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單機遊戲攻略 - 牛奶為何不漲價

牛奶為何不漲價

蔡壹飛山西朔州奶牛養殖戶老張這天下午又給牛販子拉去兩頭牛,而且都是精壯年紀的奶牛——7 歲,最好的產奶年紀。要是在奶牛受寵的年頭,這樣壹頭奶牛怎麽都能賣出1.6 萬~1.7 萬元的價錢,現在兩頭才賣了個零頭。 現在的奶牛都不按奶牛真實價錢賣,因為沒人要,結果只能參考肉牛的價錢。老張說,養在家裏不掙錢,多餵壹天料還多賠壹天錢,要不餵瘦了就更賣不出去了。 老張清楚地記得,前兩年這樣壹頭奶牛就是寶貝,壹年下來起碼能掙個五六千元;現在不賠錢就謝天謝地了,那還得祈求奶牛不生病,也不能雇牛奶工人。 單邊上漲 飼料價格上漲、牛奶收購價格不漲,是奶農危機的罪魁禍首。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養奶牛必須的精料中豆粕價格從每噸2000 元上漲到現在的3400 元左右;玉米價格從每噸1000 元漲到1400~1500 元。但是乳品企業從老張們手裏收購牛奶的價格卻沒什麽變化,政府指導價還是每公斤1.7 元。 備受飼料上漲打擊,養牛賠本只能賣牛的可不止老張壹個,也不止山西朔州壹個地方。援引自中國奶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糧食價格的持續上升已經給奶牛養殖戶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目前全國有約40% 的奶牛養殖戶正在虧損,“賣牛殺牛的比比皆是”。 有行業人士公開表示,南方某省的奶牛存欄數量已經下降了50%。 金元證券援引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的數據說,即使以牛奶收購價格最高的呼和浩特和包頭計算,6 年內每公斤牛奶收購價格也僅從1.73 元上升到1.84 元,上升幅度只有6.4%;與此相對應,在同等飼養條件下,壹頭年產奶量5 噸的奶牛壹年的飼料費比2004 年多出2000 元左右,“今年上半年飼料價格上漲過快,已經嚴重影響了區內乳產業的發展”。 這顯然不是正常的邏輯。 飼料成本增加帶來養殖成本增加,必然需要牛奶收購價格提高;牛奶收購價格提高必然需要乳品市場價格提高。在乳業市場這條不長且不復雜的產業鏈中,原材料的漲價傳遞到銷售終端,應該是及時而準確的。 這不是臆想,全球乳品漲價是最好的例證。從今年年初開始,歐洲和美國的各大奶制品公司就開始宣布上調牛奶終端銷售價格。原因有二,其壹是牛奶主要產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連年幹旱造成市場供應緊張,其二是從去年開始的飼料成本增加。資料顯示,截止到2007 年5 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全球交易指標脫脂奶粉的價格已在六個月內大漲了60%。 中國是個例外,到目前為止,不僅原料端的牛奶收購價格沒有大幅度增加,連銷售終端的牛奶價格也沒有什麽變化。 供求關系 不是沒有人進行嘗試。 2007 年6 月,中國奶業協會與包括蒙牛、伊利、光明在內的13 家乳業企業簽署了《乳品企業自律南京宣言》,在宣言中明確要求企業推行合同收奶,提高牛奶收購價格。 顯然,中國奶業協會也知道光要求提高牛奶收購價格是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因此在簽署《宣言》的20 天後,召集簽字企業在北京開會落實《宣言》,並制定出《宣言》實施方案——以北京和哈爾濱為試點,取消所有捆綁和搭贈銷售行為;禁止所有低於成本價的傾銷行為,取消特價和降價銷售;未來在上海、成都和廣州等全國大城市逐步擴大實施範圍。 在這份實施方案的最後,是包括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13 家乳品企業高層的簽名。 有消費者質疑此為變相漲價,更有質疑直指中國奶業協會有操縱市場價格行為,國家發改委也因此介入調查。 但是在中國奶業協會看來,中國牛奶市場已經走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政府出面調控已經刻不容緩。壹份援引自該協會數據顯示,2006 年中國乳品企業因為捆綁、打折等促銷而減少的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全行業利潤總額的91%。更為細致的計算顯示,如果買5 贈1 的促銷基本上接近企業的成本區,而買4 贈1 的結果就會導致部分企業虧損。 與此相對應的是,企業利潤損失,就只能壓低牛奶的收購價格,造成奶牛養殖戶大量賣牛和殺牛,該協會人士稱,牛奶的供應量會因此減少,最終可能重蹈豬肉覆轍。 中國奶業協會的擔憂深中靶心,不過這份毫無強制力的宣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從《宣言》實施開始,從地方奶協到乳品企業,大多陽奉陰違,有企業用“早就和超市簽訂了合同”為由繼續捆綁銷售。從宣言實施至今,已3 月有余,不僅各大城市“捆綁打折”依然,就連試點的北京和哈爾濱也隨處可見“捆綁打折”牛奶的蹤跡。 “行業競爭本來就很激烈,人家捆綁打折,妳不打就會失去市場份額。”壹位乳品企業銷售人員說。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牛奶年產量在3200 萬噸左右,而全國實際年消費牛奶的能力只有2000 萬噸,牛奶產量嚴重過剩。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中國乳業企業只能習慣於自己消化成本增加的壓力,而消化的結果就是,乳制品行業利潤率連年下降,目前行業內盈利情況“三分天下”——能盈利的占1/3,持平的占1/3,剩下的1/3 處於虧損狀態。 供求關系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從1998年開始的中國乳品消費快速增長的趨勢,實際上到2004 年就開始出現減速跡象,到2006 年乳品行業銷售增幅也開始走低,這就意味著乳品快速消費增長周期已經臨近尾聲。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國際市場上凡是以液態奶產銷為主的企業凈利潤平均在4%~5%,這種情況在中國市場不會改變,因為對市場占有率目標的過度重視,使得他們不會輕易提高產品價格,以免留給競爭對手機會。 從另壹個層面來說,液態奶是乳品行業裏同質化特征最明顯的品類。除了品牌不同,並無太大差別,這也是消費者挨近超市冷櫃就會選擇最便宜牛奶購買的原因。因此乳品企業即使有錢,與其支付給養牛農戶,還不如多投入在市場推廣上,讓購買的消費者越多越好。 有評論壹針見血,競爭激烈,原料上漲,但終端不敢漲,就只能壓縮奶農的利潤,因為他們是最好的“盤剝”對象。 首先,和乳品生產企業壹樣,奶牛養殖戶也是人滿為患。中金公司的數據說,中國奶牛存欄量與原奶產量的年均增速從2000 年開始就已超過下遊乳品消費量增速。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裏,不僅各地的奶牛存欄數呈幾何級數增長,而且大部分都不能形成規模養殖,不僅耗費人力,而且直接增加了養殖成本。 與之相對應的,乳品生產領域在過去幾年內逐漸向大型企業集中,使得奶農對乳品加工企業議價能力不斷下降,實際收益率水平逐年下滑。 不過,奶牛養殖戶可以沒有議價能力,但是他們有賣牛的權力,他們甚至也可以給奶牛少餵點飼料或者往擠好的牛奶裏加兩舀水。這樣的結果是牛奶的質量下降,有統計顯示,最近壹段時間收購牛奶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有下降趨勢。 從根本上說,這種“公司+ 農戶”模式,大多還是壹種松散的產業鏈關系,既不能保障奶農的利益,也不能保證乳品企業的利益,反而會加大經營的風險。 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蒙牛集團在2006 年年報中說,集團將積極推動原料鮮奶供應商提升奶源基地的規模和效益,以確保優質的原奶供應。蒙牛開始從技術上給予其原奶供應商幫助,可以有能力挑選更優良的配種奶牛,提高奶牛數量和品質。同時,優化現有產品和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新產品,是蒙牛在提升企業利潤率上做出的新嘗試。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短時間內市場供求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壹位網友不無擔憂地說,養殖行業裏,奶牛的培育時間算長的。從母牛犢長到成熟可以配種,最少要15 個月,加上懷孕期9個多月,需要25 個月才開始產奶,如果有壹天這壹脆弱的鏈條發生斷裂,重新恢復起碼需要兩年多時間,誰等得起? 既然從奶牛養殖戶,到乳業企業,大家都在賠錢,那麽現在的問題就是,為了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中國的牛奶什麽時候開始漲價呢?

  • 上一篇:原神舅舅黨爆料在哪看
  • 下一篇:手機什麽播放器看電影免費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