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熱門遊戲 - 小青年權威論壇

小青年權威論壇

自學成才的中外名人

歐陽修(1007-1073)

1007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縣。他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為了歐陽修長大能重振家業,對他教育很嚴格。母親為節儉開支,用蘆葦、木炭做筆,在沙地上寫字,教歐陽修認字。兩年後,他6歲就已經認識幾千個字。後來他母親沒什麽可教他的了,他只能自學。他借人家的書,在規定的日期內把書抄完,還給人家。書抄完後再背誦。他10歲時就能寫詩了。後來有很多人都來讓他教自己的孩子。他長大後對中國文學做出了出色的貢獻。成為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範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

他的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壹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在滁州時,自號醉翁。晚年自號六壹居士,曰:吾《集古錄》壹千卷,藏書壹萬卷,有琴壹張,有棋壹局,而常置酒壹壺,吾老於其間,是為六壹。

歐公壹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艷曲,謬為公詞。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歐陽修壹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詩》、《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莎士比亞(1564-1616)

誕生於英國壹個內地城鎮艾馮河畔斯特拉福。他父親原是個富裕的小商人,經營玉米、肉類、皮革等買賣,後來因虧本負債,境況日下,莎士比亞在青少年時代沒有受過什麽系統的教育。他曾經在鎮上的文法學校念過書,學了壹點皮毛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此後他到了倫敦,先在某家劇團裏幹些雜活,後來參加演出,頗顯才華。最後,他自己拿起筆寫劇本。那些所謂“文學才子”們根本看不起這位從演員出身的劇作家,說他是“新抖起來的烏鴉”。而莎士比亞並不氣餒,更加發奮,大約在他二十八歲左右,就已經取得文學創作的成功了。他幾乎每年都要出壹兩本傑作,目前出版的他的全集中,***有三十八個劇本。作者的這種百科全書般的知識,是怎麽得來的呢? 這主要是他具有豐富的生活實踐和勤於學習馬羅等前輩戲劇大師們的技巧以及當時的客觀條件,終於使他成為人類文藝史上的壹座高峰。

富蘭克林(1706-1790)

十八世紀美國傑出的科學家,避雷針的發明者。他出生在壹個貧寒的商人家裏,自小沒有正式讀過書。他除了在電學方面有突出貢獻之外,在熱學、光學、氣象、地質、海洋、聲學和太陽黑子方面也有研究、貢獻和發明。他的著作和發明具有壹個***同的特色:確信科學應該用以改善人類生活,增進人類對環境的認識和控制。富蘭克林著作甚豐,最有名的是他的自傳。他是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號召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壹。

恩格斯(1820-1895)

馬克思主義的創造人之壹,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恩格斯的父親是紡織廠主,1837年,恩格斯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被父親逼迫去經商。他只讀過中學,但善於利用時間,卓有成效地學習,二十壹歲時發表論文,批判同時代著名的哲學家謝林。他系統地攻讀和鉆研了人類所提供的廣博淵深的知識,幾乎涉及和研究了所有的科學部門,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甚至解決了自然科學的壹些領域裏的難題,成為壹位偉大的無產階級哲學家、經濟學家、軍事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

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

俄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液體燃料火箭的創始者。十四歲開始自修文學和自然科學。1880年起在卡魯格省巴羅夫縣學校裏當數學教員,壹面繼續自修,研究天文學、生物學和化學,並且特別努力研究航空科學。1895年,他發表了人造衛星的圖樣,提出以人造衛星為宇宙航行的中途基地向月球和其他星球發射火箭的主張,並科學地論證了借助火箭實現宇宙飛行的可能性。1903年,他發表的重要著作《以噴氣裝置探測宇宙空間》,解決了關於火箭在太空中不受地心引力與介質阻力的影響而運動的問題,並創立了計算火箭速度的著名公式。

米丘林(1855-1935)

蘇聯著名生物學家。十六歲時,還沒有讀完中學,就被生活所迫,到車站做職員。二十歲時從事園藝研究工作,致力於果木移接的試驗。他發現果木在壹定環境條件下可以改變品質,並產生新的品種,因此可以使熱帶果木在寒帶生長。他先後創造了三百多種優良的植物品種。他創造性地發展了達爾文主義,把生物學推向壹個新的階段——米丘林生物學。

比埃爾·居裏(1859-1906)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他沒有正式進過學校,由於努力自修,十八歲時便考得了巴黎大學的碩士學位,十九歲任巴黎大學助教。1889-1891年,發明了在化學分析的應用上很寶貴的“居裏天平”,1895年發現了磁性和溫度的關系,即有名的“居裏定律”。在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的化合物具有放射性的基礎上,居裏夫婦繼續研究,終於在1898年七月發現了釙,同年十二月發現了鐳,從而他們和貝克勒爾***同獲得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金。居裏夫婦的科學成果,特別是鐳的發現,為人類帶來了幸福。由於鐳的發現,開始了鐳錠治療腫瘤,進壹步又發現了鐳能夠自發地產生熱量,從而揭開了原子能的秘密。1904年,居裏被任命為巴黎大學教授,次年又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易蔔生(1828-1906)

近代歐洲偉大的劇作家之壹。幼年因家庭破產,做過藥房學徒,經刻苦自修,到二十歲從事創作活動。因寫劇本諷刺當時社會,遭到攻擊,1864年離開祖國,在國外流浪了二十七年至1891年才回國。易蔔生寫了二十二個劇本,以《社會棟梁》、《傀儡家庭》、《群鬼》、《國民公敵》等最為著名。

愛迪生(1847-1931)

美國大發明家。他出生在壹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六歲時就參加田野勞動,只在小學裏讀過三個月書,因成績不好退學。他自小對實驗特別喜歡。因生活所迫,十二歲時開始在火車上實報,十五歲後就在各城市裏當電報員。業余不斷研究實驗,1879年,他改進制造了碳絲白熱電燈。他在五十多年的辛勤勞動中,著名的發明有電報自動記錄器、擴音器、活動電影機、留聲機等,對科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諾 貝爾 (1833-1896)

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機械師墨紐·諾 貝爾家裏。諾貝爾八歲才上小學,只讀了兩年書便輟學了,在家靠壹個家庭教師輔導數理化,此外就是跟著父親在工廠裏做些零星活兒。到十七歲那年(1850年),諾貝爾便以工程師名義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在名聲顯赫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裏實習。他勤奮學習,刻苦自修,學到了許多新知識。經過種種艱難曲折,他終於在1887年制成了無煙火藥,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國防方面。隨後,他研究引燃炸藥的信管,又制成了壹觸即發的汞雷酸鹽導火管,即常說的雷管。諾貝爾壹生獻身科學,孜孜不倦,壹生***取得三百五十五項發明制造的專利權。

羅丹 (1840-1917)

法國現實主義大雕刻家。他生於巴黎壹個小職員家中。幼時非常喜歡繪畫,曾因專心繪畫而荒廢別的功課,被普通小學開除。十七歲時投考高等美術專門學校,兩次未考中。後來他受雇於雕刻家做助手,經過長期的苦學自修,終成為壹大家。他的作品以形態逼真、描摩生動著名,其代表作品有《雨果半身像》、《思想者》、《黃銅時代的人》、《夏娃》等。

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出生於美國西北角的西雅圖市。比爾從小就精力過人,從小就極愛思考,壹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從外祖母循循善誘的啟蒙教育到父母不辭辛苦地為比爾·蓋茨尋找適合他天分發展的社團與學校,無不為他天賦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氣。

外祖母特別喜歡和聰明的小比爾壹起做遊戲,尤其是涉及壹些智力的遊戲。她教少年比爾下跳棋、玩籌碼,還有打橋牌等她所喜歡玩的東西。玩遊紅時,外祖母總愛對小比爾說:“使勁想!使勁想!”她也常常為比爾下壹步好棋、打壹張好牌而拍手叫好,外祖母還常常讓比爾·蓋茨讀書,給他講故事,比爾·蓋茨從中受益匪淺。他在外祖母的幫助與指導下,成了興趣廣泛、廢寢忘食的讀者——讀書成了他打發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歡他家附近壹個圖書館舉行的夏季閱讀比賽,他總得男孩中的第壹,偶爾也會勇奪總冠軍。外祖母意識到比爾·蓋茨在思維與記憶上的潛力,她總是不失時機地激活比爾這方面的潛能,有時祖孫倆到公園散步,外祖母常會與比爾·蓋茨交流下棋的技術或看某篇佳作,讓比爾尋找更新下法或表達更獨到精辟的見解。

比爾·蓋茨的父母也十分關註孩子的成長。他們在質樸的處世方式中,更多地關心孩子的成長與教育,他們在工作之余總是盡可能地與孩子們呆在壹起。壹家人不斷地進行各種遊戲,從棋類到拼圖比賽,幾乎所有的益智遊戲。隨著兒子年齡的增長,家庭中的環境已無法滿足比爾·蓋茨天賦的進壹步發揮。小比爾有時會責備母親智力不足呢!於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會,積極為比爾尋找屬於他的空間。在湖濱中學,比爾癡迷上令他今後傾註畢生精力的計算機。

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並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產,必須讓孩子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經過冷靜思考後,父母放棄了讓兒子當律師的想法,讓比爾·蓋茨在大學領域裏自由發展。這壹點幫了比爾·蓋茨的大忙。但壹年後,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蓋茨的父母面前: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錦秀學業,與別人壹起創辦計算機公司! 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誌向的父母又能說什麽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是最佳的切合點吧!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向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件領域大展鴻圖。

很顯然,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同作用的結果。比爾的事例告訴我們:其壹,我們應不斷激活孩子的天賦,註重對孩子天賦的培養與保護。其二,培養孩子的專註能力十分重要。

數學家 華羅庚

1910年,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的壹個小縣城——金壇。他小時候,家中清貧,父親在小鎮上開了個小雜貨鋪,代人收購蠶絲,壹家人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華羅庚上初中時,對數學產生了特殊的興趣,他的老師王維克很器重這個聰明機靈的少年,常常單獨輔導他,給他出壹些難題做,這使少年華羅庚得益匪淺。華羅庚在金壇中學念完初中後,因家裏無力再供他上學,只得輟學到父親的小雜貨店裏幫助料理店務。可這位酷愛數學的年青人,人雖然守在櫃臺前,心裏經常琢磨的還是數學。王維克老師借給他幾本數學教材:壹本大代數,壹本解析幾何,壹本微積分。華羅庚便跟著這幾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步入了高等數學的大門。

華羅庚18歲那年,在王維克老師的幫助下,到金壇中學當了壹名會計兼管學校事務工作。他曾回憶當時艱難的生活:“除了學校裏繁重的事務外,早晚還要幫助料理小店的事務。每天晚上大約8點鐘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帳目之後,才能鉆研數學,常常到深夜。” 不久,金壇縣流行傷寒,華羅庚不幸染病,臥床半年。後來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腳卻彎曲變形,落了個跛足的終身殘疾。 華羅庚在貧病之中刻苦自學,不但讀了許多書,而且還勤於獨立思考,敢於向權威挑戰。19歲那年,他發覺壹位大學教授的論文寫錯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寫成壹篇文章,題目叫《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於次年發表在上海的《科學》雜誌上。隨後,華羅庚又連續發表了幾篇數學論文,署名“金壇人”。

這個在數學論壇上嶄露頭角的“金壇人”,引起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註意。當他打聽到這個數學奇才原來是個只讀過初中的小青年時,深為震驚,便寫信邀華羅庚來當時北平的清華大學數學系當管理員。

到清華後,華羅庚的進步更快了。他自學了英語、德語。24歲時,已能用英文寫作數學論文。25歲時,他的論文已引起國外數學界的註意。28歲時,他當上了西南聯大教授。後來,他又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英國劍橋大學去深造。

在走過坎坷的自學之路後,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大師,國外數學界這樣評價他:“華羅庚教授的研究著作範圍之廣,足可使他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壹”。40年代後期,華羅庚應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之聘,在那裏當教授。  1950年的壹天,這位已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的著名教授,在填寫戶口簿時,在“文化程度”壹欄裏寫了“初中畢業”4個字。這雖然使許多人驚訝不已,卻是事實:他的的確確只有壹張初中畢業證書。這位數學大師的數學知識,幾乎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

1983年10月,華羅庚重遊美國,接受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榮譽稱號。這是美國科學院120年歷史上第壹次把這個榮譽稱號授予壹位中國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長在向華羅庚致贊詞的時候說:“他是壹個自學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萬的人們。”

赫胥黎 (1825~1895) , 英國博物學家,

赫胥黎曾任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主席, 倫敦大學校長。終身從事自然科學研究, 積極宣傳和扞衛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是第壹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他生於英國倫敦西部的伊林, 8 歲時開始上學讀書。由於家境貧寒,赫胥黎只讀了兩年書就停學了。但是他愛好學習,每天堅持自學, 在他自己制訂的教育課程表上, 只留下了壹個項目:閱讀。赫胥黎讀書非常刻苦,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讀書。因為家裏窮, 沒錢買書桌, 赫胥黎就點起壹支蠟燭,將毛毯披在肩上,然後坐在床上讀書。赫胥黎學習興趣相當廣泛, 對什麽都感興趣。開始時想學土木工程, 又想搞橋梁建築; 後來又轉到了醫學方面,跟父親的壹個朋友專門學醫。由於他聰明好學,很快就掌握了壹些醫學知識。但是當他想進外科學院進修深造時, 因為年齡小,未能如願。赫胥黎求知欲非常旺盛, 學習上永不滿足, 他在工作之余,又自學了法、德、意、拉丁和希臘等語言,成為壹個自學成才的偉大學者。

在赫胥黎21歲時, 他以海軍軍醫的身份作了他壹生中最有意義的第壹次冒險遠航,根據遠航的見聞和研究成果,他發表了論文--《關於水母的解剖學》, 受到了科學界的高度贊揚, 並獲得了皇家獎章, 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從此以後,赫胥黎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接著發表了壹系列專著和論文,很快成為當時英國的壹個最年輕、最有希望的科學家。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壹書後,他竭力支持和宣傳進化學說。為了保衛達爾文的學說, 赫胥黎在以後的30年間, 改變了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 轉而研究脊椎動物化石

達爾文的“自學”:向大自然學習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塞文河畔的希魯茲伯裏小鎮上。他的父親羅伯特.達爾文是當地名醫。他的祖父伊拉茲馬列斯.達爾文也是位名醫,對於生物學的研究極有興趣,並且還是個提倡生物進化觀念的先驅者。

達爾文可能受他祖父的影響,從小愛好自然。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想知道各種樹木的名稱,從10歲開始又搜集各種昆蟲、貝殼、鳥蛋和礦石。他對學校裏教條式的課程幾乎不感興趣,就和哥哥壹起做化學實驗,讀課外書。有壹本名為《世界奇觀》的書,描述了古代七大奇觀,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做夢都想到那遙遠的地方去親眼看壹看古代的奇跡,以及現有的珍貴植物。

16歲那年,達爾文和他哥哥壹起進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但是,他對醫學毫無興趣,只讀了兩年就轉學了.在兩年裏,他自己研究動植物學,和幾個誌同道合的青年經常去潮水退落的沙灘上揀取動物,有時候就壹起進行解剖。在暑假裏,達爾文和朋友們去旅行和打獵,使他進壹步學會了觀察和搜集動植物的本領。

達爾文父親不理解自己的兒子,認為他不好好學醫卻終日遊手好閑,不求上進,將來壹事無成,會給家裏丟臉,就讓他進了劍橋大學基督學院,使他戴上了神學的枷鎖。可是,達爾文沒有沿著神學的道路走到底。在劍橋大學期間,他巧遇“伯樂”——有名的植物學教授亨斯洛。亨斯洛精通植物學、昆蟲學、化學、礦物學和地質學,長期不斷地觀察和研究自然。達爾文正是由於他的幫助和指導,才成為壹個真正的自然科學家。

在劍橋大學的最後壹年裏,有兩件事大大地影響了年輕的達爾文。壹是他讀了兩部書:德國自然科學家洪堡著的《南美旅行記》,以及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耳著的《自然哲學人門》。這兩部著作激起了達爾文火壹般的熱情,他很希望自己能在自然科學的宏大建築上添加壹磚壹瓦。另壹件事是,亨斯洛教授因勢利導,鼓勵達爾文努力鉆研地質學。達爾文聽從他的意見,讀了好幾本地質學著作,並且在短時期內考察了家鄉附近的地質情況,繪制了壹套彩色地圖。

達爾文快畢業時,亨斯洛介紹他跟隨劍橋大學地質學教授塞奇威克去北威爾士旅行,考察了那裏的古巖層地質。在這次旅行考察中,達爾文學會了發掘和鑒定化石,學會了整理和分析科學調查的材料,並且總結出壹條十分有益的經驗:某些現象如不註意觀察,即使有顯著的特征也極容易被忽略掉。後來的事實證明,物種的起源和進化,就是壹個顯著而歷來被人們所忽略的現象。

達爾文的成才走的是壹條獨特的道路。他雖然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但是他“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從自學中得來的。”這裏所說的自學,首先的和主要的就是向大自然學習。

國學大師梁漱溟

與同在19世紀90年代出生的文化大師們,如陳寅恪、胡適、趙元任、顧頡剛、馮友蘭、金嶽霖、傅斯年、朱光潛等人比較起來,梁漱溟的成才之路較為獨特。陳寅恪、胡適等人皆受過大學教育,且多有留學經歷,而梁漱溟的最高學歷僅為中學。他自己評價說:"像我這樣,以壹個中學生而後來任大學講席者,固然多半出於自學。"(《梁漱溟自傳》,江蘇文藝出版社)"所有今日的我,皆由自學得來。"(同上書)從19世紀末到今天,天資聰穎,入北大、清華等名校深造,受名師指點數載的莘莘學子不知有多少,但能夠成為文化大師者,大約難及百分之壹;而天資平平(梁漱溟6歲時還不會穿有背帶的褲子,讀小學時的課業成績壹直在中等以下)的梁漱溟竟能憑借自學而成為出入乎百家,在哲學、佛學、政治學、經濟學諸多領域皆有建樹的著名學者,實屬奇跡。那麽,梁漱溟的自學有沒有值得今天誌於學的人學習借鑒的地方呢?

其壹是持之以恒。很早就聽過壹個傳說,古希臘那位最有智慧、為追求真理而死的聖人蘇格拉底曾開館授徒。開學第壹天,他對所有的學生說:今天只學壹件最簡單最容易的事,每人將胳膊盡量往前甩,再盡量往後甩,直到300次,以後每天也要這樣做。當時學生們都笑了,都甩了至少300次。壹個月後,蘇格拉底問,有多少人在做甩胳膊300次的動作?90%的學生都舉起了手;半年後,蘇格拉底又問,有50%的學生舉起了手;壹年後,蘇格拉底再問,則只有壹個人舉起了手--這個人就是古希臘歷史上與乃師齊名的柏拉圖。甩胳膊人人都會,每天甩300次胳膊也是壹件極容易的事情,但難就難在堅持下去。柏拉圖堅持甩胳膊的傳說,無非是說明堅持、執著對於成功的重要性。梁漱溟的自學也同樣印證了這個道理。他從八九歲開始自學,直至九十五歲高齡辭世,近90年間,壹直以書籍為友,以報刊為伴,特別是在奠定其學問基礎的青少年時期,梁漱溟生更是孜孜矻矻於自學,無壹日間斷。當時,他讀書看報已經成癮,以至於"每日不看報,則無異於未曾吃飯飲水。"(同上書)讀書讀到有這種感受,豈有不堅持下去之理?而壹旦堅持下去,離王國維先生所言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也就不會太遠了。

其二是為解決問題而學習。梁漱溟曾多次申明:自己不是學問中人,而是問題中人;自己在哲學、佛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是由於問題逼出來的。否認自己是學問家,那是梁漱溟的謙虛或偏好;但梁漱溟說自己的知識(在我們眼裏就是高深的學問)源於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梁漱溟自小就長於思考,壹思考就發現許許多多的人生、社會問題。他又是壹個處世極其認真之人,凡是在其心目中成為問題的,他都不會忽略過去,總是極力找尋問題的答案。為了找到令自己滿意的關於人生、社會問題的答案,梁漱溟就大量地閱讀哲學、佛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方面的書刊,參考別人的意見,琢磨出自己的思想。 其三是博采眾家之長。在文化領域,能夠被譽為大師的人物,其思想觀點必有壹定的深度和獨特性,泛泛而談,與他人唱同壹個調子者,成不了大師。而大師們深刻、獨特的見解不是坐在屋裏憑空想出來的,他們的思想火花需要前人、他人觀點的啟發、碰撞,壹般而言,在創造文化成果時,大師們都像蜜蜂采花、釀蜜壹樣,采得許多朵鮮花,才能釀出壹小滴甘甜的蜜。梁漱溟的自學成才也不例外。據梁漱溟自己回憶,他中學時每天必讀的報刊有好幾種,其中既有中國人主辦的,也有外國人主辦的;既有擁護改良的文字,也有鼓吹革命的篇章;讀書時,無論是佛家的經書還是儒家的典籍,也無論是經濟類的讀本還是政治類的著述,只要認為和自己所思考的人生、社會諸多問題相關,他都盡可能地去研讀,並於研讀中進行比較、借鑒,然後,再得出自己關於人生、社會問題的結論。於是,他的《究元決疑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著作相繼問世,他的文化大師的地位,也因此而確立。

  • 上一篇:夢幻西遊手遊泡泡樂園門客怎麽打 打門客技巧
  • 下一篇:秋季cctv《開學第壹課》視頻觀後感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