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單機遊戲攻略 - 誰有《魏書?釋老誌》原文,急需!!!

誰有《魏書?釋老誌》原文,急需!!!

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結繩以往,書契所絕,故靡得而知焉。自羲軒已還,

至於三代,其神言秘策,蘊圖緯之文,範世率民,垂墳典之跡。秦肆其毒,滅於

灰燼;漢采遺籍,復若丘山。司馬遷區別異同,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德

六家之義。劉歆著《七略》,班固誌《藝文》,釋氏之學,所未曾紀。案漢武元

狩中,遣霍去病討匈奴,至臯蘭,過居延,斬首大獲。昆邪王殺休屠王,將其眾

五萬來降。獲其金人,帝以為大神,列於甘泉宮。金人率長丈余,不祭祀,但燒

香禮拜而已。此則佛道流道通之漸也。

及開西域,遣張騫使大夏還,傳其旁有身毒國,壹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

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聞之,未之

信了也。後孝明帝夜夢金人,項有日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

帝遣郎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仍與沙門攝摩騰、竺

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經《四十二章》及

釋迦立像。明帝令畫工圖佛像,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經緘於蘭臺石室。愔之還

也,以白馬負經而至,漢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關西。摩騰、法蘭鹹卒於此寺。

浮屠正號曰佛陀,佛陀與浮圖聲相近,皆西方言,其來轉為二音。華言譯之

則謂凈覺,言滅穢成明,道為聖悟。凡其經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

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凡為善惡,必有報應。漸積勝業,

陶冶粗鄙,經無數形,藻練神明,乃致無生而得佛道。其間階次心行,等級非壹,

皆緣淺以至深,藉微而為著。率在於積仁順,蠲嗜欲,習虛靜而成通照也。故其

始修心則依佛、法、僧,謂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又有五戒,去殺、盜、淫、

妄言、飲酒,大意與仁、義、禮、智、信同,名為異耳。雲奉持之,則生天人勝

處,虧犯則墜鬼畜諸苦。又善惡生處,凡有六道焉。

諸服其道者,則剃落須發,釋累辭家,結師資,遵律度,相與和居,治心修

凈,行乞以自給。謂之沙門,或曰桑門,亦聲相近,總謂之僧,皆胡言也。僧,

譯為和命眾,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俗人之信憑道法者,男曰優婆塞,女曰

優婆夷。其為沙門者,初修十誡,曰沙彌,而終於二百五十,則具足成大僧。婦

入道者曰比丘尼。其誡至於五百,皆以(闕)為本,隨事增數,在於防心、攝身、

正口。心去貪、忿、癡,身除殺、淫、盜,口斷妄、雜、諸非正言,總謂之十善

道。能具此,謂之三業清凈。凡人修行粗為極。雲可以達惡善報,漸階聖跡。初

階聖者,有三種人,***根業太差,謂之三乘,聲聞乘、緣覺乘、大乘。取其可乘

運以至道為名。此三人惡跡已盡,但修心蕩累,濟物進德。初根人為小乘,行四

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修六度。雖階三乘,而要

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長遠,乃可登佛境矣。

所謂佛者,本號釋迦文者,譯言能仁,謂德充道備,堪濟萬物也。釋迦前有

六佛,釋迦繼六佛而成道,處今賢劫。文言將來有彌勒佛,方繼釋迦而降世。釋

迦即天竺迦維衛國王之子。天竺其總稱,迦維別名也。初,釋迦於四月八日夜,

從母右脅而生。既生,姿相超異者三十二種。天降嘉瑞以應之,亦三十二。其《

本起經》說之備矣。釋加生時,當周莊王九年。《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恒

星不見,夜明。是也。至魏武定八年,凡壹千二百三十七年雲。釋迦年三十成佛,

導化群生,四十九載,乃於拘屍那城娑羅雙樹間,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槃涅。涅

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凈,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

諸佛法身有二種義,壹者真實,二者權應。真實身,謂至極之體,妙絕拘累,

不得以方處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應,體常湛然。權應身者,謂和光六道,

同塵萬類,生滅隨時,修短應物,形由感生,體非實有。權形雖謝,真體不遷,

但時無妙感,故莫得常見耳。明佛生非實生,滅非實滅也。佛既謝世,香木焚屍。

靈骨分碎,大小如粒,擊之不壞,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

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宮宇,謂為“塔”。塔亦胡言,猶宗

廟也,故世稱塔廟。於後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於諸鬼神,造八萬

四千塔,布於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陽、彭城、姑臧、臨淄皆有阿育王寺,蓋

成其遺跡焉。釋迦雖般涅槃,而留影跡爪齒於天竺,於今猶在。中土來往,並稱

見之。

初,釋迦所說教法,既涅槃後,有聲聞弟子大迦葉、阿難等五百人,撰集著

錄。阿難親承囑授,多聞總持,蓋能綜核深致,無所漏失。乃綴文字,撰載三藏

十二部經,如九流之異統,其大歸終以三乘為本。後數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

著論,贊明經義,以破外道,《摩訶衍大、小阿毗曇》,《中論》,《十二門論》,

《百法論》,《成實論》等是也。皆傍諸藏部大義,假立外問,而以內法釋之。

漢章帝時,楚王英喜為浮屠齋戒,遣郎中令奉黃縑白紈三十匹,詣國相以贖

愆。詔報曰:“楚王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

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因以班示諸國。桓帝時,襄楷言佛陀、黃

老道以諫,欲令好生惡殺,少嗜欲,去奢泰,尚無為。魏明帝曾欲壞宮西佛圖。

外國沙門乃金盤盛水,置於殿前,以佛舍利投之於水,乃有五色光起,於是帝嘆

曰:“自非靈異,安得爾乎?”遂徙於道(闕),為作周閣百間。佛圖故處,鑿

為濛汜池,種芙蓉於中。後有天竺沙門曇柯迦羅入洛,宣譯誡律,中國誡律之始

也。自洛中構白馬寺,盛飾佛圖,畫跡甚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

舊狀而重構之,從壹級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謂之“浮圖”,或雲“佛

圖”。晉世,洛中佛圖有四十二所矣。漢世沙門,皆衣赤布,後乃易以雜色。

晉元康中,有胡沙門支恭明譯佛經《維摩》、《法華》、三《本起》等。微

言隱義,未之能究。後有沙門常山衛道安性聰敏,日誦經萬余言,研求幽旨。慨

無師匠,獨坐靜室十二年,覃思構精,神悟妙賾,以前所出經,多有舛駁,乃正

其乖謬。石勒時,有天竺沙門浮圖澄,少於烏萇國就羅漢入道,劉曜時到襄國。

後為石勒所宗信,號為大和尚,軍國規謨頗訪之,所言多驗。道安曾至鄴候澄,

澄見而異之。澄卒後,中國紛亂,道安乃率門徒,南遊新野。欲令玄宗在所流布,

分遣弟子,各趣諸方。法汰詣揚州,法和入蜀,道安與慧遠之襄陽。道安後入苻

堅,堅素欽德問,既見,宗以師禮。時西域有胡沙門鳩摩羅什,思通法門,道安

思與講釋,每勸堅致羅什。什亦承安令問,謂之東方聖人,或時遙拜致敬。道安

卒後二十余載而羅什至長安,恨不及安,以為深慨。道安所正經義,與羅什譯出,

符會如壹,初無乖舛。於是法旨大著中原。

魏先建國於玄朔,風俗淳壹,無為以自守,與西域殊絕,莫能往來。故浮圖

之教,未之得聞,或聞而未信也。及神元與魏、晉通聘,文帝又在洛陽,昭成又

至襄國,乃備究南夏佛法之事。太祖平中山,經略燕趙,所逕郡國佛寺,見諸沙

門、道士,皆致精敬,禁軍旅無有所犯。帝好黃老,頗覽佛經。但天下初定,戎

車屢動,庶事草創,未建圖宇,招延僧眾也。然時時旁求。先是,有沙門僧朗,

與其徒隱於泰山之琨<王而>谷。帝遣使致書,以繒、素、旃罽、銀缽為禮。今猶號

曰朗公谷焉。天興元年,下詔曰:“夫佛法之興,其來遠矣。濟益之功,冥及存

沒,神蹤遺軌,信可依憑。其敕有司,於京城建飾容範,修整宮舍,令信向之徒,

有所居止。”是歲,始作五級佛圖、耆阇崛山及須彌山殿,加以繢飾。別構講堂、

禪堂及沙門座,莫不嚴具焉。太宗踐位,遵太祖之業,亦好黃老,又崇佛法,京

邑四方,建立圖像,仍令沙門敷導民俗。

初,皇始中,趙郡有沙門法果,誡行精至,開演法籍。太祖聞其名,詔以禮

征赴京師。後以為道人統,綰攝僧徒。每與帝言,多所愜允,供施甚厚。至太宗,

彌加崇敬,永興中,前後授以輔國、宜城子、忠信侯、安成公之號,皆固辭。帝

常親幸其居,以門小狹,不容輿輦,更廣大之。年八十余,泰常中卒。未殯,帝

三臨其喪,追贈老壽將軍、越胡靈公。初,法果每言,太祖明叡好道,即是當今

如來,沙門宜應盡禮,遂常致拜。謂人曰:“能鴻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

是禮佛耳。”法果四十,始為沙門。有子曰猛,詔令襲果所加爵。帝後幸廣宗,

有沙門曇證,年且百歲。邀見於路,奉致果物。帝敬其年老誌力不衰,亦加以老

壽將軍號。

是時,鳩摩羅什為姚興所敬,於長安草堂寺集義學八百人,重譯經本。羅什

聰辯有淵思,達東西方言。時沙門道彤、僧略、道恒、道衤剽、僧肇、曇影等,

與羅什***相提挈,發明幽致。諸深大經論十有余部,更定章句,辭義通明,至今

沙門***所祖習。道彤等皆識學洽通,僧肇尤為其最。羅付之撰譯,僧肇常執筆,

定諸辭義,註《維摩經》,又著數論,皆有妙旨,學者宗之。

又沙門法顯,慨律藏不具,自長安遊天竺。歷三十余國,隨有經律之處,學

其書語,譯而寫之。十年,乃於南海師子國,隨商人泛舟東下。晝夜昏迷,將二

百日。乃至青州長廣郡不其勞山,南下乃出海焉。是歲,神瑞二年也。法顯所逕

諸國,傳記之,今行於世。其所得律,通譯未能盡正。至江南,更與天竺禪師跋

陀羅辯定之,謂之《僧祇律》,大備於前,為今沙門所持受。先是,有沙門法領,

從揚州入西域,得《華嚴經》本。定律後數年,跋陀羅***沙門法業重加譯撰,宣

行於時。

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其談論。於四月八日,

輿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禦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

先是,沮渠蒙遜在涼州,亦好佛法。有罽賓沙門曇摩讖,習諸經論。於姑臧,

與沙門智嵩等,譯《涅槃》諸經十余部。又曉術數、禁咒,歷言他國安危,多所

中驗。蒙遜每以國事諮之。神?中,帝命蒙遜送讖詣京師,惜而不遣。既而,懼

魏威責,遂使人殺讖。讖死之日,謂門徒曰:“今時將有客來,可早食以待之。”

食訖而走使至。時人謂之知命。智嵩亦爽悟,篤誌經籍。後乃以新出經論,於涼

土教授。辯論幽旨,著《涅槃義記》。戒行峻整,門人齊肅。知涼州將有兵役,

與門徒數人,欲往胡地。道路饑饉,絕糧積日,弟子求得禽獸肉,請嵩強食。嵩

以戒自誓,遂餓死於酒泉之西山。弟子積薪焚其屍,骸骨灰燼,唯舌獨全,色狀

不變。時人以為誦說功報。涼州自張軌後,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

其舊式,村塢相屬,多有塔寺。太延中,涼州平,徙其國人於京邑,沙門佛事皆

俱東,象教彌增矣。尋以沙門眾多,詔罷年五十已下者。

世祖初平赫連昌,得沙門惠始,姓張。家本清河,聞羅什出新經,遂詣長安

見之,觀習經典。坐禪於白渠北,晝則孰城聽講,夕則還處靜坐。三輔有識多宗

之。劉裕滅姚泓,留子義真鎮長安,義真及僚佐皆敬重焉。義真之去長安也,赫

連屈丐追敗之,道俗少長鹹見坑戮。惠始身被白刃,而體不傷。眾大怪異,言於

屈丐。屈丐大怒,召惠始於前,以所持寶劍擊之,又不能害,乃懼而謝罪。統萬

平,惠始到京都,多所訓導,時人莫測其跡。世祖甚重之,每加禮敬。始自習禪,

至於沒世,稱五十余年,未嘗寢臥。或時跣行,雖履泥塵,初不汙足,色愈鮮白,

世號之曰白腳師。太延中,臨終於八角寺,齊潔端坐,僧徒滿側,凝泊而絕。停

屍十余日,坐既不改,容色如壹,舉世神異之。遂瘞寺內。至真君六年,制城內

不得留瘞,乃葬於南郊之外。始死十年矣,開殯儼然,初不傾壞。送葬者六千余

人,莫不感慟。中書監高允為其傳,頌其德跡。惠始冢上,立石精舍,圖其形像。

經毀法時,猶自全立。

世祖即位,富於春秋。既而銳誌武功,每以平定禍亂為先。雖歸宗佛法,敬

重沙門,而未存覽經教,深求緣報之意。及得寇謙之道,帝以清凈無為,有仙化

之證,遂信行其術。時司徒崔浩,博學多聞,帝每訪以大事。浩奉謙之道,尤不

信佛,與帝言,數加非毀,常謂虛誕,為世費害。帝以其辯博,頗信之。會蓋吳

反杏城,關中騷動,帝乃西伐,至於長安。先是,長安沙門種麥寺內,禦騶牧馬

於麥中,帝入觀馬。沙門飲從官酒,從官入其便室,見大有弓矢矛盾,出以奏聞。

帝怒曰:“此非沙門所用,當與蓋吳通謀,規害人耳!”命有司案誅壹寺,閱其

財產,大得釀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蓋以萬計。又為屈室,與貴室女私

行淫亂。帝既忿沙門非法,浩時從行,因進其說。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

留臺下四方,令壹依長安行事。又詔曰:“彼沙門者,假西戎虛誕,妄生妖孽,

非所以壹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也。自王公已下,有私養沙門者,皆送官曹,不

得隱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沙門身死,容止者誅壹門。”

時恭宗為太子監國,素敬佛道。頻上表,陳刑殺沙門之濫,又非圖像之罪。

今罷其道,杜諸寺門,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毀滅。如是再三,不許。乃下

詔曰:“昔後漢荒君,信惑邪偽,妄假睡夢,事胡妖鬼,以亂天常,自古九州之

中無此也。誇誕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暗君亂主,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

禮義大壞,鬼道熾盛,視王者之法,蔑如也。自此以來,代經亂禍,天罰亟行,

生民死盡,五服之內,鞠為丘墟,千裏蕭條,不見人跡,皆由於此。朕承天緒,

屬當窮運之弊,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其壹切蕩除胡神,滅其蹤跡,庶無謝

於風氏矣。自今以後,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銅人者,門誅。雖言胡神,問

今胡人,***雲無有。皆是前世漢人無賴子弟劉元真、呂伯強之徒,乞胡之誕言,

用老莊之虛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實。至使王法廢而不行,蓋大奸之魁也。有非

常之人,然後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偽物!有司宣告征鎮諸軍、刺

史,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是歲,真君七

年三月也。恭宗言雖不用,然猶緩宣詔書,遠近皆豫聞知,得各為計。四方沙門,

多亡匿獲免,在京邑者,亦蒙全濟。金銀寶像及諸經論,大得秘藏。而土木宮塔,

聲教所及,莫不畢毀矣。

始謙之與浩同從車駕,苦與浩凈,浩不肯,謂浩曰:“卿今促年受戮,滅門

戶矣。”後四年,浩誅,備五刑,時年七十。浩既誅死,帝頗悔之。業已行,難

中修復。恭宗潛欲興之,未敢言也。佛淪廢終帝世,積七八年。然禁稍寬弛,篤

信之家,得密奉事,沙門專至者,猶竊法服誦習焉。唯不得顯行於京都矣。

先是,沙門曇曜有操尚,又為恭宗所知禮。佛法之滅,沙門多以余能自效,

還欲求見。曜誓欲守死,恭宗親加勸喻,至於再三,不得已,乃止。密持法服器

物,不暫離身,聞者嘆重之。

高宗踐極,下詔曰:“夫為帝王者,必祗奉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

濟益群品者,雖在古昔,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禮,祭典載功施之

族。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等生死者嘆其達觀,覽文義者貴其妙明,

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已來,莫不崇尚,

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也。世祖太武皇帝,開廣邊荒,德澤遐及。沙門道士善行純誠,

惠始之倫,無遠不至,風義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奸淫之徒,

得容假托,講寺之中,致有兇黨。是以先朝因其瑕釁,戮其有罪。有司失旨,壹

切禁斷。景穆皇帝每為慨然,值軍國多事,未遑修復。朕承洪緒,君臨萬邦,思

述先誌,以隆斯道。今制諸州郡縣,於眾居之所,各聽建佛圖壹區,任其財用,

不制會限。其好樂道法,欲為沙門,不問長幼,出於良家,性行素篤,無諸嫌穢,

鄉裏所明者,聽其出家。率大州五十,小州四十人,其郡遙遠臺者十人。各當局

分,皆足以化惡就善,播揚道教也。”天下承風,朝不及夕,往時所毀圖寺,仍

還修矣。佛像經論,皆復得顯。

京師沙門師賢,本罽賓國王種人,少入道,東遊涼城,涼平赴京。罷佛法時,

師賢假為醫術還俗,而守道不改。於修復日,即反沙門,其同輩五人。帝乃親為

下發。師賢仍為道人統。是年,詔有司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顏上足下,各

有黑石,冥同帝體上下黑子。論者以為純誠所感。興光元年秋,敕有司於五緞大

寺內,為太祖已下五帝,鑄釋迦立像五,各長壹丈六尺,都用赤金二萬五千斤。

太安初,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雲,

備歷西域諸國,見佛影跡及肉髻,外國諸王相承,鹹遣工匠,摹寫其容,莫能及

難提所造者,去十余步,視之炳然,轉近轉微。又沙勒胡沙門,赴京師致佛缽並

畫像跡。

和平初,師賢卒。曇曜代之,更名沙門統。初曇曜以復佛法之明年,自中山

被命赴京,值帝出,見於路,禦馬前銜曜衣,時以為馬識善人。帝後奉以師禮。

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壹。高者七十尺,

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壹世。曇曜奏:平齊戶及諸民,有能歲輸谷六十斛入

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至於儉歲,賑給饑民。又請民犯重罪

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高宗並許之。於是僧祇

戶、粟及寺戶,遍於州鎮矣。曇曜又興天竺沙門常那邪舍等,譯出新經十四部。

又有沙門道進、僧超、法存等,並有名於時,演唱諸異。

顯祖即位,敦信尤深,覽諸經論,好老莊。每引諸沙門及能談玄之士,與論

理要。初,高宗太安末,劉駿於丹陽中興寺設齋。有壹沙門,容止獨秀,舉眾往

目,皆莫識焉。沙門惠璩起問之,答名惠明。又問所住,答雲,從天安寺來。語

訖,忽然不見。駿君臣以為靈感,改中興為天安寺。是後七年而帝踐祚,號天安

元年。是年,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始以城地來降。明年,盡有淮北之地。其歲,

高祖誕載。於時起永寧寺,構七級佛圖,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為天下第壹。

又於天宮寺,造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十萬斤,黃金六百斤。皇興中,

又構三級石佛圖。榱棟楣楹,上下重結,大小皆石,高十丈。鎮固巧密,為京華

壯觀。

高祖踐位,顯祖移禦北苑崇光宮,覽習玄籍。建鹿野佛圖於苑中之西山,去

崇光右十裏,巖房禪堂,禪僧居其中焉。

延興二年夏四月,詔曰:“比丘不在寺舍,遊涉村落,交通奸猾,經歷年歲。

令民間五五相保,不得容止。無籍之僧,精加隱括,有者送付州鎮,其在畿郡,

送付本曹。若為三寶巡民教化者,在外賫州鎮維那文移,在臺者賫都維那等印牒,

然後聽行。違者加罪。”又詔曰:“內外之人,興建福業,造立圖寺,高敞顯博,

亦足以輝隆至教矣。然無知之徒,各相高尚,貧富相競,費竭財產,務存高廣,

傷殺昆蟲含生之類。茍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鐘不朽。欲建為福之因,未知傷生

之業。朕為民父母,慈養是務。自今壹切斷之。”又詔曰:“夫信誠則應遠,行

篤則感深,歷觀先世靈瑞,乃有禽獸易色,草木移性。濟州東平郡,靈像發輝,

變成金銅之色。殊常之事,絕於往古;熙隆妙法,理在當今。有司與沙門統曇曜

令州送像達都,使道俗鹹睹實相之容,普告天下,皆使聞知。”

三年十二月,顯祖因田鷹獲鴛鴦壹,其偶悲鳴,上下不去。帝乃惕然,問左

右曰:“此飛鳴者,為雌為雄?左右對曰:“臣以為雌。”帝曰:“何以知?”

對曰:“陽性剛,陰性柔,以剛柔推之,必是雌矣。”帝乃慨然而嘆曰:“雖人

鳥事別,至於資識性情,竟何異哉!”於是下詔,禁斷鷙鳥,不得畜焉。

承明元年八月,高祖於永寧寺,設太法供,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余人,

帝為剃發,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資福於顯祖。是月,又詔起建明寺。太和元年

二月,幸永寧寺設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寧寺設會,行道聽講,命中、秘

二省與僧徒討論佛義,施僧衣服、寶器有差。又於方山太祖營壘之處,建思遠寺。

自正光至此,京城內寺新舊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

僧尼七萬七千二百五十八人。四年春,詔以鷹師為報德寺。九年秋,有司奏,上

谷郡比丘尼惠香,在北山松樹下死。屍形不壞。爾來三年,士女觀者有千百。於

時人皆異之。十年冬,有司又奏:“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僥幸,假稱入道,

以避輸課,其無籍僧尼罷遣還俗。重被旨,所檢僧尼,寺主、維那當寺隱審。其

有道行精勤者,聽仍在道;為行凡粗者,有籍無籍,悉罷歸齊民。今依旨簡遣,

其諸州還俗者,僧尼合壹千三百二十七人。”奏可。十六年詔:“四月八日、七

月十五日,聽大州度壹百人為僧尼,中州五十人,下州二十人,以為常準,著於

令。”十七年,詔立《僧制》四十七條。十九年四月,帝幸徐州白塔寺。顧謂諸

王及侍官曰:“此寺近有名僧嵩法師,受《成實論》於羅什,在此流通。後授淵

法師,淵法師授登、紀二法師。朕每玩《成實論》,可以釋人深情故至此寺焉。”

時沙門道登,雅有義業,為高祖眷賞,恒侍講論。曾於禁內與帝夜談,同見壹鬼。

二十年卒,高祖甚悼惜之,詔施帛壹千匹。又設壹切僧齋,並命京城七日行道。

又詔:“朕師登法師奄至徂背,痛怛摧慟,不能已已。比藥治慎喪,未容即赴,

便準師義,哭諸門外。”績素之。又有西域沙門名跋陀,有道業,深為高祖所敬

信。詔於少室山陰,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給衣供。二十壹年五月,詔曰:“羅什

法師可謂神出五才,誌入四行者也。今常住寺,猶有遺地,欽悅修蹤,情深遐遠,

可於舊堂所,為建三級浮圖。又見逼昏虐,為道殄軀,既暫同俗禮,應有子胤,

可推訪以聞,當加敘接。”

先是,立監福曹,又改為昭玄,備有官屬,以斷僧務。高祖時,沙門道順、

惠覺、僧意、惠紀、僧範、道弁、惠度、智誕、僧顯、僧義、僧利,並以義行知

重。

世宗即位,永平元年秋,詔曰:緇素既殊,法律亦異。故道教彰於互顯,禁

勸各有所宜。自今已後,眾僧犯殺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斷,余悉付昭玄,以內律

僧制之。二年冬,沙門統惠深上言:“僧尼浩曠,清濁混流,不遵禁典,精粗莫

別。輒與經律法師群議立制:諸州、鎮、郡維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

鹹依內禁,若不解律者,退其本次。又,出家之人,不應犯法,積八不凈物。然

經律所制,通塞有方。依律,車牛淫人,不凈之物,不得為己私畜。唯有老病年

六十以上者,限聽壹乘。又,比來僧尼,或因三寶,出貸私財。緣州外。又,出

家舍著,本無兇儀,不應廢道從俗。其父母三師,遠聞兇問,聽哭三日。若在見

前,限以七日。或有不安寺舍,遊止民間,亂道生過,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脫

服還民。其有造寺者,限僧五十以上,啟聞聽造。若有輒營置者,處以違敕之罪,

其寺僧眾擯出外州。

僧尼之法,不得為俗人所使。若有犯者,還配本屬。其外國僧尼來歸化者,

求精檢有德行合三藏者聽住,若無德行,遣還本國,若其不去,依此僧制治罪。”

詔從之。

先是,於恒農荊山造瑉玉丈六像壹。三年冬,迎置於洛濱之報德寺,世宗躬

觀致敬。

四年夏,詔曰:“僧祇之粟,本期濟施,儉年出貸,豐則收入。山林僧尼,

隨以給施;民有窘弊,亦即賑之。但主司冒利,規取贏息,及其征責,不計水旱,

或償利過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貧下,莫知紀極。細民嗟毒,歲月滋深。非所以

矜此窮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後,不得傳委維那、都尉,可令刺史***加

監括。尚書檢諸有僧祇谷之處,州別列其元數,出入贏息,賑給多少,並貸償歲

月,見在未收,上臺錄記。若收利過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忽復征責。或

有私債,轉施償僧,即以丐民,不聽收檢。後有出貸,先盡貧窮,征債之科,壹

準舊格。富有之家,不聽輒貸。脫仍冒濫,依法治罪。”

又尚書令高肇奏言:“謹案:故沙門統曇曜,昔於承明元年,奏涼州軍戶趙

茍子等二百家為僧祇戶,立課積粟,擬濟饑年,不限道俗,皆以拯施。又依內律,

僧祇戶不得別屬壹寺。而都維那僧暹、僧頻等,進違成旨,退乖內法,肆意任情,

奏求逼召,致使籲嗟之怨,盈於行道,棄子傷生,自縊溺死,五十余人。豈是仰

贊聖明慈育之意,深失陛下歸依之心。遂令此等,行號巷哭,叫訴無所,至乃白

羽貫耳,列訟宮闕。悠悠之人,尚為哀痛,況慈悲之士,而可安之。請聽茍子等

還鄉課輸,儉乏之年,周給貧寡,若有不虞,以擬邊捍。其暹等違旨背律,謬奏

之愆,請付昭玄,依僧律推處。”詔曰:“暹等特可原之,余如奏。”

世宗篤好佛理,每年常於禁中,親講經論,廣集名僧,標明義旨。沙門條錄,

為《內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彌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積有壹萬

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侶逾眾。

熙平元年,詔遣沙門惠生使西域,采諸經律。正光三年冬,還京師。所得經

論壹百七十部,行於世。

二年春,靈太後令曰:“年常度僧,依限大州應百人者,州郡於前十日解送

三百人,其中州二百人,小州壹百人。州統、維那與官及精練簡取充數。若無精

行,不得濫采。若取非人,刺史為首,以違旨論,太守、縣令、綱僚節級連坐,

統及維那移五百裏外異州為僧。自今奴婢悉不聽出家,諸王及親貴,亦不得輒啟

請。有犯者,以違旨論。其僧尼輒度他人奴婢者,亦移五百裏外為僧。僧尼多養

親識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為弟子,自今斷之。有犯還俗,被養者歸本等。寺

主聽容壹人,出寺五百裏,二人千裏。私度之僧,皆由三長罪不及已,容多隱濫。

自今有壹人私度,皆以違旨論。鄰長為首,裏、黨各相降壹等。縣滿十五人,郡

滿三十人,州鎮滿三十人,免官,僚吏節級連坐。私度之身,配當州下役。”

  • 上一篇:齊桓公稱霸的原因是什麽?齊桓公現象是什麽?
  • 下一篇:榮耀Play3搭載哪款處理器?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