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熱門遊戲 - 道理我都懂,為什麽放鐵男

道理我都懂,為什麽放鐵男

“我知道他是個渣男,但我就是無法離開他。”

“我知道還有兩周就要交論文了,但我就是拖著不想做。”

“我明白這件事急不來,但我還是會忍不住的焦慮。”

“道理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這是壹個非常普遍的問題。這個普遍性的問題***有七個主要的形成原因。

1. “懂”和“執行”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導致妳的行動的,依靠的不僅僅只是理智層面的懂得和理解。

在常規意義上和大眾的認知裏,仿佛“懂得”了就壹定等於能“做到”。

當我們試圖另壹個人有所改變的時候,幾乎所有人所用的方法都是——「勸說」。仿佛只要把對方說通了,把他說明白了,他就能夠做出改變了。

對於「壹部分」說出“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這句話的人而言,他們說出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為了傳達出:妳看,道理我都明白了,但對我沒有什麽用,所以不要再試圖令我改變了。

另壹方面,因為人們通常將懂得與執行掛鉤,這就會在「知道但做不到」的情況下引發壹定程度的焦慮。

2. 妳所懂的這個道理所可能帶給妳的結果,並不壹定是妳真正想要的。

有非常多的人的焦慮和痛苦是出於壹種:籠統的渴望“變得更優秀”“變得更好”之類的目的、或是由於對別人的羨慕而將壹些道理與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但卻始終達不成目標所導致。

還有不在少數的人是由於幼年時期被父母、老師等其他長輩給予很多高標準的要求,導致其形成了壹種會過度追求完美和理想化的自我的傾向。

比如有許多出於考研階段的人都非常的焦慮,壹方面知道自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另壹方面又總是會在該學習的時候不停地玩手機,刷微博刷知乎浪費時間。日子壹天天過去,內心也越來越著急,但行動卻永遠都跟不上。

於是他們完全的被焦慮和恐慌裹挾著,卻從不能停下來想壹想:我之所以考研其實會不會是為了逃避找工作的壓力?我之所以考研是不是只是想有個好大學研究生的名義給自己鍍壹層金?我之所以考研會不會只是父母的安排而並不是我想要的?

3. “懂”僅僅是止於“理解”,理解只是「理智性領悟」的開始,妳還需要達成「情感性領悟」或稱「有效性領悟」。

或者說,盡管妳在理智層面上「知道」了,但妳的內心其實堅定的相信的還是之前的那種認知。

人類擁有理性,但問題在於,為我們做事情提供動力的並不是理性,而是情緒、情感、激情、憧憬等這些「感性」層面的要素。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由分裂的兩部分組成,理智與情感這兩個部分時常會出現沖突。

比如非常多的人都在渴望著“成功”,這世上有非常多的勵誌書籍在鼓勵人們追求成功,也有不少方法論告訴妳怎樣達到成功。

但不管妳理智層面上對成功有多麽的渴望,不管妳多麽清楚達到成功的步驟,但如果妳無法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份事業,如果妳不能在感性層面上對妳所要做的事情充滿激情,那麽妳毫無疑問會陷入懈怠和拖延,最終什麽都做不了。

4. 我們的大腦壹刻也不停地在盤算著「怎樣將我的痛苦和付出最少化,怎樣將我的享受和快樂最大化」,所以我們會本能的喜歡和傾向於呆在自己熟悉的舒適區之內。

而知道了壹個新的道理,想要達成壹個新的改變,往往意味著妳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要經受壹定程度的痛苦。

可我們不願意付出努力,我們不想承受痛苦,我們只想壹覺醒來之後自己自動的就改變了,只想著在某壹個未來自己忽然就不再拖延了,只會壹味地幻想在年終自己的業績忽然就提升到公司第壹了。

但我們只會“想”,只會用幻想去滿足自己,緩解焦慮,而很難在行動的層面上付出任何有效的努力。

“我知道我應該離開這個不愛我的男人,可我就是做不到。”

事實上並沒有人拿著刀架在這位女士的脖子上告訴她妳要是離開這個男人我就砍死妳,所以“可我就是做不到”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壹種逃避。

如果妳繼續問下去:“妳為什麽做不到呢?”

那麽她會回答妳:“因為離開他真的太痛苦了!我覺得我承受不了!”

妳告訴她:“但如果妳不離開這個人妳現在也是很痛苦。”

她會說:“我知道。但是兩個選擇都很痛苦,我該怎麽辦呢?”

是啊,她該怎麽辦呢?

有很多人和這位女士壹樣,他們希望的是,能夠擁有壹種不痛苦的就能達成改變的方法。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改變往往都是必然要伴隨著痛苦和喪失的,或者說,痛苦本身就是改變必不可少的壹個過程。壹切都是要有成本的。

5. 人類本能的短視。

事實上,壹個月後,甚至壹周後的自己對我們而言都相當於是個“別人”,我們並不會在乎壹周後沒完成任務,沒寫完稿子,沒完成計劃的那個妳有多痛苦。

妳想的是只要「現在」的自己爽、能夠輕松就足夠了,反正壹周後的痛苦、挨罵、自責又不是「現在」的自己承受。

所以何必要努力呢?何必要承受痛苦呢?

努力了,改變了,痛苦的是「現在」的自己,而享受好處的卻是「未來」的自己。

我們對於「未來的自己」這個概念其實很模糊,從心理上就將「未來的自己」與「自己」分割開來,所以無法切實的體會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6. 不理解推導過程和必要前提,不清楚選擇所帶給自己切身後果的道理,不具備任何說服力。

妳知道拖延對妳不好,妳知道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妳也知道多讀書對妳有好處。

但是這些對妳沒有壹絲壹毫的用處。

因為妳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如果妳自身的境界沒達到這個層次,或是妳自身的經歷還不足以令妳徹底的理解:

拖延究竟為什麽對妳不好?拖延的原理和機制是怎樣的?拖延究竟會給妳造成怎樣的影響?繼續拖延的後果有多嚴重?

這些,是「拖延對妳不好」背後的邏輯支撐。

多讀書為什麽有好處?讀什麽樣的書?按照什麽樣的計劃讀?怎樣通過閱讀建立自己的閱讀體系?怎樣讀書效率最高?

這些,是「讀書對妳有好處」背後的邏輯支撐。

為什麽很多人要在經歷壹些事情之後才會發出感慨:我現在才算是真的懂了××道理?

因為在他的親身經歷中他才體會到了壹句道理背後的所有內涵和延伸,他才真正的「理解」為什麽會是、且為什麽要這個樣子。

在很多時候語言的貧瘠和薄弱不足以完整的表達出我們的經驗和思想,因而就導致我們在試圖學習和吸收別人的經驗時會有非常多的困難和阻礙。

當我們看待壹個問題的時候只能夠看到表象的這淺薄的壹層,所以妳只知道自己拖延不好,就只會想著怎麽針對拖延去解決問題。

但妳卻沒有意識到妳需要從妳的行為模式、心智模式、思維習慣等這些方方面面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妳需要找到妳問題的根源,也許拖延只是壹個表現,在背後真正的問題是妳對於妳所做的工作的抗拒,妳認為現在的工作實在浪費妳的時間,毫無意義呢?

但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妳想逐漸能養成早起的習慣,但妳只會壹次又壹次的下定決心明天壹定要六點鐘起來,給自己定四個鬧鐘,僅此而已。

妳從沒好好了解自身的睡眠習慣,妳也不去學習和了解飲食、光照、運動這些對睡眠的影響,妳不願意給自己制定壹個具備可執行性的、能令妳壹步步的達到目標的計劃,妳只會試圖壹蹴而就,妳只會也只知道對著自己的壞性子硬幹,起不到作用就泄氣,並認為自己已經付出努力了。

但實際上妳所做的都是無效的努力,只有針對問題作出明確且詳細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具備可執行性的計劃,這才叫真正的有效努力。

7. 妳所懂的“道理”和妳自身的認知系統和思維習慣存在著沖突,不兼容,導致妳在某些問題上會處於矛盾與掙紮的狀態,所以無法做出行動。

“我知道妳說的是對的,但我還是無法接受。”

這就是壹種非常典型的外界信息與自身的認知系統不兼容的情況。

人的認知系統是壹個邏輯嚴密、不同部分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系統,但同時我們的許多認知習慣和行為習慣等又由於長年累月的積累而各自為政。

這就是為什麽改變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事、且為什麽改變總是要伴隨著痛苦的原因。

因為每壹次改變首先都或多或少的要涉及到妳整個認知系統的調整,另壹方面妳還要與妳多年形成的積習做鬥爭。

所以當我們試圖把接收的新信息、新道理納入和內化到自身的認知體系中時,總要經受不小的困難。

但這還只是其壹,重點在於,由於不兼容和沖突導致的矛盾和掙紮,令妳始終無法做出決定和行動。

事實上我們壹開始就不清楚該如何做出選擇,因為整個世界都是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的,嚴格意義上來講,任何壹個決定和選擇都不存在對錯、好壞的分別。

但是如果沒有壹個標準用來作區分,沒有壹個標準供我們參考,我們就無法擁有安全感的做出選擇。我們害怕做出令自己後悔、對自己不好、會出現危險的選擇,所以我們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規則和標準,從而供我們作為準繩。

但問題又出現了,因為評判的標準太多,甚至幾乎每壹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壹樣,所以妳會感到無所適從,妳也無法確定哪壹個選擇對妳更好,所以妳就停留在了長久的猶豫和遲疑之中。

那麽妳要如何才能更加高效的做到知行合壹呢?妳要怎樣才能知道了就做到呢?

我試著總結了具備普適性的六個步驟。

1. 首先要清除掉妳自己的諸如懶惰、悲觀、短視、依賴別人、極端等這些對妳的阻礙最大,或是與絕大多數的道理和經驗都不兼容的妳自身的壹些主要特質。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這麽兩到五個的對其影響最大的負面特質。這幾個特質導致了妳許多事情都做不成,妳會發現妳人生中的許多時刻都是在被這幾個負面特質所困擾。這幾個負面特質經年累月的甚至已經成為了妳的習慣,他們始終橫亙在妳的面前,成為妳改變的最大阻礙。

妳所要做的,是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在妳的生命中,對妳影響和阻礙最大的幾個負面特質是?

他們的形成原因是什麽?

妳要如何有計劃性的將他們改變?

2. 主動進行大量的的學習與積累,擴大妳的視野,加深妳對事物的洞察力。

偏見和頑固的執念往往是來自於無知,不斷地擴大知識面和視野能夠讓妳在看待問題的時候更加的深入和全面。

(關於快速學習的闡述詳見:怎樣快速變成熟?)

3. 然後妳需要將自己逐漸調整到壹個易於接收新的知識和觀念的狀態,建立壹種開放式的心態。

(開放式心態的建立詳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無我的能力)

4. 接著妳需要逐漸地培養讓妳的理智做行動的主導的習慣。

妳要重新的調整和摸索妳的理智與情感的交互方式,要能夠讓妳的理智順勢而為去駕馭妳的情感和激情,令妳的熱情和感性為妳所用,而不是不停地同妳抗爭。

(關於這壹點推薦書籍《象與騎象人》,這本書中有著非常詳細且完整的闡述。)

5. 制定具備可執行性的計劃。

「具備可執行性」意味著妳所制定的計劃的目的是——有效。

這也就是說,如果這個計劃具備很高的妳執行不下去,妳會因為懶惰而過了兩天就忘了,妳會因為拖延而對這個計劃產生抗拒,那麽這個計劃就是不合格的,因為它對妳不具備可執行性。

壹個計劃有效地前提是妳要先了解妳自己,根據妳自己的秉性與習慣來設計。妳不能只針對妳想改變的地方硬來,要記住妳始終都無法強迫得了妳自己。

妳必須能看得長遠壹些,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從最基本的,最微小的改變和練習計劃起。

6. 持續的練習,令新的觀念逐漸替代舊的觀念,用新的行動逐漸替代舊的行動。

唯有持續的堅持與練習才能夠帶給妳深入且紮實的改變,不僅是行動,包括認知習慣的改變也需要妳有意識地自我提醒與矯正才能夠逐漸被修正。

這個時候妳可能會說:妳這說的簡直都是廢話,誰都知道持續的練習才能獲得改變,但問題是,我堅持不下來呀!妳只有告訴我怎樣才能堅持下來的壹個切實有效的、具備可執行性的方法這才算是真正的幹貨,否則也只不過是壹頓空洞無物的雞湯罷了。

首先,人的改變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妳需要先完成第壹步的基礎,才能處理第二步的問題,在第壹步沒有完成之前,妳對於第二步的理解和認識都是有失偏頗的,並且,如果妳沒有完成第壹步,妳也不可能將第二步完成。

這也就是說,前面的清除阻礙,大量學習,開放式心態等等,這些都是妳能夠持續練習的必要前提,在這些前提條件未被完成的情況下,妳不可能理解怎樣才能堅持持續的練習。

其次,本篇文章其實已經闡明這樣壹個觀點:文章或者道理之類的,這些永遠不可能對妳產生真正的幫助。

即便某些文章或壹些道理在妳生活中的壹些特殊時刻幫到了妳,那也只是因為妳在此之前做了恰到好處的積累。如果妳現在的境界和心智水平不足以到達某些水平,那麽無論多麽好的文章,無論多麽精辟的道理都對妳沒有思考的用處。

所以歸根結底,怎樣才是真正的能令妳成長,能令妳改變,能令妳成熟的方法呢?

我想只有壹樣東西——經歷。

唯有妳自身的經歷才能夠給予妳最真實、最全面的感受和體會,唯有經歷才能夠令妳真正理解和體會到什麽是生活,妳會明白所有的道理,所有的經驗只不過是我們勉強對於復雜生活的壹個不準確的總結,沒有任何的道理能夠真切的反映出生活的真諦,唯有生活本身,才是真正的生活。

所以通篇寫了這麽多是不是廢話呢?

也是,也不是。

有些人將自身的經驗分享出來是為了倘若恰好能有壹些有過相似經歷的人、或是恰好到了這個節點需要指引的人看到後,能對這些人產生幫助,可能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有壹百萬,只有其中不到兩三萬的人能夠從這篇文章中有所收獲。

  • 上一篇:五壹連休5天原因有哪些?
  • 下一篇:度娘是啥意思?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