太原

公元前497年,烽火無情籠罩晉陽城。這壹年,董安瑜剛剛完成晉陽城的建設。為了收回用來充實晉陽的500名愛國奴隸,趙簡子和邯鄲的趙霽發生了沖突,最終導致了晉國六國之間的第壹輪權力合並。晉國沒有壹個人不知道刑鼎上“禍起者死”的法則,董安瑜也不例外,但為了避免“夏宮之戰”的悲劇重演,他主動請纓與趙簡子並肩作戰。就在範、中行、趙霽大軍圍攻晉陽的時候,* * *的政治利益讓其他四清結成同盟,罪魁禍首範、中行逃之夭夭。與此同時,文誌子還威脅要讓董安向趙簡子負責。董安瑜坦白地說,如果我的死能給晉國帶來和平,給趙國帶來安定,我為什麽要饒我壹命呢?董安瑜所建的晉陽城,可以救趙於危難,卻救不了自己。他上吊後,暴露在市場上,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東安死後近半個世紀,在新壹輪的合並大戰中,智、魏、漢三股聯軍來到了晉陽城。當時城內物資儲備不足以支撐長期戰爭。張夢潭告訴趙襄子,東安在建晉陽城的時候,城內所有的建築都是用銅柱做的,銅柱可以用來鑄造武器和箭,郝迪可以用來制作箭桿。深謀遠慮的董安又壹次把斯科特從倒掛中救了出來。經過壹年的堅持,芝罘決定打開汾水和金水灌溉晉陽,洪水泛濫到了第三版城頭。正當晉陽危時,張萌談星夜入城。他乘船潛入韓、魏兩大軍營陳述了唇亡齒寒的真相,壹夜之間完成了利益集團的重組。智瑤最後死在晉陽城,趙、魏、韓奠定了三分晉國的基礎。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繼春秋戰國之後的又壹個亂世。西晉短暫的統壹並沒有持續多久,匈奴貴族劉淵橫掃山西。昔日的軍事重鎮晉陽,在匈奴軍隊和饑荒的雙重夾擊下,成為異鄉的空城。

太原歷史上永遠被銘記的英雄劉昆就誕生在這個時候。接任並州刺史的劉琨,在金谷園結束了壹個浪漫詩人的生命,擦去眼角的英雄淚,告別京師,率領壹千多人的隊伍進軍晉陽,實現聞雞起舞時許下的錚錚誓言。

劉琨完成晉陽城擴張後,擊退了匈奴軍隊的多次進攻,並以此為基礎開始組織反攻。這種努力從未松懈過,直到西晉的滅亡和北方八國的滅亡。但是,選擇不了時間的劉琨,註定是壹個悲劇人物。西晉皇室的軟弱無能,東晉皇帝的偏安壹隅,晉末北方豪傑聯合造成的混亂,都決定了任何人被困在休四周都難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琨的悲劇命運,從他廣而告之的那壹刻就已經決定了,他的壹切努力,都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結局更悲劇。

雖然晉陽城在十年的堅守後終於失陷,北方的劉昆,從不想離開,流盡了熱血,但無論是當初奉命義無反顧行軍,還是後來的孤城溫德爾·迪金森,他壹次次為恢復中原的成功而不懈努力,詩人劉昆樹立了英雄的豐碑。

同樣被困在壹個與世隔絕的城市,無法選擇壹個時代的李光弼,顯然要幸運得多。當太子恒力在靈武自立門戶時,為了打通北上之路,徹底消滅被流放的唐朝,安史之亂起義軍十萬人將攻打太原。此時河東李光弼麾下將士已全部趕赴北方護送,太原只剩下不到壹萬人前往應永。

然而安史之亂卻不得不停下了過去的腳步,這要歸功於晉陽城的雄偉和李光弼嚴密而有針對性的軍隊管理。不久,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叛軍士氣動搖。李光弼帶領唐軍全面反攻。歷時壹個多月的太原保衛戰,以唐軍大獲全勝而告終。李光弼後來擔任太原尹、北京留守,這位大唐名將與太原仍有很深的淵源。

在幫助李光弼堅守太原的幕僚中,有王錦,並州祁縣人,當時擔任太原少尹,後來兩度出任宰相,其弟是著名大詩人王維。

五代亂世是太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如果非要用壹個詞來概括這個時期的太原,那壹定是“龍躍虎”。亂世出英雄,真龍天子層出不窮,相得益彰。是五代北宋初年在戰場上發跡的太原虎將。在晉陽城高大的城墻下,他們和當初晉陽城的百姓壹樣普通,或富或貧,有的甚至只是在古城街道間遊蕩的街頭流氓。他們可能相識已久,也可能彼此錯過,但這個激動人心的時代給他們創造了太多的機會,以至於他們壹度從街頭崛起,壹舉成名,以至於在五代頻繁的戰爭中,攻防雙方往往都是太過原始的以自己為主宰的將領。是他們的個人傳奇為這個亂世增光添彩,他們的軍事和軍事征服書寫了五代歷史上極其耀眼的壹頁。

李思遠、、郭為、慕容燕超、慕容、、、、吳...這些都是五代歷史上的權貴人物,但他們都集中在短短幾十年內或在太原嶄露頭角或在太原成名,這是壹個驚人的特殊現象。

919年,孟暢出生在潛龍臥虎的晉陽城。這壹年,太原人從回到晉陽,他們的父親都是手下的將軍。40多年後,孟昶已經是後蜀的皇帝,而王全斌則率領三萬士兵進入四川。很多都是和他正面交鋒,是陪孟嘗君父親孟知祥入川的太原將軍。王全斌從開封府起兵到後蜀投降只用了66天,其行軍速度為歷代所罕見。我只是想知道王全斌和孟暢在另壹個國家相遇時,是否會回憶起晉陽城的模糊往事。

這些《太原五虎將》雖然為史書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民間的影響卻不及其他兩大世家,即家喻戶曉的楊家將和胡家將。有意思的是,宋太宗三次下河東,楊家將和胡家將都是攻守兼備。楊業是北漢最後壹個小朝廷的將軍,而呼延贊四次從攻城梯上摔下來,被血招。在圍城的宋將軍中,有許多出身太過原始的將軍,包括後來與楊業壹起死在陳家谷的桂王,宋真宗皇後張穆的父親郭守文等等。

晉陽被毀三年後,為了國防,宋太宗命令潘美在晉陽老城東北三十裏的唐明鎮建新城,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市。在宋代,這座無磚的太原城周長只有十壹裏,只有四個城門。周長四十二裏開二十四門的晉陽城,如今成了後人夢裏再也觸摸不到的海市蜃樓。然而,令趙宋統治者始料未及的是,他們精心守衛的太原,在隨後的戰爭中,有力地捍衛了宋朝。

當六萬金朝暢通無阻地壹路打到太原城下時,駐守太原的傅玄使者童貫卻跑了。老將王兵率領三千弱旅,太淵知府張效春義無反顧地擔起了阻擋金軍的重任,但他們的頑強抵抗卻遭到了趙宋王朝的無情嘲笑。面對兵臨城下、金朝東路軍的威脅,宋欽宗割讓了太原、鐘山、河間三鎮。太原軍民拒絕接受這壹屈辱的聖旨,金軍開始了對太原的長期圍攻。在此期間,宋王朝的皇軍和地方部隊在太原組織了多次救援,但所有壹次又壹次沖鋒陷陣的救援都被宋軍荒謬絕倫、不可思議的荒唐命令所挫敗。人吃人,意味著壹座孤城的堅持已經支撐到了極限。八個多月後,太原終於失陷,張效春被俘,三十多名太原官員殉難。王兵以宋太宗皇權身份破城而出,被刺數十刀後投汾河殉難。

有句話說:山東是奇觀,山西是將軍。這是因為山西重要的戰略地位,包括太原在內,為將軍們提供了比文官們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以至於唐朝名將鄭從振與其統轄晉陽的“小朝廷”相形見絀,但這並不妨礙太原相繼出現。

太原古城的數百條街道中,只有壹條是以人名命名的。那是地梁公街,當年的地宮就坐落在這條只有200米長的小街上。唐代著名人物狄徐人傑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清朝的狄公案和荷蘭作家迪·徐人傑的傳奇使他家喻戶曉。時至今日,迪·徐人傑給太原人留下了許多印記。在太原地村,有壹棵古槐樹,是地的母親種的。在離狄村三公裏的王家峰村,出土了狄徐人傑第四祖狄湛的墓。

太原另壹位著名的大臣是王瓊。在敗家子明武宗統治的混亂中,正是他看中了王陽明,從而迅速平息了王寧的叛亂。王瓊六十多歲時因政治鬥爭而遭到排斥,所以他萌生了回到家鄉過平靜生活的想法。王瓊的兒子在金水源頭建造了“金熙園”。它的原址是今天晉祠的晉西書院。過了錦西書院,王瓊廟前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據說是王瓊親自栽種的。

說到太原的歷史,閻錫山絕對是壹個無法回避的人物。他既是山西國民政府的政府官員,又是亂世軍閥。從1911太原起義,到1949倉皇退位,他統治山西38的時間比歷史上任何壹個軍閥都長。閻錫山的割據統治,客觀上為山西提供了壹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為山西贏得了“模範省”的稱號,給太原留下了“小北京”的美譽,太原的工業基礎就是在那時奠定的。

百姓太原

太原這座城市有2500年的歷史,太原人的故事有2500年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太原人是壹個非常特殊和獨特的群體。北鄰胡的地理環境和頻繁的戰爭使他們擅長騎射,尚武,最終鑄就了勇敢、堅韌、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壹個城市的居民很少有像他們這樣鮮明的群體特征。即使晉陽城毀於壹旦,太原人在殘酷的戰爭中數次慘遭屠戮,這種精神仍在傳承。

太原人的這種精神品格得到了歷代朝野的認可,在史書中也屢有記載,甚至出現在朝廷激烈的朝政辯論中。在唐武宗會昌的第三年,由於缺乏獎勵,爆發了壹場兵變。在皇帝和高級官員的決策討論中,馬說:“太原人勇武,人人皆可從軍。”他的言論也得到了寺內官員的壹致認可。在南北朝和五代的亂世,封建軍閥的謀士和大臣們多次向統帥提及太原人的勇敢。“和平時期耕種勞動,隨戰壹起加入隊伍”的太原人,成為其割據霸權的有力保障之壹。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有很多太原兒女鎮守邊關,他們豪情萬丈,馳騁沙場,千裏尋封,這也是太原名將輩出的原因。隨意翻開詩集就能得到印證。唐代常建的《碉堡之歌》中有雲:“雲中使者來問太原卒。王昌齡的《夏塞之歌》中有雲:“而英雄們向妳和冰走來,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埋在了塵沙之中。永遠不要讓壹個騎士以他的馬和他的騎術來引起妳的嫉妒。“梁羽生《霍勇將軍北伐記》中有雲:“秋涼,八九月,鐵騎歸隱。“唐代劉基《出埃及記》有雲:“倚為並州子,少年有勇。曾經與百戰百勝的王子壹起長大..."

唐朝以以太原地士兵為主的河東軍,驍勇善戰。會昌三年兵變,朝廷準備調動客軍平叛。駐紮在榆社的泰裔士兵擔心客軍擾亂家鄉,留在晉陽城的妻兒受到牽連,於是自發出兵平叛,並將活捉的55名叛軍押解回京,輕松解決了京城顯貴的問題。

同時,這些河東軍的士兵充滿了反抗精神。在唐末頻繁的兵變中,他們在晉陽頻繁爆發,在那裏連續殺了兩次。於是,丞相鄭從臣作為我們的特使出使河東,率領壹個因聚集眾多名士而被稱為“小朝廷”的領導集團親自坐鎮晉陽,徹底平定了太原兵變。

普通太原人的勇猛和力量,絲毫不遜於身經百戰的太原士卒。於讓石橋刺趙的故事,漢代名將呂公儒,西晉民歌《並州歌》的史實,都為此做了生動的註解。唐朝末年,趙壹鎮的士兵去雲州征服李克用,在晉陽城叛亂和搶劫。晉陽居民自發組織起來,殺死了趙壹鎮的1000多名士兵。普通人能殺那麽多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這種歷史事實大概只會發生在太原。

太原2500年的歷史也可以算是壹部戰爭史,在這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中,我們可以找到太原人在每壹次城市保衛戰中不屈堅強的身影。悠久的歷史也證明,越是在戰爭年代,越是在戰爭殘酷絕望的階段,太原人的人性光輝越是燦爛。

史書中對太原兩次“食人”的記載,都發生在被困孤城的戰爭中。

早在春秋時期,晉陽水灌之戰,城外洪水滔天,城內壹片澤國。人們廚房裏的青蛙和蟲子正在繁殖,所以他們掛在鍋上做飯。圍城壹年多,糧食斷絕,他們好吃。太原人民寧願流著淚失去自己的血肉,也不願彎下脊梁。史書上對太原人的第壹次正面描述是如此可敬可嘆!

靖康之恥中,宋靖的汴梁被金兵輕松攻陷,而太原城則與六萬虎狼之師進行了長達九個月的生死搏鬥。被困孤城的3000名虛弱的旅人和筋疲力盡的百姓,同舟共濟,拒絕金軍投降,反抗宋欽宗割地求和的屈辱聖旨,堅定不移地決心用生命報效國家。當糧食庫存耗盡時,士卒煮弩皮甲充饑,百姓則用谷殼和幹草填飽肚子,直到人吃人,最終全城滅亡。

太原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體現在宋太宗與三江之戰中。北漢政權只有3萬士兵,卻有35220戶人家支持,“以壹座孤城抗百萬英雄”,頑強地支撐了5個多月。北漢皇帝投降,北漢將領被解除武裝。然而,不屈不撓的太原人民仍在奮力抗爭。"王雪沒有向人民投降,屋頂的瓦片像箭壹樣飛了出去."所以太原人被趙宋罵為“頑民”。

事實上殘暴腐敗的北漢政權不得人心,那麽太原人拼死抵抗的原因是什麽?有人說,這是因為宋軍的暴行:水淹晉陽,放火焚燒平遙,威脅成千上萬的人遠離他們的家園。這是原因之壹,但更重要的是太原人不屈不撓的民風。正因為如此,在太原兩千多年頻繁的戰爭中,很少有軍隊能夠從正面對抗中突破這座英雄之城。自古以來,每壹場以攻占太原為目的的戰爭都異常慘烈。“歸並人以守其意,強其身”,“歸並人仍要堅持”,“城裏人仍要堅持”...合上史書,不禁感嘆。這些可敬可愛的祖先!

某報曾組織過關於太原人文化素質的討論,有學者說:太原人是晉人後裔。他不是唯壹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有人認為太原人的血液裏流淌著少數民族的血液。

盡管靖康大屠殺後太原人民“萬分之壹”,盡管金朝統治太原90多年,但金朝太原居民主要是從附近太原遷入的漢人,遷入的女真等少數民族無足輕重。而且在晉末的三次戰爭和饑荒中,太原屢遭焚毀,城內人口銳減。而且這幾個女真是蒙軍進城後屠殺的主要對象。就像後來太原被蒙古人和滿族人占領壹樣,我們也不能說今天的太原人就是蒙古人或者滿族人的後代。後來駐守太原的蒙古人和滿族人不多,都住在韃靼巷和滿洲。到辛亥革命時,太原的滿族居民只有5000多人。而且元末太原屢遭戰亂,城內居民或死或遷。根據郝樹厚先生的《太原史》記載,太原居民在明朝以後都是從外地遷徙過來的,明朝以前只有小尖子巷的陳家壹家。所以說太原人是晉人後裔是對歷史的誤解。

**************************************************************************************************

我很抱歉!文章還沒寫完,回答字數可能超過10000。請查看網頁:

/suwu/2003/0225-ty2500.htm

  • 上一篇:倩女幽魂手遊各職業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北歐神話中的七大神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