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熱門遊戲 - 大學生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

大學生如何看待同性戀現象

壹 . 前言

同性戀,這個詞對我們來說似乎並不陌生了,隨著高校同性戀問題的日益凸顯,同性戀大學生這壹問題已漸漸被重視起來。為了解大學生對同性戀成因的認識及態度,本文就以在校不同專業的大學生為被試,我們采用自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貴州大學南北校區內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和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能夠從主觀動機、 負面經歷和環境影響等 7 個方面對同性戀進行歸因;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存在性別差異和學科差異 ,主要受情感和認知的影響 ,對同性戀的認識越全面 ,態度就越寬容,反之就越反感。很多人對同性戀的態度也很不相同,被采訪對象的觀點各異。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或態度總體來說是健康的、理智的,但在婚戀觀念上仍有需要重塑的壹面.

二 . 主體

1.社會背景

同性戀,雖然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了。它在人類歷史上很長的壹段時間都被認為是病態、反常、罪惡與犯罪,受到社會和教會的譴責、驅逐、唾棄,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對同性戀采取的是歧視和壓制的態度。而“同性戀”的定義在1973年就已翻新,其已不再是“精神病患者”、“神經出錯者”的代名詞。然而對待屬於普通人壹種的“同性戀者”每個國家、每個個人保持的態度千差萬別,其所導致的行為也是千差萬別的。網絡上曾經有很火的壹對男同性戀——夏河和洛洛。而在現實生活,有時也會看見打扮男生化的女生跟另壹個女生很親昵時,她們就會被懷疑是同性戀。隨著時代發展,而且它作為壹種獨特的亞文化現象雖然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包容,但是我們似乎並不是特別的喜歡這樣的戀人,而且似乎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社會對同性戀並不怎麽認同,雖然有的國家承認同性戀,為他們提供壹系列保護措施,如英國,加拿大。但是有的國家卻仍在政治、經濟、法律等等方面上為難同性戀者,如中國,美國。同性戀大學生的生存狀態對目前日趨多元化的高校校園文化和在校大學生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研究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同性戀現狀、成因、影響及其對策,建構全方位人文關懷型的高校校園文化,無疑是當前高校管理工作者的壹項重要任務。而就在我們身邊的同學們,妳們對待同性戀者是褒多還是貶多?為此,我們做出了深相關得調查。

2.主要目的

思想對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壹定影響,良好的思想更是對其發展起促進作用。那麽何為良好思想呢?在不同領域上有不同評價標準。在對待同性戀者問題上,個人認為正確對待予以理解為良好。

壹來,同性戀者本來就是合理的存在,若我們仍在思想上多加排斥,會顯得我們思想程度低,不利於個人素質的提高;二來,思想往往影響人的行徑,若壹個人長期對同性戀者不滿,碰上,難免自持,就像如今仍有美國青年當街追殺同性戀者的事情發生,這已不單單是思想上的問題,而是觸犯法律的問題;已不單單是個人素質問題,而是直接升華到社會道德的問題!壹個人沖動是自毀前途,多個人沖動引起的,將會是社會的動蕩,國家的不穩,到時候何止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更何況沖動往往是青壯年的代言人。因此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多方面多層次的。

我們的出發點是了解我們這壹代對待同性戀的理解、態度以及行為傾向等相關問題的看法,我們的研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正確了解同性戀者,更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警醒沖動壹代,避免不必要意外發生。這是我們這堆普通人應深思的問題。讓更多人了解同性戀者,讓更多人意識到自己的態度將會帶來個人和社會怎樣的影響,讓更多人深思,重新端正態度是我們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意義所在。

3.調查對象的選擇及其簡況

貴州大學花溪南北校區的本科大學生,還有部分老師。

4.調查的主要方法和過程

我們采用自編調查問卷的形式,在第九周到十三周之間,把網上問卷和紙質版問卷發放到貴州大學南北校區內不同的學院,班級,宿舍以及老師,叫同學幫忙壹起發問卷,同時向他們了解他們自身的詳細情況,必要時會有訪談。還有,我們對收回的問卷進行全面的數據統計以及分析,並且進行資料搜集及研究資料。我們試圖對在校大學生就同性戀的認識、態度以及行為傾向三方面進行調查;並就調查對象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進行討論,以及壹個調查對象在對同性戀壹問題上個人所持的壹些獨特觀點作出分析,以及其個人態度對其行為傾向的影響等問題做壹討論。

5.調查獲得的主要資料和數據

5.1關於同性戀

5.1.1何謂“同性戀”?

同性戀是指壹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無論這樣的興趣是否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欲或戀慕的人被稱為同性戀者。

5.1.2相關稱謂

中國古代的同性戀含蓄稱謂:“龍陽之好”;“分桃之戀”;“斷袖之癖”;現在,女同性戀稱呼為:拉拉,LES,LESBIAN,百合,蕾絲,其中又分T,P,H); 男同性戀稱呼為:同誌,GAY,QUEER,斷背,斷袖(其中又分1,0,0.5等)。

5.1.3歷史回顧

同性戀文化在歐洲的發展以古希臘時期為最高峰,許多著名學者如希羅多德、柏拉圖、色諾芬與阿特納奧斯等都曾在著作與論述中提及或探討古希臘社會上盛行的同性戀文化。

而同性戀(homosexuality)這個詞是由壹名德國醫生Benkert於1869年創造的。在他創造這個醫學名詞之前,同性性行為被基督教會譴責為罪惡,並在壹些歐洲國家,包括英國,被定為違法。

1973年,美國心理協會、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同性戀行為自疾病分類系統去除。2001年4月20日,《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出版,在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並非壹定是心理異常。

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不再把同性戀看作壹種病態心理。在此基礎上,同性戀文化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5.1.4大學生對同性戀的理解

關於同性戀的理解有以下幾種觀點:

(1)這種觀點比較模糊,剛開始認為是不正常而又正常的現象,同時認為其是壹種進化的需求;

(2)認為同性戀就是兩個同性之間比較親密又有壹定依戀的壹種關系。

壹種正常的情感抉擇 壹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壹種另類的時尚潮流 壹種變態的心理扭曲

5.2 關於同性戀的接觸

5.2.1 與同性戀這壹概念接觸的時間

大致可以分為4個時間段:初中、高中、大學以及研究生時期,其中初學接觸的有?人(包括?個女生,?個男生);高中有?人(包括?個男生,?個女生);大學?人(包括?個女生,?個男生);研究生時候才接觸到的有?個女生。

5.2.2 了解同性戀的途徑

大致上可以分為五類:朋友,書本,電視、電影、廣播 ,網絡以及學校。

其中?在調查中出現的次數是?次,說明?是所調查對象的主要了解途徑,從而也在間接或直接地影響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同時影響著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行為趨向;

其次,?在調查中的出現次數為?次,僅次於媒體,是訪談對象了解同性戀的第二大途徑;

同樣,?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以及其行為趨向;

再次是?(出現次數為?次),這說明?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最後是?,出現次數僅為?次。這說明現在大學生身邊的同性戀還是很少的,很多人都是通過網絡電視媒體來了解同性戀的,如通過壹些論壇、新聞以及其它類型的報道或節目。

5.2.3 對同性戀的了解程度

對這壹問題可以分為三個程度:知道同性戀是兩個相同性別的人互相喜歡、愛暮,並產生身體上的親熱,還有壹種是認為同性戀是指姓氏相同的壹男壹女兩個人結婚 最後壹種是:不太清楚,其中不太清楚的人占?人,認為同性戀是指姓氏相同的壹男壹女兩個人結婚的占?人,知道同性戀是兩個相同性別的人互相喜歡、愛暮,並產生身體上的親熱的占?人。 從該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被調查對象對同性戀的了解程度普遍不夠高,有幾個人的回答很模糊,總的來說了解多的人很少,並沒我們預期中的那麽多,也許是不同專 業間有差異,如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可能在自己專業學習中接觸到了這樣的課題或是相關的知識,因而對這方面的了解也就多余其它專業的學生;也有可能是農村和城市產生了異......

5.3 關於同性戀的成因

對該問題,我們劃分了三種種主要成因:先天形成,即同性戀是天生就存在的壹種戀愛傾向,是由遺傳學基礎所決定的;感情挫折,即受到某次或者多次的失戀,覺得同性之間的戀情才能給予安全感;環境影響,即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教養以及身邊同班的影響、童年環境等是造成同性戀傾向。

而大學生認為同性戀的家庭狀況,這壹問題我們設置了6個選項,分別是:有壹個幸福美滿的家,單親家庭,家裏常發生家庭暴力,家長喜好賭博,父母在外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生活在壹個重組家庭。

其中內部原因在訪談中出現18次,外部原因出現20次。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訪談對象是指定壹種原因所說的,很多人都指出同性戀是遺傳與環境交互影響的產物,壹種簡單的原因是不至於將其性取向改變的。其中有人提到,有的男孩從小就在女孩子的群體中長大,在她的意識層面中自己是個女孩並不是男孩,跟所有接觸的女孩子壹樣需要壹個強有力的男生來保護自己、做自己的另壹半,從而也就產生了同性戀傾向。而有的被訪談者認為有些同性戀是自己體內激素分泌的結果,壹個男性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過多就會追求男性,而女性依然。同樣,在訪談的過程中,也有人提出了折中的想法,認為同性戀是自身內部變化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而誕生的產物,是跟異性戀壹樣的壹種戀愛關系。其次,也有人認為,同性戀跟異性戀是壹樣的,只不過所占比例不多而已,也是壹種自由的戀愛方式,是不容受到歧視的。

5.4 對同性戀的態度

對該問題,我們分為三類:完全不會有異樣的眼光;有壹點介意 ;非常介意。

其中持積極態度出現的頻次為15次,無所謂出現的頻次為8次,消極態出現的頻次為9次。在訪談過程中,有幾位在被問及這壹問題時,並未馬上做出反應,而是按照與自己關系親密程度分析其對同性戀的態度,其中壹位被訪談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會慢慢地接受同性戀的,說明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同性戀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具體分析見3.5.

5.5 對同性戀的行為傾向(自己或者家人有同性戀傾向)

對該問題的回答也分為遠離、接觸和無行動三類,其中遠離在訪談中出現的頻次為8次,接觸為14次,而無行動出現3次。對於這壹問題,很多人都是基於3.4中的態度做出反應的。有壹位被訪談者提到如果是自己不認識的同性戀,那他無所謂,不疏遠也不接觸,那是別人的事,與自己無痛無癢,而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是同性 戀的話,他則認為自己會去勸說朋友不要做同性戀,而規勸自己的朋友發展為異性戀;有人則認為如果自己身邊有同性戀,那他會支持他們,而不會去歧視或是“棒打鴛鴦”;有人只能理解同性戀而無法接受同性戀的戀情,更無法肯定他們的戀情;也有人認為自己能接受女同性戀而不能接受男同性戀,或是可以接受男同性戀而 無法接受女同性戀者;還有人認為如果自己身邊的朋友是同性戀那麽他會改變自己對同性戀的看法而去接受同性戀,認可同性戀,認可自己的朋友,讓自己的朋友受到正常人的對待。

6.研究的主要方法、過程和結論

在資料分析和大學生調查的基礎上 ,。。。。。。

7.調查過程及其結果的評價

隨著現代科學和醫學的日新月異,人們的觀念也隨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和進步,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抱著壹種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面對同性戀現象.而我們當代大學生也應該理性看待同性戀。不能壹味地歧視,排斥這壹群體。同性戀是壹種復雜的社會現象。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個隱秘和世界,從而導致了誤解乃至憎惡,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要消除公眾對同性戀者的歧視,主要靠普及的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關懷,也要有理性的判斷。

總之,同性戀是壹種復雜的人類社會問題,由此引起爭議是隨著社會的開放而產生的。單壹地從個人權利,或社會倫理,或心理學,或自然法則都無法準確定義同性戀行為。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同性戀者,同時,也應該準確調整自己的心理以及心態,讓自己的人生朝著健康的發展走下去。

三.結束語

通過這次調查大學生對同性戀的看法,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同性戀多數是持壹種理解態度,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很少看到抨擊同性戀的言論出現,很多同學提到了他們可能不提倡同性戀,因為這畢竟關系到壹個種族延續的問題,但是真實存在於我們社會當中擁有真正感情的同性戀人他們是不應該受到指責的,對這些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群,我們同樣應該給予他們尊重與關愛。

其實,我們學校大多數大學生只對同性戀有壹個粗略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內容,但是同學們對同性戀人們並不是有歧視心理,這讓我們感覺到總體同學們的方向是好的;

不同性別及年級的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有顯著性差異;

在態度上,認為沒有必要幹涉別人的生活方式會占比較大的比例,同時在對接受朋友是同性戀與接受家人是同性戀的態度上,會有較顯著的差異;會更接受朋友而不接受家人。

在同性戀不被接受的原因中,由於傳統的觀念導致社會可能會存在歧視心理,和家人的因素導致同性戀不被接受。

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仍很缺乏,需要進壹步開展性健康知識教育。基本上對同性戀態度比較寬容。

四.後記

而我們通過這次調查以及數據分析,給出相關的建議,如下:

1.加強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拓寬視野;提高大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學會自己思考,不人雲亦雲,學會用全面的眼光看問題。

2.對同性戀的形式、生活等有適量的公開,國家要把握這個程度。

3.完善相關法律條約。

4.學校可以開設相關課程,或者請專業的講師開講座以提供正確的評價與說法。

本次調查所得及其不足:

本次調查準備得不是很充足,因而存在諸多不足:

首先,就所調查的人數來說,總***150人, 這樣的人數還是不能夠很好地反應大多數大學生對同性戀的看法,所以這次調查也只能說是對壹部分大學生對同性戀態度及其行為傾向的調查;其次,在派發問卷當中,有相當壹部分是派發到我們自己的學院,所以相當壹部分的受調查人員是女同學。

當然,在這次訪談研究中,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主要是掌握了新的研究方法的運用,在研究學習之余我們也找到了小組合作的樂趣,大家各抒己的樂趣,然後有付以行動,最後壹起總結得出相關結論。

  • 上一篇:最終幻想14召喚師有哪些召喚獸
  • 下一篇:誰知道這個鬥破蒼穹遊戲的網址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