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遊戲中心平台 - 單機遊戲攻略 - 跨文化視角下中西方電影中悲劇英雄形象之比較

跨文化視角下中西方電影中悲劇英雄形象之比較

跨文化視角下中西方電影中悲劇英雄形象之比較

 [摘 要] 在世界多元文化***存的大背景下,電影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自然就避免不了跨文化的內容。以《驚世未了緣》和《楚漢驕雄》為例,這是兩部久違的經典影片,曾壹度把我們帶到久遠的古代戰場及宮廷鬥爭中,情節波瀾起伏、場面宏大精彩、情感及人物關系等至今令人難以忘懷。本文從影片劇情及人物刻畫等多個角度對兩部影片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其主人公的***同點和不同點,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從跨文化角度賞析這兩部影片,增進對中西方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

 [關鍵詞] 中西;影片;比較;跨文化

 《驚世未了緣》和《楚漢驕雄》是我們熟悉的兩部經典影片,雖講述的是不同國度、不同時期的英雄傳奇故事,但其兩個主人公卻有相似的結局和“英雄”***通的地方。文章試圖從其情節、信念、性格、英雄氣質、悲劇性質等多個角度對兩部片子進行比較,分析塑造的主人公的異同點,以幫助大家在享受這兩部影片時更好地了解其中跨文化的內涵。

 壹、情節之比較

 《驚世未了緣》(又名《勇敢的心》)是壹部悲壯、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片,由好萊塢著名影星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於1994年自編、自導、自演,並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影片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戰爭為核心、愛情為架構,講述了英雄威廉華萊士的傳奇故事。影片從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開始,其父親(蘇格蘭英雄馬索華萊士)組織了壹個抵抗組織,打擊英格蘭侵略者,並在戰鬥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告別了家鄉和伯父遠走他鄉,並在伯父的指導下學習知識和武術。期間,侵略者英王愛德華暴政統治,還頒布法令——新娘出嫁時,初夜權屬於英格蘭總督,這使蘇格蘭人民受到人格上的極大侮辱,更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於是部分貴族、農民們紛紛起義反抗英格蘭的統治。時隔20年,威廉華萊士長大成人,回到了昔日故鄉,並與家鄉女孩梅倫相戀了,為不被貴族占有,他們秘密結了婚。原本壹切都那麽美好,華萊士希望同妻子安定生活,可是天意弄人,梅倫被壹名英格蘭地方官殘忍地當眾割斷了喉嚨。失去父親、失去愛妻的傷痛使得華萊士終於爆發了,他揭竿起義,攻打英軍占領的城鎮,所向披靡,取得了暫時性勝利,吸引眾多平民加入義軍。當時的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王,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其父設計引誘華萊士去愛丁堡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和平著想,寄希望於貴族,不顧眾人的規勸還是去了。華萊士被捕了並押送到英格蘭被處死,在他死後不久,貴族羅伯繼承了華萊士的遺誌並收編其部屬壹同對抗英軍,最終蘇格蘭人民獲勝獨立。

 《楚漢驕雄》則是2004年上映的壹部由李添勝執導的港產連續劇。影片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民不聊生,面對秦朝苛政,民間起義此起彼伏,群雄逐鹿中原為背景展開。影片以倒敘的方式開始,伴隨著壹段舒緩而沈重的令人追憶往事的音樂,年邁的漢高祖劉邦在隨從的陪同下步履蹣跚地來到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邊,感嘆“天地不仁,難從人願”追憶昔日項羽,並問張良“如果項羽當年肯渡烏江,是不是真的能夠東山再起……”開始切入。影片中的主人公項羽與劉邦的情感經歷了“恨—義—敵”的發展線路,即起初劉邦偶然悉破其起義之事,項羽恐其揭發,有礙抗秦,欲殺之(恨);在項羽欲殺劉邦時,劉邦淚流滿面,破口大罵暴秦的暴行,並視項羽為大英雄,表現出對暴秦苛政憤怒,願和項羽壹道抗秦,誓死相隨,不願再做暴秦走狗的心跡,這壹切表現都顯得那麽“自然”和“真誠”,項羽深受感動,不忍殺之,反而與劉邦結義為兄弟(義),以“劉大哥”和“項老弟”互稱,並承諾壹旦起事,就召劉邦入伍;事隔兩載,秦始皇沙丘病逝,趙高弄權,綱紀敗壞,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項羽高舉義旗與多方諸侯及劉邦等義軍壹道推翻了暴秦,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封為漢中王。天下初定,可好景不長,接著楚漢戰爭開始,項羽和劉邦開始了爭奪天下(敵)。戰爭之初,項羽戰事順利,劉邦處於劣勢,隨著戰局變化,勝利眷顧了劉邦。楚軍在經歷漢軍垓下之圍、四面楚歌後,楚漢之爭最終以項羽烏江自刎結束。項羽的“自刎”成就了其英雄氣概,也成就了劉邦的漢家天下。

 二、信念之比較

 華萊士的抗英鬥爭源自於對自由生活的向往。[1]他的信念就是要自由,要趕走英格蘭侵略者,要同胞不再受其奴役。影片中,蘇格蘭人民在侵略者的統治下,生活艱苦,加之新婚妻子被英兵殺害,華萊士不得已而起義,向英格蘭的統治率先發起反擊,那是久久壓抑的大爆發。蘇格蘭人民為他的勇氣所激勵,隨之響應,正如他所說“They may take our lives,but they will not take our freedom”,大家放棄了茍且偷生,投入戰鬥。華萊士被投奔者的熱情所激勵,成為起義軍領袖,並以推翻英格蘭侵略者的統治實現自由為己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這也為成就他的英雄氣概埋下了伏筆。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後,自小就有叱咤風雲之誌、取代帝王之心,胸有以壹敵萬人的胸襟,以推翻暴秦,拯救萬民於水火為己任。他觀秦始皇遊會稽,即有取而代之之心,沖口說出“彼可取而代也!”[2]影片中,他看到秦始皇焚書坑儒、苛捐重稅、廣征民夫、築長城、建阿房宮、改馳道,修驪山皇陵、更有甚者落草為寇,以至民不聊生,百姓生活極為艱苦,於是他立誌要推翻暴秦統治,並口口聲聲地高呼“無將可以求將,無兵可以練兵,無勢可以造勢,我項羽誓要英雄造時勢”。他的信念壹直沒動搖,就是要推翻秦朝統治。

 三、性格之比較

 性格決定命運,這在他倆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雖然華萊士和項羽的出身不同,但其性格相似。華萊士生於平民,從小就目睹和經歷了英格蘭貴族的暴行,其妻的死激起他堅決進行反英鬥爭,直到死亡。影片中,華萊士重情重義、以大局為重而親信貴族及寧死不屈的性格得到了充分表現。重情重義,他得知妻子被抓後,孤身壹人進入英軍的誘捕陷進,在同壹個位置以同樣的方式殺死了那個殺死他妻子的英格蘭地方官;以大局為重,在起義後,帶領義軍攻克城池,總是沖鋒在前,勇猛善戰,具有良好的軍事指揮才能。親信貴族,看不清時局,魯莽地為顧全擊敗英格蘭入侵者的大局而和搖擺不定的蘇格蘭貴族結盟,曾兩度被其出賣,被擒後被判死刑。寧死不屈,在臨死前的各種嚴刑拷打中壹刻也沒有呻吟、屈服,面對剖腹的.時候,還鼓起最後壹口氣喊出“freedom”。

 項羽出身名門,接受過良好教育,耳濡目染,禮義廉恥貫穿著他的言行。影片中的他,是個凡事“不知深究”、但有“真本領”“真性情”“真氣概”的英雄。據史書記載,年少時的他“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學‘萬人敵’的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不知深究這壹點註定了他不善治人、治國之術。真本領,從斬殷通、殺宋義,救巨鹿、攻彭城、戰垓下,每場戰爭都是項羽親力親為,以身作則,勇猛無匹,憑著卓越的行軍布陣、用兵能力和高超武藝打天下。他的能力和性格,使得他剛愎自用、拙於人世,聽不進謀士們的計策,為人直率使他不做暗事,所以麾下的謀士張良、韓信、陳平無用武之地,轉投幫助劉邦。真性情,垓下之圍,四面楚歌聲,他念起了遠方的故鄉;冷冷的沙場,卻只有愛姬與烏騅馬相伴;他想家,他舍不下她和它;他淚流滿面,哭得也是那般傷心、悲壯、撕人心肺。真氣概,項羽殺會稽守、殺宋義,巨鹿之戰、破釜沈舟,令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無不體現出其英雄氣概。真本領、真氣概成就他成為英雄,真性情使他成為壹個有血有肉的“人”,但這也註定了他的悲劇,因為戰爭從來是不講情義的。[3]

  • 上一篇:抓雞技巧,活雞怎麽殺
  • 下一篇:2023年7月24日是第幾周
  • copyright 2024遊戲中心平台